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天有点凉,空气比较清新。
刚出家门,冯晔就看到门前的地上散落着许许多多的鱼虾蟹和贝类,尤其是墙角位置。
只不过经过了不知道多久的海浪的冲击,品相都不是太好。
反正在家门口,也不怕有人过来捡。
现在最要紧的是海滩上的货。
等完事了,再回来筛选也不迟。
这会儿他直接略过了,冒雨跑向前面的海滩。
等到了海滩上,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
只见密密麻麻的各种海货堆积在一起,在海岸线上形成一条线,向着两头一直延伸,仿佛没有尽头。
这其中,文蛤、海虹、毛蚶、海蛎子、扇贝等贝类居多。
也有海参、海星、各种螃蟹和鱼虾夹杂在一起。
总之,种类繁多。
虽然没有堆成山,但这条线真的很长,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
数量何其庞大。
这景象,也着实壮观。
随便捡捡,就是一大堆。
冯晔惊讶过后,就看到他爹娘正弯着腰,撅着屁股大搂特搂。
簸箕放在地上,两只手随便划拉几下,就装满了各种海货。
然后往蛇皮袋里一倒,又弯腰继续。
速度那是超级快,不用多久,就能装满一蛇皮袋。
值不值钱先不管,先装了再说。
得趁着这会儿天刚亮,村里的人都还没出来,尽量多弄一点回去,哪还顾得上挑挑拣拣。
冯晔也赶紧加入了其中,拿出带来的簸箕,弯下腰就使劲往里划拉。
管他是啥,贝类也好,鱼虾蟹也好,或者是其他什么的,一股脑地全划拉走就对了。
尤其是这些贝类,不全都是有肉的,有很多都只是一个空壳。
他也不管不管,全往簸箕里划拉。
现在可没有时间去分辨哪些有肉,哪些是空壳。
弄回去了才是自己的,到时候慢慢挑拣就是了。
划拉了几下,簸箕就满了,冯晔连忙抖开一个蛇皮袋,将其倒了进去。
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弯下腰继续。
没过多久,叶青灵三姐妹也穿着雨衣跑出来了。
家里面的簸箕不够,还扛了两把铁锹出来。
冯暄两口子也出来了,连两小只都没有放过,也给叫起来了。
还有阿灿一家子。
一个个穿着雨衣,拿着工具和容器,冒着雨冲向海滩。
看到海滩上那长长的由各种海货构成的线条,一个个眼睛都瞪圆了,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叶青灵惊叹道:“这也太多了吧?以前台风过后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啊!”
“应该是这次台风比较大,加上海浪比较汹涌,卷上来的海货才会这么多。”
冯晔猜测道,“咱们赶紧捡,能捡多少是多少。”
“有没有肉啊?我看很多都是空壳。”
“有的有,有的没有,先别管那么多,捡回去再说。”
“好好好……”
叶青灵兴奋地刚要蹲下,突然瞧见水里面游动的扇贝,惊奇地道:“阿晔,阿晔,你看哪些扇贝居然会游泳?”
“有什么好奇怪的,扇贝当然……”
冯晔扭头看向海里面,双眼不禁瞪大了。
只见浅水的地方,正有许多扇贝正迅速地一开一合,如同一片片小小的舟,奋力地向大海逃去。
只是,台风虽然停了,但是海浪依旧澎湃汹涌,只是没有了昨天的狂暴。
这些扇贝的逃跑过程并不顺利。
它们一次次地被海浪拍回来,又一次次地努力地张开贝壳,锲而不舍地喷射着海水,试图逃离。
“卧槽,水里这么多扇贝?”
要不是叶青灵提醒,他还真的没有注意浑浊的海水里面的情况。
他的脑海瞬间闪现出一个念头,这些扇贝不能放过。
扇贝可比大多数贝类值钱多了。
“簸箕给你,我回去拿网。”
说着,他转身就跑向了冯家清,边跑边喊,“爹,你和凌叔用过的地笼在哪里?”
其实,最好是用渔网拦在浅水区,能拦截更多的扇贝。
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渔网,只有地笼。
去年旭日号用过的粘网早就报废扔掉了。
不过,地笼也行,总比没有的好。
而且,能保证进去的扇贝都是活的。
“你找地笼干什么?”
“水里面有好多扇贝,我想用地笼去抓。”
“瞎折腾啥,岸边那么多货,捡都捡不完,你还跑水里去抓?”
“岸上的好多都是空壳,水里的扇贝都是活的,只要把地笼放下去,就能轻轻松松抓到。
再说了,放一下地笼又费不了多少时间。”
冯家清想想也是,便道:“都在作坊的仓库里面……”
不等说完,冯晔就已经飞奔离开了。
“晔哥,我来帮你。”
阿灿兴奋地追了上来。
冯晔点了点头:“行,你跟我一起去拿。”
两人从侧门进了作坊,顿时就看到里面躺着许许多多已经死去了的鱼虾蟹。
“卧槽,这里面怎么还有这么多死鱼死虾?”
阿灿惊讶了。
他看了看作坊的大门和墙,就更疑惑了:“都好好的啊,这些鱼虾蟹是怎么进来的?”
“你忘了昨天下午天上掉鱼吗?作坊这边肯定也掉下来了,而且这边面积更大,有这么多也正常。”
“对哦,昨天下午鱼从天降,这里肯定也落了不少。”
“先别管这些,咱们拿了地笼赶紧放下去抓扇贝要紧。”
两人在仓库的角落里面找到地笼,搬上板车后,就小跑着推到了海滩边。
冯暄见状,也过来帮忙了。
冯晔也不好拒绝。
虽然主意是他想到的,但地笼又不是他一个人的。
而且,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能更快地把地笼放到水里。
三人将地笼搬下来,头尾连接好,然后横向放进海里面,并下锚固定。
海浪还大得很,不下锚的话,地笼很容易被冲走,到时找都找不到。
他们也不敢太过深入,怕发生意外,被海浪卷走,只敢在浅水区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