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瑶是南方人,前世即便后来毕业了工作,也是去了南方某沿海一线城市上班,习惯了在客厅桌上吃饭。
北方冬天冷,吃饭都是在炕上。
刚穿书那会,刘瑶其实挺不习惯在睡觉的地方吃饭的,觉得味道重,脏。
为这事,刘母还骂了她好几回,说她资本家的毛病多,天天嫌弃这嫌弃那。
现在穿书久了,刘瑶发现自己似乎慢慢习惯北方的生活了,竟然意外觉得盘腿坐在炕上吃饭也挺好的,暖和。
面食之类的,她也慢慢开始接受了,家里做饭慢慢不用再额外给她蒸米饭了。
所以,她这是慢慢融入了北方的生活方式了?
不过吃面食胖的是真快。
刚穿书那会,她年纪小,正在长身体,消化能力强,加上在乡下农村要干农活,她再怎么吃都不会胖,永远都是又瘦又黑的。
即便后来和江彦结婚,生双胞胎,她也很快恢复身材了。
但是这两年随着年纪上去,新陈代谢慢了,加上不怎么用干体力活,她不再是那个干吃不胖的体质。
这个冬天,刘瑶估摸着自己至少胖了五斤。
看来,压根没有吃不胖的体质,只是年纪没到。
她现在也才25岁就这样,这万一过了三十,那不得胖的更厉害。
这面食真不愧是碳水炸弹。
……
除夕夜一过,1973年就到了,新的一年又来到了。
大年初一当天,江月华一家子就带着孩子过来给江老太太拜年。
许是记恨之前锅炉厂烧煤的事,又或者现在升职加薪了,被人捧多了。
再见面,谭孝红对刘瑶的态度更淡了。
要不是江老太太还在,刘瑶估摸着她都不会想跟自己来往。
刘瑶倒是无所谓,合则来不合则去。
不说她们不是亲妯娌,就是亲的,不来往也无所谓。
就像她亲大嫂,穿书这么多年,面都没见过几次,日子不也照样过。
谭孝红和刘瑶不亲,江旭舟兄弟俩和江云树兄弟俩倒是挺亲的。
一见面,兄弟四个就簇拥着出去玩了。
江旭敏今年10岁了,是大姑娘了,穿了一身蓬蓬的公主裙,下巴高高扬起,高傲的像个天鹅。
这两年,谭孝红一直不遗余力在小姑娘面前抹黑刘瑶。
小姑娘记仇,向着亲妈,被谭孝红洗脑久了,对刘瑶这个婶婶没什么好印象。
进门后,江旭敏先是给江老太太拜了年,然后没好气礼貌问了句刘瑶新年好,之后就老神在在坐那嗑瓜子了。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啊,好无聊哦。”
江旭敏催促。
“你这孩子,刚来就想回去。”
谭孝红不轻不重训了句。
“可是就是无聊嘛。”
江旭敏不满嘟嘴,撒娇。
庄艳婷一张脸阴沉着,显然很有意见。
但是人老了就是这样,不中用了,在这个家没话语权了。
谭孝红两口子,现在一个是首都医院副院长,一个是护理科副主任,翅膀硬了,压根不会听她的了。
小孩子跟狗一样,都会仗人势,看人脸色。
谭孝红太宠孩子,江旭敏现在是越来越不像样了。
她还管不了。
每次管教几句,谭孝红就发飙,不是跟她吵,就是带着孩子回娘家。
闹的厉害,谭孝红还会来一句,她才是孩子亲妈,怎么管教孩子是她自个的事,轮不到她指手画脚。
吵的次数多了,庄艳婷也烦了,懒的管了,爱咋咋。
“行了,坐不住就回去吧,我们这庙小,容不下大佛。”
大过年的,江老太太也不想找架吵。
但是谭孝红和江旭敏母女俩这副态度,江老太太实在是看不惯。
不想来就别来。
来了就别在拉长个臭脸。
给谁摆谱呢。
真以为多稀罕你过来呢。
谭孝红:“奶奶,敏敏不是那个意思,她就是早上起太早,困的,孩子嘛……”
“你给我闭嘴!”
江月华厉声呵斥。
如果是换以前,被江月华这么骂,谭孝红肯定怕的不行。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江月华退休了,没用了。
至少在谭孝红看来是没什么用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江月华虽然退休了,但是他在首都城的关系还是在的,保不齐自己没准哪天就要用上了。
明面上,该给江月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被训,谭孝红也没回嘴,只默默坐回了位置上。
中午,本来江老太太准备包饺子一块吃的。
谭孝红说江擎在首都饭店那边预约了位置,订金都付了。
“奶奶,首都饭店那边过年吃饭的位置可不好订,阿擎还是正好认识饭店里的管事,托了关系才订到的。”
现在外面禁止搞私营经济,普通只能去国营饭店吃饭。
首都饭店是国家搞重大活动,招待重要外宾的地方,有钱都进不去,更别说进去吃饭了。
谭孝红话里话外都在夸江擎厉害,关系广,有能力。
“你少说两句。”
谭孝红太爱现了,庄艳婷有点尴尬。
别说一个首都饭店了,就是国外,人家江老太太都去过。
这谭孝红是真的没见识,又爱秀。
“老大最近在单位混得不错啊,首都饭店管事都攀上了。”
江月华脸黑黑的,阴阳怪气开口。
“爸……”
谭孝红欲言又止。
“行了,既然订金付了,那就去饭店吃吧。”
江老太太心说,你嫌弃饺子寒酸,我还不想给你包呢。
去饭店也好,省事,省的回头还要她洗碗。
中午,一家子浩浩荡荡坐着吉普车去了首都饭店。
席间,谭孝红话最多,大吹特吹首都饭店的菜品多好,样式多丰富,活像刘瑶他们第一次来这么高档的地方吃饭一样。
刘瑶倒是无所谓。
反正谭孝红这种人她见多了,小丑一个。
倒是江月华和庄艳婷那张脸从头到尾都是黑的。
午饭结束,江月华也没脸继续回老宅了,带着一家子走了。
73年,刘瑶即将在夏天正式从燕园毕业。
这届工农兵毕业后实行的是从哪来,到哪去的政策。
按理,刘瑶和唐逸枫毕业后要回去原来的单位。
但是现在情况特殊。
刚经历过动荡,首都城考古所的专业考古人员青黄不接。
今年考古所要准备去法国办展,搞文物外交,很缺考古专业的人。
于是,这一届考古专业的学员几乎全部留在了首都城。
实习的时候,刘瑶、姚倩、唐逸枫,三人全部进了首都城考古所。
温丽娟原本没进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她竟然也进了考古所,还获得了一起出国办展的名额。
从71年开始,考古所的专家学者就开始筹备文物外交的活动了,全国各省新出土的文物源源不断打包运送到首都城。
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72年底才完成。
73年4月,随着运载文物的飞机起飞,文物外交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