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秀将要获得完全胜利的时候,在公孙述的败像已现的时候,刘秀下诏给公孙述说:“不要因来歙、岑彭两个人被害的事而害怕,现在投降仍然不晚,家族仍可保全,这是我最后的恩赐了,我的恩赐不是总能得到的。”
这里说的来歙被害,是说其奉命讨伐公孙述时候的事情,其与盖廷进攻公孙述的部将王元、环安所据守的河池、下辨,攻陷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乘胜进击。
而蜀人见汉军势如破竹,非常害怕,便派刺客混入汉军军营中,趁来歙夜晚熟睡之际刺杀了来歙,刀刺入来歙要害然后立刻逃跑,而来歙其实并没有当场死亡。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肯定是活不了了,于是他派人紧急召见盖延,等盖延到了之后看见来歙身受重伤,伏地痛哭,不能仰视。
来歙见状大声叱责盖延道:”虎牙怎么敢这样,我今天作为皇命在身的人被刺客刺伤,无法再报效国家了,所以把你叫来,是想把统帅军队的事托付给你,可你反而像小孩子一样哭泣!我身上虽然插着刀,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盖延听此,只能勉强收住眼泪,起身听从这最后的嘱托。
之后,来歙忍着剧痛亲自给刘秀写信,内容大致是:
“昨夜入睡,不知被何人所伤,正中要害。臣不敢顾惜自己,只恨没有尽到职责,使朝廷蒙受耻辱。治理国家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忠诚正直,可以重用,希望陛下裁决明察。臣的兄弟不够贤良,我怕他将来会被罪责,希望陛下能可怜他。”
写完,把笔一扔,抽出了刺入身体的兵刃,气绝身亡。
实际上这位来歙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能力绝对不差。
而且对刘秀也是忠心耿耿。
可惜,终究他没有活到彻底收复蜀地的那一天,不然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应该是有他的一席之地的。
嗯,说不定到时候就是云台二十九将了。
也不对,吴汉这货几次三番的不听刘秀的话,虽然后来这货自己打回来了,但是如果可以,让来歙代替吴汉进云台二十八将似乎也不错?】
光武朝:
吴汉脸色涨的通红。
他抬起头一脸正色的看向刘秀:“陛下!臣以后绝不忤逆您的旨意!陛下万万不可将臣撤出云台二十八将的序列啊!”
刘秀一脸黑线。
且不说他到底想不想让吴汉撤出云台二十八将,这光幕不是都说的很清楚吗,这云台二十八将虽然是咱们现在的这些人,但是是后人评选出来的啊……
又不是我说谁能进谁就能……
唔,好像也不对,如果我自己搞一个云台二十八将的评选,貌似也不错?
刘秀陷入了沉思。
而光幕,也已经到了尾声了:
【刘秀连自己手下大将被人刺杀的事情都能够放下,只要你公孙述投降。
而按照刘秀之前对待其他投降的人的前例,刘秀不清算公孙述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然而公孙述在收到消息之后却说:“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
这意思就是,你是天子老子也是天子,哪里有天子投降的?
嗯,如果让龊宋的那些废物皇帝过来,那铁定马上投降且不会有一点心理负担。】
大宋:
赵匡胤已经面无表情了。
无所谓无所谓,已经快习惯了好吧。
反正这光幕一周一次,讲到他大宋最多最多半年,到时候他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的大宋被这个后辈称为龊宋。
赵匡胤就不明白了,他建立的宋朝再差,难不成还能差过司马家的八王之乱?差过唐末之后一直到他这里的乱世?!
没这个道理啊!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赵匡胤深吸了一口气,看着面前的光幕神情平淡中透露出了一丝狠厉。
他本就不是什么心善之人。
他倒是要看看,自己的后辈到底差到了何种境界。
如果实在离谱,那么……
他也不介意让这些后辈失去出生在这世界的资格。
光幕继续播放:
【刘秀已经仁至义尽了,但是公孙述还是死都不肯投降,既然如此,刘秀下了决心:成都。
而在对成都展开围攻的战前部署中,刘秀特地下诏告诫吴汉:“成都还有十多万人,虽困兽犹斗,但依旧不可轻敌,你要坚守广都,要等他打你,他要是不来,你就一点点的推进阵线,直到给他拖垮了,再最后总攻,切记不可贪功冒进。”
理所当然的,咱们这位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二的猛人,再次没有当一回事。
实际上真要说,这也不怪吴汉会这么觉得。
毕竟在他进攻到成都之前,吴汉大军所到之处无不跪伏。
他到哪哪投降,成都这破地方已经是瓮中之鳖了,就像二战陇西最后围困隗嚣的那时候一样,那一次刘秀围困隗嚣如果不是后方失火隗嚣早就被刘秀破城抓住了。
这一次后方有光武帝坐镇,他吴汉过去,那不就是去受降而已嘛,公孙述难不成还真敢对抗他的天兵?!
于是,吴汉命副将刘尚率万余人屯驻于江南,自率兵马两万多人进逼成都,在距成都十余里的江北扎营,架设浮桥,然后就准备打成都了。】
光武朝:
吴汉面如死灰。
耿弇,邓禹等人一脸怪异的看向吴汉。
这是第几次了?
突然,身旁传来了一声嘀咕的声音:
“就这,还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二?!”
吴汉大怒,扭头一看,是贾复。
吴汉顿时没了精神。
贾复这个人吧,怎么说呢,刘秀对他很好。
这一点从历史上贾复受伤之后刘秀听说他受伤之后大急,还说了:“啊?贾复受伤了?!我失去了一位名将啊!我刚刚听说他妻子怀了孕,我还准备如果生的是女儿,我就让我的儿子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儿,我就把我的女儿就嫁给他。总之,不让他为妻子儿女操心……”这么一番话。
由此可见刘秀对贾复的看重。
因此,吴汉还真没啥反驳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