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手上提着篮子跟木桶,两个孩子也带上了。

“二嫂。”柳茵茵长话短说,“就住在我隔壁的那个蔷薇,她不是怀孕了嘛,想找个人帮她干点家务活,一个月有二十八块钱。”

“你看看你能干不?”

“......啥?”柳二嫂眼睛一亮,“二十八块钱?就干点家务活?”

柳茵茵嗯了一声:“帮她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再看着她点,就是一些家里面的活。”

“干啊,我能干!”柳二嫂忙不迭道。

有钱说会不乐意赚?

再说了,就干一点家里的活,一个月就能有二十多块钱的工资,不比寻常的工人少多少。

柳二哥一个月差不多有三十块钱。

她要是也有工资......夫妻俩个加起来,一个月都快有六十块钱了!

柳二嫂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小妹,谢谢你啊,给我介绍了一个这么好的工作。”

柳茵茵笑了笑:“你等会儿就可以去她家问问看。”

她只是帮忙牵个线,别的事情,柳二嫂得自个跟郑蔷薇商量。

还要赶着去上班,柳茵茵就没多留,说完了事就走了。

年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岛上的生活已经恢复了正轨。

只是,可能是手头上缺钱了,最近,供销社供应的海鲜产品很多。

听王婶子说,上回岛上大集,之前划分好的地方,都快挤不下摆摊子的村民。

“唉。”王婶子叹了口气,“造个房子把家底都给掏空了,这会儿不得拼命啊。”

岛上村民唯一赚钱的法子就是出海打鱼。

赚到的钱得买一家子的粮食,买家里的各种家用,盖房子......

其实日子过得也不容易,要是碰上天灾,命都容易丢了。

不过,还有几个月才到禁海期,柳茵茵也不急着晒海鲜干。

每天只买一些新鲜吃的就行。

今天,供销社供应了一大批红虾......

是大清早渔民从海上送来的。

红虾还是鲜活的,这玩意野生产量不高。

头大身子小,但是肉质非常鲜嫩,所以,在海虾中,红虾的价格是有点贵的。

而且,红虾虾头大,里头虾黄也多,可以熬出香喷喷的虾油......

用于煮粥,炖汤都很合适,又鲜又好吃。

供销社供应的海鲜产品,一般都是家属院的人买的多。

今天的红虾,还剩下很多。

到下班的时候,柳茵茵直接买了八斤红虾干。

多买点红虾回去晒干,到时候给黄小月寄点,自己也可以囤一两斤吃。

王婶子猜道:“怎么,买回去晒干?”

柳茵茵点点头:“给老家寄点。”

王婶子“嗐”了一声:“还是你们干部家庭觉悟高,有什么好东西都惦记着娘家。”

柳茵茵:“......”

王婶子是个藏不住话的,跟柳茵茵嘀咕道:“上回海草给家里送了两斤猪头,可把她婆家的人给气坏了。”

海草嫁的是不错,只是,婆家的人有点小心眼儿。

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海草,就怕她往娘家倒腾东西。

之前海草给郑蔷薇家做事,赚的钱都被她婆家的人要走了,说是怕她乱花钱。

说到底,还不是怕海草往娘家倒腾东西?

柳茵茵淡淡的笑了笑,这种事情,她也不好说什么。

回去的路上,柳茵茵碰到许真真了。

托儿所还没开门,许真真暂时不用上班,没事干的时候,就喜欢到海边挖点小海鲜。

这会儿,也是才从外面回来。

许真真今年过年也没回去,她男人出任务去了,没空。

忙活了一下午,许真真压根没挖到什么东西。

刚经历了雪灾,这段时间,到海边赶海的人都多了许多。

没点经验,还真挖不到什么海鲜。

好在许真真干这个只是打发打发时间,没有收获也谈不上失望。

许真真告诉柳茵茵:“过完元宵,托儿所正月十六就开门。”

柳茵茵点点头:“到时候我送炎炎过去。”

这几天,她暂时带着顾炎炎上班。

许真真打听道:“供销社这几天有糯米不?还有花生跟芝麻,元宵节我想包点汤圆给两个孩子吃。”

柳茵茵也不清楚:“这几天供销社都没有粮食供应,到元宵节应该会有吧,你要的话,回头我给你留几斤?”

糯米柳茵茵家也没有,只有花生跟芝麻。

供销社要是来了糯米,她也得买几斤。

过元宵节嘛,是得做点汤圆吃。

许真真自然求之不得:“行,省得我到时候还要去排队,还不一定能买上。”

岛上的紧俏货就是这样,供应的量少,买的人又多,自然会有人买不到。

柳茵茵边走边说:“花生跟芝麻我家里就有,你要是有需要,就去我家拿。”

许真真点点头,想到什么,随即又说:“听说岛上马上又要来一批官兵驻岛。”

跟柳茵茵家独门独户的小院子不一样,她住在家属楼里面,邻里邻居多,各种消息也比较灵通。

柳茵茵也听顾成说过这个事情,目前岛上的驻军规模是一个旅。

之后,规模应该会扩大很多。

本来,在规划家属院的时候,建的房子就多。

到现在,还有一大半的房子都是空着的。

以后家属院肯定会越来越热闹。

柳茵茵昨天晚上跟顾成说安排柳叶叶到部队学校读书的事情,还听说了一个消息。

“上面说,要在岛上建一个新小学,包含小学和中学,岛上的村民要是有意,也可以把家里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来家属院随军的人越多,对学校的需求也越大。

之前临时盖的两间教室,肯定是不够用的,也不太专业。

这不,上面就决定重新建一所学校。

一方面,是为了照顾跟着来随军的干部子女。

另一方面,岛上其实也有村民想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

这样,也免得岛上有些想念书的孩子念不上书。

许真真高兴道:“到时候岛上可热闹了。”

她大儿子马上也可以念小学了,心里肯定盼着岛上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