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姜妍率长投集团相关人员到机场迎接张凤鸣一行,并送至锦江宾馆休息。锦江宾馆是迎接外国首脑住榻的宾馆,曾忆乡把张凤鸣安排在这里休息,显示了自己对张凤鸣一行来蓉的高度重视,这在蓉城已经是最高规格的接待。

晚上,曾忆乡在锦江宾馆设宴为张凤鸣接风洗尘。曾忆乡知道张凤鸣是闽省人,专门为张凤鸣安排了一桌家乡菜——闽菜。菜品做得相当精致,配的酒是三十年的陈年茅台。张凤鸣没想到曾忆乡对他了解得如此细致,知道他不吃辣,特地为他安排了家乡菜。他一下子对曾忆乡的认识丰满起来,认为这个人是可以交往的,两个人的距离就在这一刹那被拉近了。

张凤鸣不得不佩服蓉城真真是联合国命名的“美食之都”,在离家乡这么远的蓉城,在蜀菜当道的蓉城,还能吃上如此地道的闽菜,他心里十分感动。张凤鸣感谢曾忆乡的礼遇,敬了曾忆乡三杯。

宾主一边举杯相邀,一边向对方介绍家乡的美景与趣事。当说到国宝熊猫时,张凤鸣的眼睛一下亮起来,他说自己很喜欢熊猫体态憨厚的样子。可惜本次来的时间有限,不然一定要到动物园看看熊猫。曾忆乡说欢迎张总随时来蓉,他一定当好东道主。

按照行程安排,张凤鸣第二天要和曾忆乡进行融资谈判。考虑到这一层,曾忆乡准备宴会后让张凤鸣好好休息,以备明天有个好精神。

正当曾忆乡准备告辞之际,张凤鸣却提出要和曾总夜游锦里。

曾忆乡感到惊讶,“张总对我们蓉城还这样熟悉,连锦里都知道?”

张凤鸣笑着说:“我听朋友说,到蓉城来,不去趟锦里会有些可惜。我没去过,想去见识见识,不如我们夜游一次锦里,如何?”

对于张凤鸣的提议,曾忆乡自然不能拒绝。于是一行人又乘车到了锦里。

锦里,是蓉城最热的旅游打卡地,在蓉城武侯祠旁,和武侯祠连为一体。锦里的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蓉城市已经将锦里打造为蓉城市的文化名片。

随着锦里古街完成升级,“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较有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中秋的蓉城,微风徐徐。夜晚游览锦里的游客还真不少,张凤鸣和曾忆乡进到这锦里之中就立马感受到浓浓的古蜀味儿。不少年轻人身着汉服穿梭于人群之中,各种摆拍摄影,好不热闹。霓虹灯将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的轮廓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道路两边有很多蓉城人爱吃的小吃,嘉州钵钵鸡、蜀式盖碗茶、各式串串冒菜、各式奶茶与果茶……年轻人喜欢的小酒馆也有不少。

曾忆乡一边走,一边跟张凤鸣介绍着两边的风景和美食,并问张凤鸣要不要来一份?张凤鸣赶忙摆手,不要!这么辣的东西,他可不敢吃。张凤鸣的窘态引得曾忆乡大笑。教员早就说过:“革命者应该都尝尝辣椒,不辣不革命嘛!”看来张凤鸣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哦。

再往里走,张凤鸣和曾忆乡看到一群人正在围观看什么,一会儿里面传来陈小川演唱的歌曲《变脸》,原来有人在表演“变脸”。张凤鸣刚刚走进围观的人群,就看见那变脸的演员脸一抖,花脸立即换成另一个模样。这变换只在瞬息之间,让人煞是着迷。

张凤鸣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到变脸,觉得十分新鲜。却见那演员径直向自己走来,这演员在他面前亮了几个川剧花式,慢慢将脸靠近张凤鸣,头突然一摔,一张大黑脸立即变成了大红脸。

张凤鸣心中叫好,热烈地鼓起掌来。那演员朝张凤鸣双手作揖,又朝下一个观众走去。以前张凤鸣在影视作品里见到过“变脸”,但是这样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还是第一次。

经过一个池塘时,却见众多游客正在向池中投食,池中喂养的是彩色的鱼儿。这鱼儿大的有40厘米长的,有通体黑色以红色、白色斑点点缀,也有通体白色,以红色、黑色、黄色斑点点缀。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些鱼儿很是好看。

张凤鸣不知此鱼儿的名称,忙向曾忆乡打听。曾忆乡对她说,这鱼就是“锦鲤”,鲤鱼的鲤。

“锦鲤?锦里?”张凤鸣闻言之后,不禁心中一乐。还真是有趣,不知道是锦里沾了锦鲤的光,还是锦鲤沾了锦里的光呢?

走到最深处,是“三英殿”。三英,即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英雄。“三英殿”就是祭祀刘关张三位英雄的殿堂。尽管是夜晚,张凤鸣还是看见有不少游客在“三英殿”前的香坛敬香。以前张凤鸣只听说过蓉城的三国文化颇为浓郁,今晚一游才知道确实不是讹传。

“张总,要不要敬一柱香?听说在这‘三英殿’上香很灵念的哦。”曾忆乡对张凤鸣说。

张凤鸣闻言说道,“那就借曾总的吉言咯,今晚我就向‘三英’敬敬高香,祈祷老祖宗保佑我心想事成。”

待曾忆乡和张凤鸣敬香完毕,张凤鸣转过身问:“曾总,你说我敬了高香,会心想事成吗?”

曾忆乡一愣,这张凤鸣话里有话啊。他不慢不紧地回答道:“张总,我相信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其余的,就靠缘分,都交给老天去处理吧。”

张凤鸣比曾忆乡年轻一些,在人情世故方面略显经验不足。他对曾忆乡这句话的理解是,为他鼓励加油。而曾忆乡真实的意思是,只要我俩心心相通,这单生意肯定是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