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季博常进入定远的时候,先他一步出发的东海百姓也到了庆云城。
而这些到达庆云城的东海人进城的第一句话是。
就这么个鸟地方也敢自命不凡 ,真嘚儿啊 。
第二句。
其实少主应该早点让我们来的,如果有我们在 ,那些杂碎还敢手拿棍棒逼宫?
他们怕是没见过沙包大的拳头。
直接一场民间为争地盘械斗,将杂碎们全部干掉很合理吧?
械斗的时候不小心伤了那些读书人也很合理吧?
打完庆云,留梅那些杂碎上门挑衅,再顺道把他们干翻是不是也很合理?
他们是真的怒了,一群无知的杂碎白眼狼也敢对少主逼宫,你们是真不知道东海人的暴脾气啊。
少主的玩法是高明,但不解气。
所以当这十万东海人进入庆云州的时候,是一路打过来的。
就没事找事,你能怎地?
就你他妈是庆云州的人呢?
我看你长了一个欠揍的脑袋,不信?
不信我就揍你!
在他们看来造反的是青云城的人,但整个庆云州的人都是欠揍的脑袋。
一路而过,别说人,就是青云州的狗都得挨上俩巴掌。
若不是最后季有道派了小门镇的人过来,他们还打算再杀个回马枪。
兜一圈,把那些欠揍的脑袋再削一遍。
新的青云州牧是来自小门镇的季家人,待东海人到了之后便开始分配房产田亩。
东海人也真不是盖的 ,只用了三天便把鬼城一样的庆云彻底恢复 ,而且热闹程度比之前还要再盛一分。
没办法,定远道台叫季有道,东海人。
定远布政使叫季有钱,东海人。
整个定远的大小官员全是东海人,就这裙带关系重兴一个庆云城,那真就是手拿把掐 。
而庆云城的事也让整个定远对庆云州很是不爽。
这就导致东海人一路削过来的举动,赢得了定远其他地域百姓的大拇指。
削的好,居然敢对公子不忠。
全嘎巴嘎巴剁了喂鸭子才好呢,只削一顿太便宜他们了。
北境的百姓晚了两天到的,因为他们从未走出过北境,更没去过北朱河南岸。
所以一路走走停停的心情极好。
公子说了,以后北境人不但能随意渡河来到南岸,将来还会走遍大雍每个角落。
他们不再是被圈养在北境苦寒之地,替大雍帝王看守边境的贱民。
付仲寅带着全家站在城门口迎接。
他是留梅县令,但留梅城的百姓全部来自北境,他这县令的威信有多大可想而知。
相比东海人的不屑和愤怒,北境人更多的是好奇和知足。
定远相比北境要暖和太多了,县城里的房子也要比北境漂亮太多。
城是他们,房子是他们的,县城里的一切行当包括城外的田亩也是他们的。
而他们进城之后的动作,让付仲寅的嘴角一抽再抽。
留梅县城是怎么空的?
屠空的,这里是真正的屠城,一个不留的那种。
杀人的就是那些来自北境镇守定远的边军,他们杀完人只是把尸体搬走了。
但那喷溅的到处都是的血迹,和从尸体上掉下来的零碎却还留在原地。
而北境人进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那通红通红的血水一盆一盆往外泼。
甚至还有手里拎着尸体上掉落的零碎 ,站在那和邻居喜笑颜开闲聊的北境人。
这一切都让付仲寅感觉到一阵阵无力,但也突然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了解这天下百姓为何。
如果是中原百姓,如这等到处是血尸体残骸遍地的城池,他们就是死都不会来。
因为这是真正的鬼城。
但这些北境百姓却对这些仿若未闻,他们看到的不是满地残骸和到处喷溅的血迹 。
而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新家的满意。
是因为北境人傻吗?
还是因为北境人不曾开化嗜血无比?
都不是,而是因为眼前这一幕北境人见的太多太多了。
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北境,苦寒的北境,和北夷人常年交战的北境。
北夷人每年秋冬换季时节都要扣边抢粮杀人,抢他们的粮,杀他们的人。
可以说北境人的苦不单是和天气地理抗争,更是和北夷人的铁蹄弯刀争命。
血,尸体他们见过的太多了。
被他们亲手埋葬的破碎尸体更多,有被杀的同村之人,也有自己的亲人子侄。
他们不怕血更不怕死人,因为和死比起来,活着才更可怕也痛苦。
所以在看着那些兴高采烈收拾新家的北境百姓,付仲寅深藏心底的那抹怨气陡然消散。
他想起了在离开庆云城时季有钱对他说的那句话。
你们,和北境百姓比起来,活着都是一种罪孽 ,把粮食给你们更是一种罪孽。
而他也明白了季博常没杀自己的真正用意。
你这所谓大儒,就是吃的太饱无病呻吟自以为是的酸臭之徒。
你能吃饱,是因为有人替你承受了无尽苦难,替你承受无尽血腥刀兵。
你那所谓筹谋失败名声扫地让你痛不欲生,但和真正受苦受难之人比起来,就宛如妓女为争抢贞节牌坊哭闹一样让人恶心。
想起庆云城之前的种种作态,再看看眼前的北境百姓。
他真的认为,粮食给庆云人吃掉真的是一种浪费,庆云城的人,也真的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
他懂了。
懂了自己之前为何目光如此短浅 ,因为自己就是一只坐井观天的蛤蟆。
看不到真正的天,更看不到这天下真正的模样。
也懂了自己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
季博常给他看了真正的天下疾苦,也让他看到了解决这疾苦之法。
宁!
安宁,有了安宁才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脱离苦海。
但想要安宁就要除掉所有的不安宁,杀掉所有为不安宁隐藏起来的人。
自己是饵,但却是被迫成为的饵。
他之前认为季博常留下自己,为饵也为羞辱。
但在这一刻他突然明白,季博常留下自己不是为了羞辱。
而是给了他大儒应有的体面。
为良知,为天下之民,为天下安宁去死,这才是真正的体面。
付仲寅想到此处对定远道城的方向深深一礼。
“付仲寅,谢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