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重启科幻人生,大刘都不敢这么写 > 第390章 跃出九幽凌霄志,直冲九霄展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0章 跃出九幽凌霄志,直冲九霄展宏图

邱睿觉得,自己还是相当有契约精神的。

几天后,随着和狗大户合同细节的敲定,他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忙活起了现有方案的改(yān)良(gē)。

虽然距离合同约定好的交付还早,但既然拿到了钱,怎么说也要把ppt搞出来,给买方望梅止渴一下。

用了一周的时间,他便按照和狗大户谈好的性能需求,完成了设计,轻轻松松就得到了两种全新外贸型模块化载具平台。

其中,骆驼陆军方面想要一种适用于沙漠及复杂地形的快速反应无人装备。

邱睿就把“幼象”改成了一款叫“沙漠象”的轮式战车,并附带了战斗指挥、战场救援、后勤运输、装甲运兵、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及防控阵列,共6种可更换模块,供其进行选配。

至于骆驼海军想要的水下无人装备,自然是在虎鲸型无人艇的基础上,阉割而来的。

只不过量产的无人艇,不是永恒号的附属品,所以没有携带了“低语石”的通讯装置,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远程水下操控。

于是邱睿干脆,将这玩意改造成了一款集自主导航与避障、近距离水下打击能力、卫星信号数据传输与分析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于一体的,全新水下多功能无人潜艇。

又因为艇体上携带了9根特制的、可以击穿小型舰船底部的“骨刺”型高压潜射钢针,这种新装备得名“九刺鲈”,刚好和一种广泛分布于赤海、阿三洋黑洲东岸至袋鼠洲的鱼类同名。

不过,设计是全弄好了,第一步却不光是给狗大户看,还要递交给华国有关部门。

区别在于,给狗大户看的是只有部分性能指标的ppt,而给国家的是更为详细的设计内容,包括部分技术的讲解。

先前国家的确说过,为了表示对蔚蓝科技主权的尊重,今后不再过问军售相关业务。

但人家给脸,邱睿也不能拎不清大小王不是。

再说,用两种无所谓的外贸型武器,就能表个态,有极高概率博取高层的安心与进一步的好感,简直不要太划算。

有人可能会说,他是不是想太多了。

是,邱睿也承认自己有时候“被迫害妄想症”发作的厉害,可今时不同往日也是不争的事实。

蔚蓝科技的彻底独立,加上这又借着大势,谋得了一个宝贵的安理会常驻席位,短期内还好说,长此以往,因为立场和出发点不同,难免会和国家之间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

所以为了避免,或者说为了拖延这种情况的发生,公司在华国境内必须比以前更加小心谨慎,最好是能夹着点尾巴做人。

当然,这只是从最悲观的角度考虑问题得到的结论。

在邱睿的构想下,只要稳着点发展,大概率上不会出现最坏的情形。

因为哪怕真有那么一天,国家不仅是技术实力比拼不过公司,整体实力孰强孰弱,都是两说的事情……

……

七月末的一天,位于大山中的第二超级工厂。

时隔两个月,邱睿终于有时间跑过来一趟。

当然,他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这边有个重要的试验需要参与。

因为SpSF3d金属打印机在航天领域超高的高精密度生产效率,继上个月全新的防震托盘研制成功后,火箭部门的科研人员,又以那根蚱蜢火箭的结构为原型,借助公司高度智能化的辅助设计软件,不仅完成了火箭结构上的放大与优化,还顺利造出了第一根成品火箭。

起名的时候,邱睿脑海中出现了“九幽”发动机,顶着火箭冲破凌霄的场景。

也不知道是不是学杂的知识混合出了什么奇妙的反应,这货当时诗意大发,难得写下一句正经的:

【跃出九幽凌霄志,直冲九霄展宏图】

于是“九霄”,也就成了该型号火箭的名字。

此刻,工厂的结构力学试验厂房中,邱睿头一次亲眼看到了“九霄”的真身。

这根直径4.3米、通体采用了一种特殊材质不锈钢的火箭,光是一级火箭的长度,就达到了42米。

加上28米的二级火箭,单根九霄的整体高度达到了70米。

高于直径5米胖五的57米,以及直径仅3.7米猎鹰9号的68.4米(v1.1版本)。

另外,因为结构上进行了少许优化的关系,理论上,在可回收状态下,可以将30吨的有效载荷运送到近地轨道。

这根大飞棍的一级火箭部分,此刻正被一个巨大的龙门架吊起,放在了一组由50吨级振动台共同构成的振动试验系统上,准备进行测试。

和先前的火箭发动机共振测试不同,火箭的振动试验,是通过模拟航天器在运输、飞行等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环境,让“刚出生”的火箭经历各类振动的考验。

要知道,无论是火箭还是导弹又或者是飞机,除了运输之外,飞行时表面的启动扰流和发动机的抖动,都会造成强度非常大、且持续时间长的振动。

而这对于飞行器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该说不说,该现象最早是老米在二战时期发现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军火贩子,他们发现很多武器装备运达前线后,会出现无法使用的状态。

面对买主们的集体差评,为了保证信誉,老米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原来是装备在运输途中,被颠来颠去,结果给颠坏了。

于是米国军方自那时起开始搞振动试验,就发明了振动平台。

现在各国的重要装备在出厂前,几乎都要过振动平台这道关。

当然了,为了遏制华国,振动平台是禁运的。

从50年代“巴统”成立,到80年代,1吨推力以上的电动振动平台,全都不允许卖给华国。

这种情况直到90年代后,随着大老苏解体,禁运才放宽到了5吨。

直至今日,还是5吨以上禁运,9吨以上严格管制的状态。

当时世界上有两大王牌企业,一个是米国的“菱”公司,另一个是疯不列癫的“菱”公司。

两家在全球电动振动台领域,属于垄断地位。

故事到了1995年,终于迎来了转折。

在苏城一家实验仪器厂干了25年某位王姓大佬,为了打破这种设备造成的卡脖子,下海创立了“东菱”。

之所以叫东菱,就是要做东方之菱,对标老米和疯不列癫的两家菱。

东菱从3吨以下中低端产品出发,开始了技术和资本的积累。

转眼到了2002年,另一个转折点到来。

彼时正赶上行业泰斗江教授,从火箭院某所退休。

而江教授早在1981年,就搞出了10吨的水冷式电动振动台,可惜因为由来已久的体制问题,导致产研无法结合。

退休后王总直接把江教授拉进东菱,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东菱开始蜕变。

然后便是一路开挂,从5吨、6吨、7吨,转眼就干到了18吨,已经反超了欧米,而且远超他们9吨的严格管控标准了。

2006年时,江教授加入后的第四年,东菱放了个大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35吨推力电动振动台研发成功,宣告彻底砸碎西方封锁和垄断!

到了前年,也就是2012年,他们又搞出了50吨级,成为世界首创。

搞笑的是,咱们在这方面都甩出老米10年差距了,他们居然还死咬着9吨禁运。

更特么逗的是,早在2006年起,他们就已经开始从咱们这进口16吨级产品了。

真是好一出讽刺大戏。

最扬眉吐气的是,东菱霸气的来了个“倒翻天罡”,要求老米签订最终用户声明,不仅要保证产品不用于军事领域,还不能拆机,就连操作、维修人员,也必须由我方人员担任,并且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回传。

当时的米方代表,一边签字一边黑着脸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在这种合同上签字。

不过他们现在多少有些习惯了,毕竟蔚蓝科技崛起后,从来都是按着买家头卖货的。

连带着那些国内的友商,也是有样学样,谈判桌上就一个态度。

爱几把买不几把买,讲一次价直接涨价,讲两次就卖你对家去,看谁尿黄!

而邱睿厂房里,这块顶着“九霄”一级火箭的振动试验系统,其内部的7台50吨级电动振动台,就是从东菱买来的。

当然,蔚蓝科技也不是单纯的买方。

如何将这7台设备的振动完美整合,做到多轴同步,也是一大学问。

不过对于赛博器灵来说,控制个机械罢了,似乎并不能构成什么挑战……

正满意地盯着自己的大飞棍猛看,邱睿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嘀里嘟噜的问候。

大概过了一秒,他才反应过来,刚才好像是句毛熊语,而且说话之人是谁,他已然知晓。

“你好,亚历山大罗维奇博士,最近工作生活得可还习惯?”

“习惯习惯,多谢老板关心。”戴着同传耳机的亚历山大罗维奇,一脸感激与崇敬地看着这位年轻到不像话的学者型企业家。

感激,自然是因为对方不仅给予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还神通广大地将家人也悄悄接到了华国,再也没有了那种走钢丝的

至于崇敬,就更显而易见了。

无论是这座伟大的未来化工厂,还是自己接触过的这些惊人项目,无一不在彰显着这位讳莫如深的科研水平,以及高瞻远瞩的技术嗅觉。

跟着这种人做研究,怕是一辈子都不需要再为了学术以外的任何事情而烦恼了吧?

诚信加入蔚蓝科技的这个选择,或许是我这辈子所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没有之一……

其实也不止是他,所有和他一起来的外籍员工,甚至就连华国本土员工,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