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墨的右方,站着一位仙风道骨的白发老者。
其身材修长挺拔,身姿犹如苍松般矫健而沉稳,自带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
同时,身着一袭宽松的青色道袍,那道袍的颜色犹如青山翠影,又似碧波荡漾,散发着自然的气息与宁静的韵味;腰间束着一条黑色的丝带,丝带的两端自然垂下,随风舞动;头戴着一顶青色方巾,中央斜插一根白玉簪。
姓名:李淳风
武器:星历十算经、风水天衍盘
功法:《周髀算经道典》
阵营:人(道家)
潜力:游红尘
修为:三境紫府阶巅峰
简介:李淳风,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人,唐代道士、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最高职务为太史令。
李淳风通晓群书、阴阳历算。17岁时,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随后其对唐初行用的历法《戊寅元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修改意见。
贞观元年,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贞观二十二年,迁太史令;咸亨元年,李淳风去世,唐高宗李治追复其为太史令。
李淳风着有《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秘阁录》等。传言他和袁天罡编写了预言着作《推背图》,影响至今。
楚墨看着这位道家高人,其可谓集道法、风水、易经、占星等于一身,纵使古往今来由此成就的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淳风道长,麻烦你也走一趟冥州,但无需同蒙恬将军般,你可于暗处做一些对攻取冥州有利的事情,见机行事即可。”
由此二人,冥州便不用焦急了,等程昱带领百鬼夜行拿下漠州,在攻占冥州也不迟。
······
另一边,经过长途跋涉,安阳王唐天世率先抵达煌州。
煌州有两关一城为屏障,自然不是可以轻松攻取的,于是,唐天世在麾下谋士的建议下,选择了煌州与齐州接壤的长青草原安营扎寨。
这里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更不缺干净的水源,倒是一处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行军路途、烟尘滚滚,宛如长龙般的队伍在大地上穿梭前行,长长的队伍一望无际。
在行军路上,唐天龙路过一山,山中有只三境紫府阶的赤阳啸风虎,惠阳王这下可见证了裴元庆的本事。
三锤丧虎命,没错,同境界下的虎妖仅仅挨了三锤便七窍流血而死。
遇到如此猛士,可让唐天龙一路上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很快,唐天龙也抵达了约定的地点,与唐天世汇聚。
双王碰面,商议起联盟诸王响应,群雄会盟之事。
“主公,臣以为,我等可拿下长青草原上的百黎城,依次作为会盟中心,诸王商议会盟之地。”
唐天世麾下谋士许子优出列,沉声建议道。
唐天世点了点头,道:“此言可行,我等诸王前来会盟,若无一城作为根基,岂不寒暄,让煌州百官笑话。”
唐天龙点了点头,虽然表示赞同,但还是提出疑问,道:“百黎城虽可作为会盟根基之地,但我等没人携带数万大军,一个小小的城池也无法容纳如此多人啊。”
许子优闻言,微微一笑,冲唐天龙恭敬拱手道:“王爷,属下早已想好了解决之策。”
“首先,各路兵马齐聚于此,到时候人多眼杂,场面混乱,纵使百黎城能够将所有兵马容下,其中潜在的隐患太大,敌人的暗探也容易混迹其中。”
“何不攻下百黎城后,各位王爷仅仅只率领麾下将军和亲卫入城,这样,王爷的安全既可以得到保证,百黎城也可装下,更将潜在的隐患排除在外,一举三得。”
“而王爷们的兵马可划分区域,拱卫在百黎城四周,既起到了守卫的作用,一旦情况有变,也可第一时间保护王爷们的安全。”
两人听了许子优的一番解释,双眼不由得一亮。
唐天龙哈哈一笑,毫不吝啬道:“好,好,好,如此安甚合吾心,二哥,咱们就按照你麾下这位谋士所说,如何?”
见唐天龙赞同,唐天世自然也没有意见。
虽然一切都商议完成,但如今百黎城可还没有攻下,于是唐天龙率先开口道:“二哥,咱们是此次会盟的发起人,后面诸王身份上不仅是咱们的侄子,还是响应之人,这百黎城就由你我二人联手拿下吧。”
“这同样是咱们攻伐煌州的第一战,王朝上下无数双眼睛看着,此战不容有失啊。”
唐天世自然赞同唐天龙所说,于是两人决定各出一万兵马前去攻打百黎城。
就在这边,安阳王唐天世和惠阳王唐天龙正在筹备会盟事宜的时候,一众皇子率领麾下的兵马,一路上跋山涉水,穿过山川河流,正在尽力的赶来。
大皇子的渝州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其队伍行军有序,步伐整齐,显然乃是训练有成的士卒,行伍间彰显出一股名将之风。
二皇子的队伍可谓兵强马壮,尤其是骑兵胯下战马,通体玄黑,体格健壮,仅是战马就更是高出所有人一筹,无人可比。
看到清一色的玄黑战马,唐承戈眼神中就透着兴奋;这可是他请求御兽宗中一位强者专门培养的,耗费了很大的代价。
但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自从将如此战马装备给麾下骑兵,骑兵的战力可是跃升了一大截。
八皇子麾下,在对付海妖的过程中,同样训练出一支精锐重甲兵,各个身披重甲,后背重刀,纵使在海妖群内横冲直撞,亦可全身而退。
尤其是那重刀,一刀劈下,寻常海妖根本扛不住,身体轻松被一分为二。
“唐承斌”带领梁山兵马同样一路疾驰,没有丝毫的停歇。
封地是曹州的八皇子唐承轩先到,随后是“唐承斌”,最后抵达的是大皇子唐承乾、二皇子唐承戈。
至此,诸王齐聚于百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