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新诗仙 > 第75章 汉阳少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百四十八节

汉阳王

汉阳城下出少年,

济贫施教光明轩。

他日君临为圣主,

定是流芳越千年。

赏析:“汉阳城下出少年”,诗句开篇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主体。汉阳城,这一古老的地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在这里诞生的少年,自带着一种地缘所赋予的独特气质和使命。“出少年”三个字简洁有力,让我们对这位少年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仿佛他是从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的一颗璀璨新星。

“济贫施教光明轩”,此句进一步描述了少年的行为和品质。“济贫”展现了少年的善良和慈悲之心,他关注社会底层的贫困人群,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这种扶危济困的精神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施教”则表明少年重视教育和知识的传播,他不仅自己追求进步,还致力于帮助他人获得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才能的人。

“他日君临为圣主”,这是一种对少年未来的大胆预测和美好期许。“他日”给人以时间的跨度和想象的空间,暗示着少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未来。“君临”则展现了一种统治和领导的姿态,仿佛少年日后将会登上高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而“为圣主”更是将少年的地位提升到了神圣的高度,认为他将会成为一位英明、仁慈、受人敬仰的君主。

“定是流芳越千年”,这是对少年未来成就的一种坚定信念和断言。“定是”二字表达了不容置疑的肯定,显示出对少年的绝对信心。“流芳”意味着他的名声和事迹将会流传千古,被后人铭记和传颂。“越千年”则强调了其影响力的持久性和深远性,即使经过漫长的岁月,少年的功绩依然会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从整首诗来看,它充满了对少年的赞美、期望和信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少年的出身、品德、未来和影响力。这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描写,又有对未来的想象,体现了诗人对少年的深刻洞察和美好祝愿。

第九百四十九节

他乡念佳人

相思漫漫寄长云,

幽蝶缓缓落娇身。

清风同往花前路,

明月时时乱我心。

赏析:这首诗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界。

“相思漫漫寄长云”,开篇便奠定了整首诗浓郁的相思之情基调。“相思漫漫”,以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方式表达出相思的无尽与绵延。那相思之情仿佛如漫漫的潮水,无休无止,无穷无尽。而“寄长云”则富有想象力地将相思寄托于高远的长云之上,长云在天空中飘荡,象征着相思的悠远与难以捉摸。这一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心中那深沉而强烈的相思之苦。

“幽蝶缓缓落娇身”,画面中出现了一只幽蝶,它以缓慢而优雅的姿态落在了“娇身”之上。这里的“幽蝶”或许是一种美好而神秘的象征,它的出现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灵动与诗意。“缓缓”一词不仅描绘了幽蝶动作的轻柔,也暗示了时光的悠悠流淌。而“娇身”则让人联想到一位美丽而柔弱的女子,幽蝶落在她身上,仿佛是一种温柔的陪伴,又或是一种不经意的触动,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更为复杂的情感。

“清风同往花前路”,清风徐徐,与诗人一同走向那花前的道路。清风给人以清新、自由的感觉,它的陪伴让诗人在这相思的旅程中似乎找到了一丝慰藉。“花前路”则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场景,那是一条通往花海的道路,也许代表着诗人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然而,现实中的相思之苦却又让这一切显得有些遥远和虚幻。

“明月时时乱我心”,明月自古以来就是寄托情思的象征,在这里,它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纷乱。“时时”强调了这种扰乱的持续性和频繁性。明月的阴晴圆缺,仿佛就是诗人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它时而明亮,时而黯淡,正如诗人的心情,在相思的煎熬中时喜时忧。那高悬天际的明月,似乎在时刻提醒着诗人心中的思念与牵挂,让他无法平静,无法释怀。

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它营造出了一种既优美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相思的漫漫无尽,幽蝶的轻柔飘落,清风的自由陪伴,明月的扰乱心绪,共同交织成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界。

第九百五十节

相思

碧水映闲云,

风物满城春。

落鸟携山色,

辗转落长林。

赏析:这首诗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美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蕴含着深深的意趣和情感。

“碧水映闲云”,开篇便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澄澈的画面。清澈的碧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中悠然飘荡的闲云清晰地映照出来。这里的“碧水”不仅让人感受到水的纯净与透明,也暗示了一种平静与安宁。而“闲云”则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闲适与自在,它们无拘无束地飘荡着,仿佛与下方的碧水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呼应。这一句营造出的氛围,让人的心灵仿佛也能在这片宁静中得到片刻的休憩。

“风物满城春”,将视野从自然之景扩展到了整个城市。“风物”涵盖了城市中的一切景象、事物,它传递出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而“满城春”则明确地点出了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整个城市都被春天的气息所笼罩。这里的“春”不仅仅是指自然季节的春天,更是一种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在城市中涌动。这一句既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又与上一句的宁静自然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

“落鸟携山色”,一只飞鸟从空中落下,仿佛带着身后的山色一同而来。这一句充满了动态感和画面感,飞鸟的灵动与山色的沉稳相互映衬。“携”字用得极为巧妙,赋予了飞鸟一种主动的角色,它似乎是有意地将山色带至我们眼前。山色或许代表着自然的广袤与深沉,而飞鸟则是自然中灵动的生灵,它们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之美。

“辗转落长林”,飞鸟在经过一番辗转后,最终落入了长长的树林之中。“辗转”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了飞鸟飞行的路径并非是直线,而是有着一定的曲折和变化,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而“长林”则给人以幽深、茂密的感觉,飞鸟落入其中,仿佛消失在了这片自然的怀抱之中。这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归宿和自然的包容,一切都在自然的循环中有着其既定的轨道和安排。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鲜明。首先,它以简洁的语言创造出了丰富的意象和意境,让读者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诗中未完全展现的部分,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其次,诗中的动静结合非常巧妙,既有碧水、闲云的静态之美,又有落鸟的动态之妙,使整首诗充满了生趣。再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等多层情感。

第九百五十一节

空亭

长亭昨夜雨,

落花人迷离。

依山白雾起,

宛若披仙衣。

赏析:“长亭昨夜雨”,诗开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时空情境之中。长亭,自古以来便是送别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的离愁别绪与诸多故事。昨夜的雨,为这长亭增添了一份湿润与静谧,仿佛雨的洗礼让长亭沉浸在了一种别样的氛围里。这一句简洁地勾勒出了背景,让读者的思绪也随之回到了那个刚刚经历过一场雨的夜晚长亭。

“落花人迷离”,当雨过之后,满地的落花与迷离的人相互映衬。落花是自然的一种无常表现,它们曾经娇艳地开放,如今却无奈地飘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人处于这样的场景中,显得迷离而惆怅,或许是因为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思绪,亦或是被这落花与雨景所触动。人与落花在这一刻仿佛融为一体,共同演绎着生命的悲欢离合。

“依山白雾起”,画面转向了远处的山峦,随着视线的推移,我们看到依山而升起的白色雾气。这雾气的出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朦胧之感。山是坚实而稳固的存在,而白雾则如轻柔的薄纱,缭绕在山的周围,仿佛给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白雾的升起,既可以看作是自然的一种奇妙景象,也可以象征着人们心中那若有若无的迷茫与困惑。

“宛若披仙衣”,这一句将白雾的形象进一步升华,形容其宛如仙人所披的仙衣。仙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超凡脱俗、神秘美妙联系在一起。用“宛若披仙衣”来形容白雾,不仅赋予了白雾一种超凡的美感,更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奇幻与空灵的气息。它让我们联想到,也许在这看似平凡的世界背后,隐藏着许多我们未曾察觉的神奇与美妙,只等待着我们去用心发现。

从意境上来看,这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既惆怅又空灵的氛围。长亭与落花带来的是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的感慨,而依山而起的白雾则将这种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更为高远的境界,让我们在惆怅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

第九百五十二节

归期

花中赴归期,

明月云间离。

山中辞飞鸟,

落尽子归啼。

赏析:“花中赴归期”,此句开篇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充满期待的氛围。花,向来是美好与生机的象征,在花丛之中奔赴归期,仿佛是一场与美好约定的相逢。这里的花可以是现实中的繁花似锦,也可以是心中那片美好的愿景。归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词汇,它代表着目标的达成、心愿的实现或者是与心爱之人的团聚。人们在花中奔赴归期,暗示着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同时也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明月云间离”,明月高悬于天空,本应是清朗明亮的存在,但此时却在云间若隐若现,似乎与云朵相互分离。明月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们的种种情思,在这里,它的朦胧之态既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美感,又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无法捉摸的情感。云的出现,让明月变得更加缥缈和遥远,也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空灵的气息。这种景象既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的一种奇妙变化,也可以被解读为人生中那些难以把握的机遇和情感,它们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让人在追寻中充满了迷茫与期待。

“山中辞飞鸟”,将视角转向了山中。山是沉稳而坚实的存在,代表着一种永恒和宁静。而飞鸟则是灵动而自由的象征,它们在山间飞翔,给山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然而,这里却是在山中辞别飞鸟,或许意味着一种对自由和灵动的放下,或者是对曾经拥有的某种美好事物的告别。这种辞别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过去的一种释怀。山中的环境与飞鸟的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在宁静中面对变化的无奈与感慨。

“落尽子归啼”,当繁华落尽,只剩下子规鸟的啼鸣。子规鸟的啼叫常常被用来表达哀怨和思念之情,在这里,它的啼声仿佛是对逝去时光的一种哀悼,也是对那些已经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怀念。落尽的不仅仅是花,更是曾经的繁华与热闹,而子规鸟的啼声则像是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等到一切都失去了才懂得后悔。同时,这一句也蕴含着一种生命的轮回与更替的哲理,花落了还会再开,子规鸟啼叫之后,新的生命也会孕育而生。

从整首诗来看,它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既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又有对现实中变幻莫测的感慨;既有对自由的追求与放下,又有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诗中通过花、明月、山、等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