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唐朝工科生 > 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武汉的民夫,是要比别处的好用些。”

“都是民夫,缘何不同?”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有点不解,他们从扬州过来时,也见识过江都的民夫,不敢说人人都是“偷奸耍滑”,可“浑水摸鱼”的本领,着实不差办公室里的老油条。

二人漫步堤坝,往常的锦袍,这光景是没办法穿的。别说他们,连张德上工地勘察,都是短袖长裤皮靴子,至多再家一根竹杖。

宽袍大袖跑去工地上装逼的官僚不是没有,但多半是“空降”来的,而且一向是鼻孔看人,瞧不起武汉的“庶民”。

不过鄙视是双向的,都是“有地位”的人,在武汉地头,怕你个鸟毛门第啊。

嘀——

急促的长哨声响起,监工骑着驴子不断地选差,各种旗帜绳索分割开的包干区工地,陆续开始换班。除了男丁之外,女子并不在少数。男人可以当牲口用,但女人总归不能当男人用,倒不是说“绅士风度”,而是效率不行。

专门划分的女子包干区,多是工坊中的倭女、羌女、獠女、扶余女……武汉并不鼓励蓄奴,当然武汉官商集团在海外是鼓励蓄奴的,屁股决定脑袋,经济收益决定生产结构,老张再看不惯,也阻挠不了什么。

这些个奴籍女工之所以上工,是因为作为被征发的“民夫”去干活,根据劳动量,可以按比例缩短“奴籍期限”。

是的,武汉的“奴籍”是有时效性的,和世家大族中那些“奴籍”世代传家完全不同。

这同样和武汉商贾集团的良心无关,商人讲良心讲社会责任,是相当不靠谱的事情。仅仅是因为处于“人口增加”和“劳动积极性”考虑,再一个,“奴”是资产,而且是个人财产,又有几个商人会对私产不好好维护呢?

但只要是财产,除贵金属之外,无一例外都是“贬值”的,除非给这个财产加上特殊的包装,比如人文主义、历史情怀啥的。于是不难看出,一个“奴”作为财产,黄金使用期,也就是十年二十年,女性的“奴”,在贞观朝也就是十年光景。

所以这是一笔账,一旦超过某个“保质期”,这个财产再继续“维护保养”下去,就不怎么划算。

而在武汉,“奴”的后代对主人而言,不是“奴”,也就是说,长期回报不用多想了。商贾们也没这个资格去争夺这个“权利”,尽管他们很想,而且几次三番跟老张玩过心眼。

张德的反应很粗暴,直接将十几个自以为“羽翼丰满”的巨贾灭门抄家,全族尽数一笔勾了打包给了李道兴。

至此,商贾们在武汉地头,自以为摸到了观察使大人的底线,当然代价有点大。

“蓄奴”的基础不存在之后,商贾们自然是会选择利益最大化,“奴”还是要用的,但十年使用期到了之后,赶紧拍拍屁股走人。

要是这个“奴”从财产转变为“人”之后,还想继续在工场中上班,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原先作为私人财产要被提供的伙食、住房,尽数要掏钱;其次,同样是劳动换取果实,但为财产时,“奴”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经济负担,“人”有人身自由但有经济负担。

大部分“脱籍”之人,往往“脱籍”的那一刻,就是“负翁”,不得不举债度日。而举债的对象,往往就是曾经的“主人”。

于是让老张不得不感慨的是,十年“奴籍”,真正愿意“脱籍”的人,和愿意继续为“奴”的人,几乎是对对分持平。

整个女子包干区的工地上,几乎所有来上工的女子,都是有点想法的人,可以说是相当的难能可贵。

“师伯,适才寻欢郎同我说起民夫合用不合用,都觉得武汉的民夫,着实要比淮扬的好用。这是为何?”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追上了视察工地的张德,略有气喘好奇地看着张德。

“噢?你们两个觉得武汉的民夫,和淮扬的民夫,有什么不同?”

颇有趣味地看着两人,老张倒是有点意外,没想到两个后生仔还能有这点观察力,相当不错。

“一人一日之功,武汉民夫抵得上三个淮扬民夫。”

“武汉民夫只顾干活,淮扬民夫若是累了,便要偷摸躲事,若是监工厉害,便要合伙起来抗命作弄。总之,同样监工,武汉的工地,要轻松的多。”

老张听了他们两人的话,连连点头,双手持着竹杖,看着工地上茫茫多的身影:“说的都对,不过都是表象。老夫就说一个外边决计不知道的‘不传之秘’,此乃武汉绝学,将来你们若是做官,可以考虑用一用。”

二人一听,居然要“传功”,顿时屏气凝神,就等老张给他们来个“灌顶”,你学飞刀我学剑……

“说到底,就一个。”

老张竖起一根手指,“淮扬的民夫,多是农户。武汉的民夫……哪里是什么民夫?他们也算民?”

“……”

二人一愣,上官庭芝眨巴了一下眼睛:没了?这就没了?说好的绝学呢?

但上官庭芝身旁的李元祥,却是若有所思,到底是帝王之家出身,档次是差了些,可也是个“上位者”,小时候也受过“帝王熏陶”,斤两还是要比上官庭芝高那么一丢丢。

顷刻间,“寻欢公子”心绪万千,他知道“有恒产者有恒心”,但万万没想到,“没有恒产也可以有恒心”。

隐约摸到了一点感觉,可就是这么一点感觉,是如何都看不透了。

江王殿下打定主意,等寻个机缘,便去认真跟张德“求学”,这要是能被“解惑”,就算将来做个闲散王爷,也不会日子苦逼。

“怎么?听不懂老夫说的?”

老张哈哈一笑,拍了拍两个后生的肩膀,“早晚会懂的,不急于一时。”

“是。”

二人老老实实施了一礼,然后看着换班的工地,那些个下工的民夫,尽数到了指定的区域用餐,却是没有乱成一团,虽说也是各自奔赴,但到了地脚,立刻规规矩矩地排队。

不多时,工地上就飘散起了饭香,和大多数自带干粮的“力役”工地不同,武汉的工地有个极大的卖点,那就是肉食从来不缺,逢“六”还会有一顿甜口的红烧肉,肥肉块头极大,油光锃亮,李元祥之流肯定看一眼都觉得腻,但对“民夫”们而言,这简直就是量身打造的顶级美味。

“到底还是人多了好使啊。”

老张感慨一声,手头只有三五十万人的时候,哪敢玩这么大,但手头有了一百多万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不远处“汉岳弛道”的一处出口,已然能够看到一处“市场”,“市场”并没有城墙栅栏,但连成一片的临时工棚,自然而然就成了“寨墙”。整个“市场”的规模比任何一处武汉本部的“市场”都要大,它本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镇”。

老张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一个县来打造的,只是手头没编制,所以也就只能先建一个县,指着它说这是“市”。

外地来的老哥一瞧这地界,纷纷表示“女装大佬掏出来就是大”,这他妈要是“市”,老子学安北都护府大都护裸奔!

“这还得取个名字,要不还是叫咸宁算了。”

想名字就是难啊,老张内心默默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