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去秋来。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

萧胤镇的小势力以燕京为根基,五座新收复的城池为枝蔓,越发的兴旺起来。

现在经过几个月的疯狂征召士卒,除了原来禁卫军的4万余人,已经新募10万青壮组成新军。原本打算由这些青壮组编成新军用来守城,然后替换出来的禁卫军精锐,好去收复大燕的失地。但是因为经历了一次汉军的偷袭,导致禁卫军损失太重,同时也给了萧胤镇等人敲响了警钟。

没有精锐可靠的军队扞卫都城,很可能就会被野心家趁虚而入。

毕竟燕京才是根本。没有燕京,就算夺了其他的城池,也会成为无根之木,这个刚刚发芽的小势力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只要有钱有粮有将,不愁招不到足够的士卒,而且这个时候的士卒还多是服徭役兵役而来的农民。兵制属于农兵结合,平时耕地务农,冬天训练狩猎,战时征为士卒。但也因为主要工作就是务农,所以战斗意志和战斗素养很差,基本只能作为辅兵使用。如果用这些不久之前还拿着锄头的农民兵做头阵打硬仗,很可能一触即溃,怎么败的都不知道。

所以,真正的战斗还是需要靠常备军,也就是全职的职业兵。大燕的禁卫军和各地的边军,甚至世家豪族的私兵家将都属于这种常备军性质的军队,全天候备战,以战斗为生,平时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打仗。

但这种全脱产的士卒也有很大的弊病,就是因为士卒都不事生产,而且必须长期供养维持战斗,所以常备军数量越多,开销越重。况且不是招来士卒就可以了,粮食,装备,训练,军饷林林总总,所需额外支出也是非常的大。

所以常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衡量一国强弱,都用军队多寡来衡量。

中原各国虽然现在基本主要战力都是职业兵,但是很多军事强国其实外强中干,很多时候都是以战养战,一旦战事失利就会直接陷入经济财政危机,甚至王朝因此更迭也不一定。

就比如大汉国就因为常年征战塞外,还世代跟秦国纠缠,国库早就入不敷出,甚至开始卖官鬻爵了。所谓卖官鬻爵,说得难听了,其实官方名头叫做捐金封爵,就是出一些空头爵位给商贾,让他们花重金来捐官。不过商贾也不都是傻子,前期的爵位因为稀少还算有些价值,但是后期越卖越多,越卖越大。

这样也导致大汉国的爵位泛滥,那些因为战功而封爵的将校,很多爵位竟然不如一个洛阳酒肆的商贾。因此,很多阵亡或者重伤再也不能上阵的汉军士卒,境遇都是每况愈下。因为本来有爵位可以免去一定的赋税,同时还能分到部分田地。可是因为常年征战,有爵位的士卒家庭太多了,国库无法应对日益庞大的军费和抚恤犒赏开支,只能不断缩减爵位的优待和赏赐的田地,所以失去家里的青壮的士卒家庭日子就过得越来越清苦了。

萧胤镇和众人也商议了军制,最后决定还是从青壮之中优中选优,都补充进禁卫军缺额,以禁卫军老卒作为骨干,快速把军队给锤炼起来。然后就是从10万新军之中,挑选出5万余青壮补充到禁卫军四军当中。

其中虎啸军因为原来的统帅宇文锋烈反叛被杀,一直都由萧胤镇亲领。俨然就是嫡系中的嫡系部队的感觉,所以一应人员补充都紧着最好的来。

而神武军,统帅武震天也带走了大部分神武军,后因为很多神武军士卒家事都在燕京,不愿逃遁长林关,回来了4000多士卒。但是青鸾,军师李儒京和谋士甄诩都认为可能神武军之中还会有不少细作暗探潜伏其中,所以建议干脆取消神武军番号,打散各个士卒到其他军去。但是萧胤镇略一思考,觉得此事不妥,且不说神武军建军历史悠久,而且这四千多神武军士卒都是自愿回归,不能寒了他们的心。所以只是令龙贺两位将军,安排可靠的校尉到神武军中掌控关键,其他部分依然如故,甚至连补充新兵也没有任何为难。

这点安排让惶惶不可终日的神武军士卒的心也稍稍安定了下来,毕竟按照上任皇帝萧金虹的做派,秋后算账都算是轻的,多少将领或者被牵连甚至被灭了九族。但是萧胤镇果然是一代雄主气象,不止解决了灭国之危险,甚至还大败汉军缴获无数,连多年拖欠的军饷都补上了,现在一人三餐还能吃上些许肉食。所以只是过了一些日子,这些归来的神武军士卒也渐渐的忘记了过去,重新过起来大燕忠心的禁卫军,不再想以前的统帅武震天了。

要知道现在除非是大富之家,寻常百姓还是一日两餐,餐食也多是粟米粥中加点野菜。能在军队当中吃上肉食,那是什么待遇。就跟现在天天吃自助餐食堂的感觉一般。

这里大燕军队的伙食待遇提升不得不说一下,还要感谢大汉的霍去疾,以及十万精锐铁骑。汉军十万精锐一路攻城掠地,其战马补给几乎都被抛弃,这简直就是白送了萧胤镇一笔偌大的财富。现在真是做什么都富裕,手头宽敞之后,一切都好办多了。之前还考虑袁博绍的粮食会不会按时送到,土豆的产出是不是能达到预期,现在只是考虑钱粮怎么花更好。

而且那些随着战马携带的补给不少,其中备甲,武器,干粮,更是无数。甚至还缴获了一些完好的汉军骑弩。就是这些骑弩在最后的一段交锋的时候,让大燕士卒吃尽了苦头。但是这些骑弩主要短小精悍,利于骑射突袭,但是缺点是不能连发,而且射程不如步弓。

显然,这个时代的将帅还没意识到远程武器连发的重要意义,还是在士卒能开多少石强弓上苦下功夫,以为强军都是能开硬弓骑得烈马,根本不在乎其他的技术兵种。甚至有些落后的国家还把人数优势当成军事优势,连‘兵不在多,在于精’的见识都没有。

这也是萧胤镇说服众人,把更多钱财用于加强每个士兵的装备,而且不是招来更多的士卒的其中一个理由。

所以在萧胤镇的强力要求下,禁卫军中又选出一部分精锐,都是一人双马,每人都甲胄齐全,不止骑枪战戟齐备,甚至有条件的还配上了缴获的汉军战刀。

这些汉军战刀据说是从塞外草原的游牧民族身上学来的,极端利于骑兵挥砍,有些时候比剑好用多了。

尤其是这些汉军战刀的材质和工艺都是远超大燕,甚至能砍崩大燕的精锐部队装备的武器。

众人见状都不得不感叹,汉军果然是中原强国久矣。

萧胤镇也急令工匠仿造,甚至还在求贤而来的人群中去寻找能人异士来协助。但是因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现在还没有眉目。

但是要有精良的武器,自然离不开盐铁。铁器自然不必说,上好的武器农具都离不开铁器。而盐巴现在也是属于战略物资,人要是长期不吃盐巴可能会全身无力,所以无论军队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每日摄入一定量的盐巴。

现在大燕四分五裂,自然私盐铁器都失去了管控,虽然各个其他叛军都想要管控这些,但是毕竟都是草台班子底蕴不足,而且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谁管你个煞笔出台的垃圾法律。真把自己当皇帝了?

而且真正的大燕皇帝,不就是萧胤镇?自己一个皇帝收购大燕的铁器盐巴,怎么会有什么心理负担?而且毕竟大燕统治百年了,刚刚分裂,很多百姓还是心向大燕的,要不是萧金虹太过于昏庸,谁会放着太平日子不过,要出来把叛乱那?

于是萧胤镇也借机通过贸易把受伤不堪为战的马匹交易出去,虽然这些马匹不能作为战马了,但是作为代步的坐骑和耕作畜生还是有些市场的。然后换回了盐铁之类的战略物资,起初其他叛军势力还是不同意的,但是一看马匹也是战略物资,也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毕竟马匹可比盐铁还要宝贵,盐铁只是中原各国官营溢价收税而已,而马匹是中原各国都缺的。

当然,还不止这些,萧胤镇也趁机派精锐混入其他势力,准备作为内应偷城。毕竟汉军才刚刚做了此事,现在都是现学现卖。

说起汉军偷城,萧胤镇就非常懊恼。要不是远在汉军攻城之前,就已经让大部分暗影禁卫带着人去查探附近势力的情报,导致青鸾身边缺少必要的护卫,才让汉军在宴会上有了可乘之机。

萧鄙军也是如此,也是需要安抚的。毕竟萧鄙虽然忠于萧金虹,但是毕竟是大燕的宿将,跟着他一路转战的士卒不见得没有忠于他的,只是形势所迫才不得已跟了萧胤镇。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自然需要怀柔为上。也是与神武军类似得处理方式,同时委任菁儿作为萧鄙军得新统帅,同时赐名常胜军。并且为了酬谢菁儿的相助,器械补给都是尽量补足。让菁儿这个中尉终于实至名归,不再是管着区区几百士卒的巡城缉盗的小小治安官,而是真正成为掌管一军的京畿卫戍官。

不过萧胤镇也是有些私心,因为马匹方面,尤其是优良的战马,都是最后才给菁儿补充。毕竟还不是自己的女人,万一哪天跑路了怎么办?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作为皇帝更应该注意下面的相互制衡,不能出现一家独大。

虽然吸收很多新进的民间贤士,但他们的真正能力和功绩还需要时间才能显现,所以还不能成为一个股新的势力。尤其是虽然有司空侯输,东野先生为首,但是毕竟任职日短,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威信衍生来的权利,万一自己出了问题,或者一个不测,恐怕就指挥不动了。

所以一切还需要靠他们自己来,尤其是需要成功,才能获取足够的威信。

不过这些都是急不得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要收复附近的失地,让自己的势力不要成为一个长条状的版图,处处漏风,随时被人从肋下或者背后突袭。这就需要先占据险要,才能专心发展内政,不然时刻提防敌人袭击是非常消耗精神的。这也是古代为什么劳师动众的修筑城池,甚至要修筑万里长城,因为作为农耕民族,没有农田的稳定产出,很多人都是要饿死的。

这也是为啥现在中原一霸的大秦国,非要执行耕战制度这种偏颇的邪术,而且依然被变法后的秦王坚持的缘故。所谓耕战结合,就是百姓除了种田就是打仗,平时没有战事的时候,就在家种地,但是一旦出兵,就是每家每户都要出青壮作为战兵。妥妥的把人民就分成农民和战士两类人,非常不利于社会发展,只适合落后的国家,但是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就比如说常备军少,而且因为爵位奖励丰厚,一旦立下战功,获得爵位都能减免赋税,所以很多没什么文化的农民非常积极。打仗最需要的粮食一直放在社会生产第一位,所以很少有缺乏的时候,当然这也是因为常年征战死伤人口众多的员工。这也导致秦国的爵位不像其他中原诸国一样,只有大概五等爵位,居然有二十等之多。

司空侯输,青鸾和萧胤镇讨论很久,一致认为秦国这种邪术变法不得人心,一旦战事不利,甚至只要多年不开战必然就会自相崩溃。因为只打仗和耕种,其他行业都视为奇淫巧计,自然不可能得到发展,久之国内必然凋敝,文化物产更是会单薄之极。

萧胤镇自己就是穿越者,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世界万事万物怎么可以偏颇一端,种地只是能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让人口,要是仅凭借自然界的产出就能养活所有人那不就不需要耕作粮食了么?人活在世,不是就为了吃饭,纳税,产子,周而复始的,那除了多个纳税,与野兽何异?

况且打仗却是要死人的,尤其是封赏的很多田地和赏赐,都是从其他国家掠夺缴获而来的。也就是一切的物资和美好事物都是建立在其他国家人民的苦难之上,甚至获得名利的方法只剩下杀戮,这样的国家能称为一个文明么?

很多人认为就算是耕战,也不是所有人都去耕战,自然有一些人去纺织,冶金,教育等等,但是做任何事都讲究一个规模和效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年吃一顿肉和顿顿有肉能一样么?一个国家里只有一个人能读会算,和国中人人都读书识字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量级么?

换个例子,就是你拿个手机穿越到一个国度,结果发现就你一个人有手机,你就成了神一样的存在,你会上赶着把手机复制给人人都一份么?很多旧势力的贵族不是不够聪明,是私心太重,或者只有聪明没有智慧。就像一本国外小说里面讲得,宁肯待在原始部落当神一般的存在,也不愿意回到现代社会。需要知道就算是秦始皇也比不上现在一个普通白领,无论学识,能力,见识,吃穿用度,这就是现代思想和原始小农思想根本区别。

萧胤镇作为穿越者自然懂得这些,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一定是需要人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否则不明事理,不通文字,沟通协调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发展起来?

但是义务教育的推行还不是时候,虽然有资源不足和触动旧贵族利益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做事有轻重缓急,现在最重要的是收复失地,只有这么做才能尽快恢复生产力。

有了足够的生产力,才能做很多有益民众的事情。

毕竟很多事情本身是好事,但是无法推行,还都是人的威信不足,就好像同样是组局吃饭。请同样的人,由不同的人出面要求,结果可能截然不同。更不用说,不同的预算,置办的结果也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