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神武元年八月初一。

今日虽是初一却没有朝会。

但是京师的大批官员却还是在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收拾妥当后便出门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官员们出门没有选择坐轿子的,要么是自己骑马,要么是乘坐马车。因为他们要赶往城外十里的南海子。

皇帝今日上午要在南海子阅兵,检阅苦练成军的近卫师部队,命所有七品及以上官员,以及在京勋贵全都要前往陪同观礼。

一路上,相熟的骑马官员往往结伴而行,边走边讨论着关于近卫师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近卫师这支部队的存在,却极少有人见过其中详情,都好奇的很。毕竟神武皇帝自即位以后就组建了近卫师,泡在军营中的日子比留在紫禁城的日子都多。

不过好在我大明有沉迷于豹房中与虎豹相搏的正德爷爷,有沉迷修仙几十年的嘉靖爷爷,有几十年宅在后宫不上朝的万历爷爷。

有了这些出过大格,个性强烈且行为怪异的祖先们在前面杵着,现在的这位神武爷喜欢在军营中训练折腾那些兵士,反倒显得不那么另类了。

“我说王主事,今天这个阅兵,陛下要检阅多少部队啊?”一个礼部的郎官好奇地向同行的一名兵部主事问道。

“我哪知道!这事儿又不归我们兵部管。”兵部主事回道。

“咦?说笑了,这阅兵你们兵部不管谁来管啊?五军都督府吗?”礼部郎官问道。

“你们不知道,这近卫师不归我们兵部管的,无论是军官任命、操练校阅还是饷银粮草,人家都有自己的衙门管着。跟我们兵部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这时旁边一名军器寺的官员插话道:“应当是近卫师的总参谋部管。这总参谋部专门管近卫师训练考核校阅的。”

“嘶,这大明朝还有兵部管不着的营伍?”礼部郎官奇怪道。

“哈哈,兄台身在礼部,看来对京师驻军的变化有些迟钝啊!这近卫师是直属于陛下的亲军,人家自有衙门,归陛下直领的。”

“哦,这么说那就同锦衣卫,还有看守皇城的上直卫很像了。”

“倒也不一样,你见过之后就知道了。”军器寺的官员常带人往近卫师营中运送和维修军械,见过近卫师的操练,了解的比较深。在他看来这支部队真可称得上天下精锐了,岂是那些个主要在京师巡街捕盗或者充当仪仗的锦衣卫能比的,更不是那些个整日里站岗守门、松松垮垮的上直卫能够相提并论的。

出了京师外城南门永定门,再往南行十里便到了南海子。

众官员到达南海子边缘,便有身着盔甲的近卫师执勤官兵引导,将众官引至一处摆有桌椅的空地暂时休息。

距离巳时(上午九点)还有两刻钟,所有观礼的官员勋贵等近千人被引导进入南海子阅兵场。

所谓阅兵场,其实就是一块巨大的经过平整的场地,东西长约四里,南北宽约三里。由驻扎在南海子的近卫第三师,和旁边大红门驻扎的由原神机营整编而来的近卫第十一师、步兵第二十一师,这三支部队耗时半个月平整修筑而成。

阅兵场有点将台一座,高约一丈五尺,内部夯土而成外面包砖,上面可站约三百人。

点将台东西两侧各有长方形的阶梯状观礼台一座,高一丈,可站约五六百人。

众官员按照“文左武右”的区分,被近卫师士兵分别引导至点将台两侧的观礼台上站立。品级高的站到下面靠前的阶梯上,品级低的站到上面靠后的阶梯上。众官员第一次见这种阶梯型观礼台,初次站上去还有些不太习惯。

前面的品级高的官员看到后面官员站得比自己高,总觉得仿佛有被压了一头的感觉。不过前面的几位朝廷重臣,如内阁四位学士六部尚书,还有几位国公,都被特准赐座坐在前排,有这些地位贵重者在前,便也无所谓了。

众官就位之后,眼神好的,便看到观礼台前,往南一里外的阅兵场上,黑压压一片,应该是今天要校阅的营伍集结在那里,还能看到有许多红色的旗帜在迎风招展。

不过诡异的是,这营伍也太安静了,如同一块块巨大的黑红色的方块布在两里外,只见极少的几个人在期间走动应该是军官。

一些知兵的官员和勋贵见此情,形就觉得这营伍不简单。那黑压压一线,目光扫过去,估计要有上万人不止,能做到如此安静,以至于在众官进入阅兵场之前都没听到任何动静,当真是纪律严明!就这一条,大明的军队能做到的就不多!一些年老的官员甚至想到了当年戚家军的部队。

巳时整,鼓乐声响起,皇帝身着大红色武弁服登临点将台上。

皇帝在点将台上站定,鼓乐声停止,观礼台上的文武官员在宣礼太监引导之下转身面向点将台,向皇帝深躬大揖,齐呼万岁!

郭可阳轻抬右手,赞礼太监高呼“平身”,而后百官就位。

点将台下三声令炮点响,同时观礼台台两侧各五面巨大的战鼓“咚咚咚”擂响。

百官只见远处一里外原本静止的黑红色方块动了起来,连带着陆陆续续的“起立”、“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步走”的口令声传了过来。原来刚才那些远处的部队都是坐在地上待命的。

四个近卫步兵师,以连步兵方阵为基本单元一线展开,足足占据了两里宽的正面。这还是在各团辎重营和各师炮兵营没有进场参加方阵的情况下。

三个近卫骑兵师,则是以骑兵连方阵的形式一线展开,每个骑兵连按照墙式冲锋的训练方式,组成一个十乘十的骑兵方阵。

虽然一个近卫骑兵师人数只有近卫步兵师的一半多点儿,但是马匹所占空间大,且无法像步兵方阵那样肘挨肘、肩并肩那样站的紧密,因此三个骑兵师占据的正面甚至比四个步兵师的正面还要宽一些。

随着受阅的各部队方阵向点将台方向移动,骑兵方阵虽走得缓慢,但是近万匹马的马蹄踏向地面,依然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步兵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中间夹杂着军官的口令,行进中各连队陆续齐声呼喊出“一二三四”的呼号声,用以调整步伐,豪气冲天,气势丝毫不落于骑兵。

行进的方阵在阅兵场南侧荡起漫天的尘土,伴随着“轰轰轰”的马蹄声、“呼呼呼”的步伐声,近卫师各部队犹如海啸一般向观礼台这边排滚而来。

文武百官,除了少数带过兵的,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只被惊得张大了嘴巴,屏住呼吸望着这席卷而来的铁流。有些兴奋的面红耳赤,有些则紧张的脸色发白。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带过兵的官员和勋贵将领,仅看到这部队移动中的整齐有序和步调一致,便暗暗心惊。要知道这可是数万人的整体阵线移动,能够做到如此协调不乱,天下间恐怕没有几支部队可以做到,在战场之上凭这一点就能碾压绝大多数敌人。不想,皇帝竟然能练出来如此天下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