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藏迷探秘 > 第2章 资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于我自己,钱反倒是其次,主要是为了天赐。

天赐不但和我的身体有关,还跟我的身世有关,知道得越多越好。

而且走这一趟还能赚到我打工一辈子都不可能赚到的钱,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已经决定入这一行,那自然是钱越多越好。

反正已经是盗墓者了,只要钱给够,盗哪里都一样。

我们的态度也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因为他已经把那地方的相关信息快递给了我们。

按时间推算,那快递最快今天,最晚明天就到。

我们没有傻乎乎的去问他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地址,以他能把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经历全都查出来,甚至比我本人还要清楚的能耐,想要知道我们的地址,当然易如反掌。

我只是问他,连那地方在哪里都不知道,又是怎么确定那地方跟天赐有关。

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等我们收到快递,看完资料就明白了。

如陈先生所说那样,快递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

那是一叠资料,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关于古羌族,关于婼羌古国,关于王母娘娘。

是的,就是我认知里,那个在天庭举办蟠桃盛会的王母娘娘。

我们都没有做声,仔细的翻阅着刚到手的资料。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被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环绕,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维吾尔传说中的被诅咒的、淹没在沙漠之下的城市。

年最高气温为39c,夏季气温最高,沙面温度可高达70~80度,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

剩下的是周边的环境介绍和相关照片,没什么重要信息。

古羌族:古羌族跟如今的羌族人,没有什么联系,现今的羌族只是历史上古羌族保存下来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根据史记的记载,结合考古发现,古羌族最初为我国西北的庞大游牧民族。

史料记载,羌族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夏朝创建之初,甚至更久远之前。

商朝推翻夏朝,古羌族也随着夏朝残余退到我国西部,逐渐形成西羌部落。

神话记载,古羌人为羊首人身的怪物,是不洁、不幸、灾难的象征,遇见羌族人,便会发生不幸之事。

作为夏朝分裂出去的小国,自认为夏朝遗老的羌族人与推翻夏朝,且不断扩张、对周边小国发起战争的商朝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

强大的商朝想要依靠武力征讨西羌部落,但古羌人是游牧民族,战力惊人,且掌握了高超的锻造金属武器的技术,两国数次交锋,商朝非但没有取得优势,反倒是处处处于下风,长年累月交战之下,双方成为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商人无法接受长年累月征战所带来的损耗与开销,主动示好退让,承诺不再进攻古羌族领土,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古羌人甚至能在商朝参政。

直到此时,双方才正式平息干,从互相敌视,变为合作共赢。

和平的到来,使得古羌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鼎盛时期甚至一度超过当时战乱不断的商朝。

史记当中,对于古羌族的称呼,从一开始的“羌氏”,变为代表一个部族的“羌族”,再到后来表示一个国家的“羌国”,称呼的变迁,也意味着古羌人的逐步壮大。

商朝鼎盛时期,古羌族与商朝之间互不侵犯。

后来商朝日渐式微,古羌人们又与周朝统帅联合,一起讨伐商朝。

成功推翻商朝,周武王论功行赏,主动划分了一块区域以供古羌人繁衍发展,这一部分古羌人在历史的车轮下,与各族人通婚,逐渐成为了我们熟悉的羌族。

在先秦时期,古羌族便是我国三大族系之一,在宋朝以前,羌族依然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

古羌族部落众多,支系繁杂,分布广泛,遍布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部名号众多,互不统属,各自为政。

而我们这一次即将要探寻的,是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古羌族所建立的婼羌古国遗迹。

婼羌古国:羌族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婼羌国的早期居民,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若羌国王,名叫去胡来王:《汉书?西域传》记载:“出阳关,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

羌是部族名,而婼为羌的一支,故名婼羌,分布于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南部昆仑山北面。

婼羌古国,是古羌族人的一支分支,《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婼羌只有450户,1750人,军队500人,出产铁,会铸造刀、剑、甲、矛、弓等兵器。

据史料记载,婼羌古国的中心地随着历史变换而变迁,至今未有确切定论。

但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婼羌古国中心区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西王母:西王母在众多古籍、神话、传说、野史中有着众多记载,部分摘录如下: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有用部分意译:在昆仑山上住了一个神仙,人面,虎身,豹尾,住在洞穴里, 叫做西王母。

《尔雅》:“西荒有西王母国”。

《山海经》:“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

《瑞应图》:“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玉环。”

《尚书大传》:“舜以天德祠尧,西王母来献白环五块。”

《竹书纪年?郭注》云:“穆王西征至昆仑丘,西见王母。”

《世本》:“舜时,西王母献白环及玦。”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玉玦。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

《汉书》:“王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

古代典籍中记载着许多的上古贤人,均与西王母有过来往:黄帝、尧、舜、禹、周穆王、汉武帝等。

在这些古籍记载中,西王母与长生不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赐不死药,长生书,或是吃一个便可长生不死的蟠桃,甚至一度被神化为掌管生死的神,神话传说中有名的女神仙首王母娘娘,便是西王母的变体之一。

而西王母的形象也并不是固定的,从一开始的人面虎身,到后来的帝胄出身,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绝世女神,外形逐渐人化。

古籍记载中,提及最多的,便是西王母献长生药和献玉。

汉书、晋书、宋书等在谈到西王母时,均有“西王母来献其白玉块”的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