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有什么人贩子大发战争财,趁机倒卖人口。打仗的时候到处都在死人,人贩子为了自己的安全完全可以找一个相对平稳的地方做买卖,是许村的那个老人家跪在地上求着他卖的。

没办法啊,一个七老八十路都走不稳的老头子,和一群从来没出过村子,最大不过十岁,最小不过一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够靠自己徒步走到平城。

只能求别人卖了他们,卖到个好地方,能活着就行。

人贩子本来没打算带着他们,他们的商队只是偶尔经过许村,想买人的话大可以去别的地方,带上他们走不远不说,还容易惹人注意,带来麻烦。

凑巧的是把许村夷为平地的两股军队又在别的地方打了起来,许村反而安全。再加上爷爷苦苦哀求他们做个好事,给孩子们一条活路,那些买卖人于心不忍,就当做好事把他们都收下了。

但那个爷爷没能离开,他太老了,走不动路,没人买他就没有用处。老爷爷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留在了他的故乡。

“我走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爷爷,他找了把扫把在扫地,地上都是人的尸体,要是种上粮食,来年肯定丰收。”

死了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这么多人埋在地里变成养料,贫地变成沃土,不出几年还会有人在这安家。

“后来你随那队人贩子一路来了平城?”

“是。”

“我、我弟弟、还有和一些村里幸存的孩子,跟着那些买卖人上了路。”

说起那些把他们当做物品买卖的人贩子,念双满语气中并无多少憎恨,甚至用买卖人称呼他们。

“一路上除了我们,陆陆续续还有很多人加入进来。有在路上捡的,有一个铜板、半块烙饼从他爹娘手中换来的,更多的就是和我一样,为了一口吃的就跟着人走了。”

“起先过得比较难,这么多张嘴,不能谁饿就给谁吃饭,人家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过好在我们中间大多数人能干活,啃树皮,挖野菜,吃观音土,总能活下来。”

“年纪小的就受苦了,我们村有个一岁的小孩,从小就没吃过几顿饱饭,牙都没长齐,根本啃不动树皮。那些买卖人本想丢了他,原本已经丢了,没想到在路上遇到一户富庶的人家,他家因为战乱举家搬迁,唯一的独子死在逃难中,听说我们队伍里有个一岁的孩童便想买了。一岁左右还不记事,是个好年纪,那户人家愿意出一袋小米。”“领队的听了当即带着我们几个人沿着来的路回去找孩子,幸运的是孩子没事还活着,他身边的秃鹫等着他死了好吃肉,没想到等来了我们,让我们给吃了。”

“我上去把他抱起来,他认得我,缩在我怀里叫我哥哥。我一路抱着他回去,把他交给了那户人家,换了一袋小米。”

“把他亲手送人,很难过吗?”

“不难过,很开心,因为换到了一袋小米。当时我就把那袋小米攥在手里,沉甸甸的,好像还能闻到粮食的味道。我都忘了上一次喝小米粥是什么时候了,多亏了他。不过,要是当时被送到那户人家的是我弟弟就好了,他后来也不用跟着我吃了那么多的苦。”

“当天晚上我们喝了一顿粥,几粒米一碗水,里面还有抓的那只秃鹫的肉一起煮,根本尝不出来什么味道,但是能嚼好多口,能咽下去,不是树皮的苦味。”

“就是这一顿饭,让我们对前路有了盼头。”

一群因为战争失去家园亲人的孤儿,一队买卖人口的商队,在尽力躲避战争带来的伤害的同时,朝着他人口中的和平之地一路向前。

一碗清水似的小米粥,几块硬得塞牙的肉,就能成为他们的支撑。

“我们一直走,一直走,走了不知道多少时日,脚上的鞋磨破了,脚底结了一层厚厚的血痂。有的人受不了死了,有的人觉得到不了平城走了,还有的人给自己找了别的出处。”

“我们的队伍里有个路上捡的小娘子,二十多岁了吃不饱饭饿得跟十几岁的小孩子一样。捡到她的时候她正跟一条野狗抢一块不知道是谁丢下的骨头,那条野狗也瘦得皮包骨浑身没半两肉,他俩一时之间谁也没抢过谁。我们之中领头的见了上去给了那条狗一石头,又是一顿饭。”

“那小娘子饿得话都说不出来直哼哼,领头的不知怎么想的把她留下了,她就跟着我们一起走,我弟弟很喜欢她,总追在她后面叫姐姐。”

“我们进平城的机会还是用她换的呢。”

换?

“你们卖了她?”

“卖?”念双满满含讽刺,“打起仗来,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我们一路走一路卖人,总算撑到了平城。可不止有我们来找活路的,还有很多别的地方来的人。他们有比我们来的早的,在城外占了好地方,有比我们有门路的,给城里想买人口的贩子牵线。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在平城,穷人才最不值钱。人命,算个屁。”

即使已经当了多年平城宫的内侍监,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外乡人,可想起当初挨饿受冻,遭人凌辱的时光,念双满还是不能轻易忘怀。

“可已经到了这里,活路就在眼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掉头回去的。大概是苍天有眼,老天不忍见我们功亏一篑,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

他说是苍天有眼,可若苍天真的有眼,又怎会让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灾民太多,当时的陛下怕灾民涌入城内会引发暴乱,所以只在城外施粥,让我们等候安排。但是城内有些有手段的人买通了守卫每天可以出来挑人。”

挑人?林陈叶不知这种情况是什么,不过好在念双马上为他解答。

“城中有些大户人家,有些不为人知的癖好不想让人知道,只能从暗中悄悄的选人,没有什么比从外地而来的更合适的了。”

“或者说妓馆的老鸨为了省钱,也会从中挑人,一袋小米就能买一个全须全尾长相清秀的小娘子。”

一袋小米,又是一袋小米,在那个时候一袋小米抵得上一条人命。

“凑巧有个大户人家来选人的来到了他们住着的边上选人,挑中了我们那儿的那个小娘子,说他们家主子就喜欢年纪小的,用一袋小米换了她。”

后来才知道之所以能找到他们那里,是因为别的地方都去过了,只有他们是新来的不知道他们选人干什么。

那个采买人后面的主子喜欢幼女,越瘦弱越喜欢,这批灾民正对了他的胃口,一天一个,从不间断。至于那些被卖了的小女孩下场如何,没有人知道。

可知道又能怎么样,在那个世道,人命比草贱,谁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