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608章 下一个更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早上,夏家给薛家送了帖子,下午夏太太会亲自拜访薛姨妈。

这位夏太太,是一位强悍商界独立女强人,如果要说有缺点,就是宠坏了女儿夏金桂。

丈夫早逝,寡母带女,只能独立经营家业,她不但守住了家业,还手段强硬,扩大了商业版图。

丈夫逝世后,调整经营策略,将家族土地全部改种桂花,垄断市场,被称为“桂花夏家”。有魄力,有手段,原本是户部挂名的行商,做到内务府也垄断桂花生意的“数一数二大门户”,垄断京城桂花生意,特供宫廷。

(原着的描述,夏家与薛家都是皇商世家,夏家是直接与户部与内务府有联系,地位比薛家更高一些,财富也比薛家更富有。)

薛姨妈亲自到门口,迎接夏太太的到来。

夏太太身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衣裳,款式简单,颜色素淡,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花纹,显得十分随意自然,装扮并不奢华,与一般富贵人家的太太们相比,甚至有些朴素。

仔细的观察便会发现,夏太太虽然没有刻意佩戴金银首饰,但她的衣着质地却非常考究,显然是用了上等的面料制作而成。而且,她那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上,仅仅插了一个银的头饰,简约而不失精致。

作为一个寡妇,这样的装扮,既不张扬又不显得寒酸,透露出一种低调而随和的气质。

薛姨妈迎夏太太进大厅坐好,上茶后,叫来薛宝钗、薛宝琴姐妹俩,出来给夏太太见礼。

夏太太第一次见薛宝琴,微笑着从手上退了一个玉手镯出来,做见面礼送给薛宝琴。

薛宝琴望了薛姨妈之后,才敢收下。

夏太太身边的嬷嬷,给薛姨妈送上一份礼单。

说明了来意,算命先生对过夏家千金与薛蟠的生辰八字,两人相冲了。

夏太太看上去有些难过,感觉失去薛蟠这未来女婿,遗憾得不得了的样子。

仿佛薛蟠是多么好的一个人,一位难得的佳婿。

夏太太如此卖力的演出,外人看了或许就信了,薛姨妈对自己的傻儿子,可是太了解了,鲁莽又贪玩,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是样样精通。

人家如此给面子,薛姨妈自然不能差事。

大家都是寡妇,都是丈夫死了独自撑起整个家业,薛姨妈好胜心顿起,姓夏的都上门飙戏了,老娘也不是不能演。

薛姨妈也一脸惋惜,开始了夸赞夏金桂,道:“夏家太太,金桂姑娘娴静如兰,相貌、举止与品德没有一样不好的,听说是知书达礼,贤良淑德,去外面随便打听,没有人说出一句不好的。”

“唉,我家蟠儿真是没福气。”薛姨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夏太太与薛姨妈你来我往,互相夸赞对方儿女。

夏太太口干舌燥,喝了一道茶,然后话锋一转,道:“昨日,我坐马车,去路过戏院,意外的看见了薛姐姐的亲戚。”

夏太太称呼薛姨妈做姐姐。

薛姨妈问道:“夏太太,您遇见了谁?”

“就是贾府那个衔玉出生的哥儿,那孩子,看着很乖巧懂事的样子,不愧是大家公子出身。”

薛姨妈愣了一下,不是在夸薛蟠吗?

怎么忽然换人了,这是什么个事?

夏太太又聊了一会,最后还夸了两句宝玉,就起身告辞了。

等夏太太走了一会,薛姨妈才明白过来,立刻感到愤怒了。

这夏家的人可真不地道,刚刚与薛蟠断了,马上就看上了下一家,真是一点空闲都不留。

…………

大雍朝负责邸报的六科(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监察部门。

在前朝(明朝),六科是独立的,官阶虽然低,只有七品,但是权力大。

太上皇执政的时候,六科的主事,给事中是正五品,康元帝上任元年就改了,恢复正七品。

六科这个部门名义上挂在都察院名下,实际上都察院没有直接管理权,六科给事中这个主事,直接向皇上递奏折,直接归皇上管理。

后世猜测,康元帝太严苛,曾经打压过一批文人,害怕文官利用邸报这个官媒,暗中抹黑他,所以他对邸报的管理者六科给事中,特别重视。

康元帝对现在的六科负责人,给事中胡彦不太满意,这是燕王的人,在文人里面比较呆板,做事一板一眼,没有创造性。

所撰写的邸报简直就是在卖弄学问,通篇都是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平民百姓莫说去阅读了,恐怕连听都听不懂呢!

早上,皇上吃了早餐,六科给事中胡彦拿着昨晚上写好的文章,呈上来。

皇上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昨晚上贾环提议的时候,这胡彦因为官职不高,坐得位置距离皇上很远,没听见贾环暗戳戳拍马屁的内容。

经内侍传话,让胡彦写一篇皇上在皇家农场视察,还有晚宴的文章。

胡彦极尽辞藻华丽的风格,写了皇上身穿龙袍,龙辇出行,百官与皇家农场全部人员跪迎,场面盛大,晚宴如何隆重。

皇上心里压着怒火,勉强看完这篇文章,恨不得撕碎了这篇文章,砸在胡彦脸上。

“出去。”

黑着脸,一脸不悦,这老学究真不适合写邸报。

六科给事中负责管理邸报,如此重要的位置,为何前朝只给正七品?就是想使用年轻的文臣,思想灵活一些,更聪明,让邸报发挥作用,起到教化平民百姓的作用,文字别太呆板,可以口语化,白话文一些。

(雍正是清朝皇帝中,第一个对奏折批复,使用大量口语化,白话文的皇帝。

在批复奏折时,曾经使用“混蛋”,“做的好”“岂有此理,朕心寒之极”等大量直白,犀利的口语化表达。

历史学家也有人认为,雍正文采不行,远不如康熙。)

胡彦一脸懵懂,走出去。

小胖子韩王满脸笑容的到了门口,没等太监给他传话,就在门口叫道:“父皇,准备起驾了没,今日咱们就能到避暑山庄了,我还想跟您一起打猎呢?”

在皇上面前,只有小胖子敢没规矩,行为有赤子之心,燕王与蜀王都是规规矩矩的。

听到小胖子的声音,皇上本来黑着的脸,缓和了一些,嗔骂的道:“小六子,大清早,就来这里瞎叫什么,还不进来?”

小胖子笑嘻嘻的走进来,道:“父皇,您可吃了早餐,咱们出行吧,今日孩儿骑马。”

皇上知道小胖子的意思,自己如果也骑马,中午就能到避暑山庄,可以带他去打猎。

也只有这小皇子,在皇帝身旁,还有做儿子的样子,和皇上也亲。

其他皇子,在皇帝身旁,都是以君臣之礼在相处的。

皇上手指着书案上六科给事中胡彦的文章,微笑的道:“小六子,朕考考你,这篇是邸报的预稿,你拿去看看,觉得如何?好还是不好?如果不好就试着改,做得好的?朕就带你去打猎。”

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