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若是朕所记不错的话,应该不是一个时代的才对吧?”
看了那两人的对话,雍正反而冷静了下来。
古怪的天幕,大逆不道的画面,以及这些人的对话。
最重要的是,对话的前面都有个前缀,仿佛是在标注着说话之人的身份。
可……
这怎么可能?
宋太祖赵匡胤,宋武帝刘裕。
这两个宋,差了可整整数百年!
这两个人,怎么可能同时出现!
“陛下,陛下,这或许是妖术!”
“定然是妖术,这些都是数百年前的人,怎么可能还活着?”
若是能活到现在,那岂不是成妖怪了?
再者说了,旁人且不说,若宋太祖活着,大宋王朝能是那个鸟样?
作为对于宋明年间历史修改最为彻底的大清官员,他们最清楚这两个王朝的弊病。
明朝还算是复杂,亡国的缘由也是一言难尽。
但大宋那窝囊样的唯一原因,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死早了。
但凡他能多活个十年二十年,多了不说,至少燕云十六州能收回,至少能够跟辽国平分秋色,甚至压制辽国。
然而这一切没有发生,赵匡胤就是驾崩了,大宋就是因他窝囊的弟弟而彻底软弱下去。
眼下这天幕之上突然出现的,定然不可能是宋太祖!
“你这蠢话说的,就好像你跟朕是一个时代的人一般。”
“不过没关系,你马上就要跟宋武帝同处于一个时代了。”
“到时候,希望你还能很有气势的喊出要将他碎尸万段的话来。”
雍正:“?”
什么意思?
朕还能跟宋武帝处于一个时代?
我过去还是他过来?
这天幕之上的变化,究竟是什么!
雍正感觉自己要疯了。
眼下所发生的一切都让他不能理解。
不管是天幕上说话的这些人,还是其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于是在弄明白这些之前,在下面官员查出这天空之上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之前,他选择不再开口说话。
这些老不死的,显然是在针对他!
他不知道这些人为何会知道满清,为何会知道鞑子,以及为何会对他有这么大的敌意。
什么都不明白,那再继续开口,也不过是找骂。
隔空对骂,他一个人定然不会是这么多人的对手!
眼见雍正忽然沉寂了下去,无论怎么骂也不再出声,刘裕不屑一笑。
“或许是有些能力,但就是稍微有点太怂了。”
“不过连挨骂的时候都不敢出来,那很难想象,接下来要挨刀子的时候,他会如何面对。”
刘裕眼中满是兴奋。
天幕上的画面之中。
不管是关内还是关外,进度都是十分之快。
徐达等到了他想要的那场连绵不绝的暴雨。
在乌云遮住月光,伸手不见五指,连军中火把都生不起几个的时候,绝佳的时机到了!
他与常遇春甚至连个合格的信号都未曾约定。
当然,在这样的夜晚,面对这样的倾盆大雨,无论怎样的信号也传达不出去。
甚至连传令兵派出去,也不可能保证将消息传到,反而会贻误战机。
这一夜,他们所能依靠的,就是对彼此的信任。
确定对面的老战友不会错过自己创造出来的绝佳机会。
哪怕他们并非同出一脉,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曾经还是对头。
但作为将领,在战场上的目的是一样的。
胜!
老朱要的,酣畅淋漓的大胜!
“陷阵杀敌,至死方休!”
黑夜之中,常遇春那双漆黑的眸子闪烁着杀机。
面对着瓢泼大雨,因身上穿着重甲行动不便,他甚至直接将铠甲扒了,光着膀子便率先冲向清军大营。
这就是他常十万打仗的性子。
若正常交锋,他当然能耐着性子慢慢蚕食。
但面对眼下这等了多日的机会,他要做的就是抓住,死也要抓住!
他立了军令状的。
不能带回去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他就要将自己的脑袋带回去。
不能这么说,他甚至觉得自己的脑袋都没脸带回去!
这可是老朱身边最后的精兵!
将这些人马交到他手上,意味着绝对的信任。
他若是辜负了这等信任,就是千刀万剐,也难以赎罪!
眼见鄂国公身先士卒,甚至连身上甲胄都尽数丢弃,只穿着身轻便的劲装便率先冲了出去,身后那些明军将士也纷纷效仿。
或许这么做会扩大伤亡,会多出不少人死在战场的流矢之下,但这般轻便杀敌,能够更快的杀穿敌阵。
尤其是,清军眼下显然还未反应过来。
五万清军,现在醒着的能有多少?
即便有哨兵,面对这瓢泼大雨结合着夜色,莫说百米开外,就是数十米开外,能否看清人影都得打个问号!
至于再近?
再近哨兵的确是能看到他们,可还有机会警戒吗?
真当徐达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精兵是吃素的?
要说人人都有神乎其神的射术,那是开玩笑的。
但这数千人之中,至少有数百人平日里有把握在数十步之外精准射中目标!
对于这一夜的奇袭,常遇春已经带着他们偷偷模拟了不知多少次。
先杀哨兵,入清军大营后便分为三十个百人队,从不同路线,不同方向杀穿敌军大营。
活着的,便在大营的另一侧集结。
如果徐达能够完美配合的话,那个时候应该刚好能够汇合上。
哪怕厮杀声会惊动沿途的探子,那又如何?
只要断后的那些人能够挡住一时半刻的援军,那这些满清鞑子,就是瓮中之鳖,只能引颈待戮!
自靠近军营开始,一切进行的都是那么顺利。
哪怕海兰察也感觉今夜天气不对,加派了巡逻哨兵。
可他能警觉,他麾下的士卒可未必。
双方兵马僵持了这么多天,徐达甚至还刻意表现出了退缩的样子给他们看。
绝大部分清军将士早已经被麻痹,即便是巡逻的哨兵,也不觉得真会有敌人找上门来。
在他们眼中,只要己方不主动出击,明军便不可能敢发动攻势!
占据中原这么多年,傲慢两个字已然深深的刻在了他们每一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