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风入邺 > 第425章 倡建东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封羽衣,封瞻姐弟俩入宫监看皇帝的第二天,宝林尼寺的静思师太也陪着静姝进宫探望李嫔来了。

静姝是李嫔的亲姑母,在得知李嫔流产的消息后立即请求宝林尼寺的住持静林师太出面和宫中交涉,希望得到允准,进宫探望其侄女。

皇后接到静林派人呈送的禀帖后,因虑及李嫔寝殿才出过事情,一时拿不准主意,便传唤了莫小丰来征询他的意见。

"静姝师太既是李嫔娘娘的嫡亲姑母,她要入宫探视刚刚流产的侄女也属人之常情。娘娘不必担心,到时由臣弟陪同静姝一道去探望李嫔便是。"

皇后听莫小丰如此说,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也是,要不是父王不幸薨逝,你如今已是李家的女婿了,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对于这位静姝师太,莫小丰是久闻其名,然而却未见过其人。他之所以主动提出要陪同静姝去探望李嫔,除了有防范李嫔及其随侍人等向静姝泄露宫内秘闻的用意外,还怀有一份好奇心,想要见识见识这个令大哥贺崇倾心不已,甚至不惜违拗父亲的心意也要娶她过门的女人到底是何等人物。

当莫小丰接到禀报,赶来宫门外迎接静姝等人入宫时,远远地就望见宫门外站着两位身着灰布僧衣的女尼,和身材略显臃肿的静思相比,另一位女尼身形苗条,身姿袅娜,颇有令人一见之下即忍不住多看两眼的风度。

待走至近前,听静思向他引见:"大将军,这位就是静姝师姊。"

莫小丰和静姝几乎同时向对方施礼,四目相接,莫小丰只觉得脸颊一阵发热,本能地便偏转了目光,心下感叹道:"世间竟然有这样绝色的佳人!"

为避免失礼,他连忙侧身相让道:"两位师太请随我来吧。"

在前往李嫔寝殿的路上,静姝始终沉默不语。倒是陪她前来的静思很是饶舌,先向莫小丰道了谢,又拐弯抹角地探听起了李嫔怎么会突然流产了,甚至还推荐起宝林尼寺秘制的保胎药来了。

莫小丰被她纠缠得心中窝火,又不便当着静姝的面儿喝止她,只得随口敷衍着,好容易来到李嫔寝殿门外,遂对值守的内侍吩咐道:“你且引静思师太到耳房吃茶,暂候。”打发走了静思,方客气地请静姝进殿。

静姝进殿后径直来到李嫔床前和她说话,碍于礼仪,莫小丰只能站在幔帐外边等候边聆听姑侄两个在幔帐内的交谈。

大约过了一刻钟,只见静姝从幔帐内走了出来,冲他合掌施礼道:"娘娘失子郁闷,想要贫尼留在宫中陪她些时日,还望大将军允准。”

莫小丰没想到静姝会突然提出这样的请求,本想开口回绝,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得含混说道:"宫内尚无此先例,须得去问问娘娘方好。"

他本是一句应付的话,哪知静姝却当了真,柔声说了句:"那就烦劳大将军去请示皇后吧。"扭身便走进了幔帐。

莫小丰起初被静姝如此不见外的举动搞得有些哭笑不得,可转念一想:静姝有可能是因为他和李芳媛订有婚约,自恃是他的长辈,才敢支使他的。也就没太在意,隔着幔帐说道:"师太请见谅,陛下不时会来这里看望娘娘,您在此有诸多不便。。。"

话未说完,幔帐内传来静姝的声音:"娘娘说她这几天时常梦见未出娘胎即夭折的皇子,求贫尼留下来为那娃儿念七天的往生咒,好送他早日超生。请大将军成全。"

莫小丰无奈,只得答应一声,转身踱出寝殿,思索着要不要允准静姝留在宫里。

这时,有军士来向他禀报:"崔侍中请您到门下值房去一趟。"

"有什么事吗?"

"好像是有军报到了。"

听说有军报到了,莫小丰遂迈步朝门下值房的方向走去。走了几步,又吩咐那军士道:"你到皇后宫中去请段郡主来李嫔寝殿陪着静姝,静思两位师太,如有事叫她到门下值房寻我。"

门下值房内,崔季舒正埋头拟写着一份公文,听到脚步声响,抬头见是莫小丰来了,遂搁下笔,拿起案头的两份公文递给他,说道:"大将军快看看吧,这是刚刚收到的。"

莫小丰接过公文,迅速瞟了一眼上面的封缄,见一份是从定州发来的,另一份则来自汝阳丞相行辕,便先展开后一份看了起来。

这是一封丞相贺崇对他所上两道荐章的回复。其中的大意是同意调祖法古,任胄,斛律显等三人到邺都任职。不过,与他先前举荐此三人出任官职稍有不同的是,贺崇指名由杨遵兼任司州刺史,祖法古升任尚书左丞,署理省务,而在新任的两位京几府都督的排序上,则以斛律显为先,任胄居后,同时特别说明,为奖励任胄率军固守龙门渡口,抗击西军的军功,可由莫小丰上章朝廷,册封其为县公。

毫无疑问,贺崇更放心将京几的统军大权交给斛律显来执掌,而对任胄这位年望要远高于斛律显的骁将则用封爵的方式加以抚慰。

莫小丰点了点头,接着往下看时,却看到贺崇并不同意他和崔季舒等四人联署举荐由嗣咸阳王源旻代皇帝行摄政之事的提议,而且没有说明任何理由。

他疑惑地抬头望向崔季舒。崔季舒似是明白他的意思,压低了声音向他解释道:"丞相派人传来的口信是:陛下在位已有多年,至今未立储君,恐于江山社稷多有不利,可于宗室胤亲中择善承祧,建立东宫。"

莫小丰没听懂承祧是什么意思,猜测着问崔季舒道:"丞相的意思是要从宗室后辈中挑选一人过继给陛下,立为太子吗?"

崔季舒微微摇头,提醒他仔细看贺崇的回信道:"依崔某揣度,丞相既回绝了咱们举荐嗣咸阳王代行摄政之事的提议,命人传口信来倡建东宫,岂不是表明了要立嗣咸阳王为储君吗?"

"可是。。。"莫小丰怎么也想不到大哥竟要立一个混迹于市井里坊,才入嗣宗室旬月的毛头小子为本朝的储君,惊诧地瞪大了眼睛,想提出质疑又迟疑着没说出口。

崔季舒却误会了他的意思,向他解释道:"大将军无需疑虑,南朝即有册立皇太弟为储君的先例,西朝宇文老儿更是鸩杀了本朝孝武皇帝,改立同辈远枝宗亲为君。嗣咸阳王和当今系近枝兄弟,如立他为储君,朝野应当不致有异议的。"

同先前崔季舒提议的由源旻代行摄政相比,贺崇关于倡立储君的意见既可对源斐造成实质上的威慑,严厉警告他不得再肆意妄为,同时也避免了朝中大权落到源旻这么一个市井小儿的手里,的确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莫小丰很快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对崔季舒说道:"为社稷长远计,理当早建东宫,崔侍中,就由你来草拟奏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