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624章 微服赏花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渐临,应天门上下挂满了各色的花灯,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在城楼人群后面的赵佶,探头向下望去,看到一群胡商簇拥在下面,心里对王伦的一丝鄙夷又涌了出来。

朝廷指责这群胡商是以商人身份冒充使者,这件事大宋时期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但历代皇帝们都装作不知道,仍旧以使者身份对待。

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营造一种大宋被小国如众星拱月的氛围嘛!

可惜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王伦并不知晓,他只是立在城头,目光沿着御街一直看向了远方。

随着夜色笼罩,御街的花灯已经亮起,仿佛一条光彩的巨龙,匍匐在东京城之内。王伦甚至远远看到一座高大的花灯,有如山陵形状,怕不是有数丈之高。

先是一名内侍手捧诏书大声宣读,内容也无非是以骈俪文写就,盛赞皇帝圣明,百官贤德,夸赞海内安宁,民阜用足。

然后王伦登临城头,便微笑着向城下挥手示意,百官与百姓山呼,王伦一激动,将儿子王闻抱了起来,王闻倒也不惧,兴奋地使劲儿挥着手,引来了更大的欢呼声。

接着就是抛撒洪武通宝,这钱是某种意义上的纪念币,制造精美,王伦不住抛撒,带着儿子一起抛撒,心里却想:洪武通宝发行,便可以缓缓回收旧铜钱,再印刷交子纸币发行,朝廷信用的新货币体系,大概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新朝并不推行各种场合下的跪拜礼,只有每月的大朝会时,尚书令带头,百官拜一次即可。百姓不犯罪,见官也不需要跪拜,行鞠躬、拱手礼都是可以的。

事实上在古代大多数时候,官员百姓见了皇帝,也并没有什么三叩九拜、山呼万岁的严格制度,新朝制度,是在宋朝旧制上的进一步放宽。

洪武通宝抛撒完毕,来到现场的官员百姓们陆续退场,又收到了一个小小的礼品盒。里面装了金丝银箔的贺卡,六枚丝线缠绕的铜钱,以及各色小工艺品。

赵佶也收到了礼物,隐蔽地撇了撇嘴,觉得王伦果真小气,就不能用金箔,不能放金钱吗?

在这一点上,王伦还真的小气,因为他看过赵佶在位期间元宵节皇室的每年花费,着实惊到了,这笔钱拿出来,他都可以供应给史文恭,对西北发起一次万人规模的战争了!

也就是说,赵佶在位二十余年,每年仅仅在元宵节的用度,就可以支撑大宋发动一次值得记录在史的战役。

应天门的庆典结束,王伦便匆匆下了楼,他要换身衣服,带着老婆孩子去逛夜市花灯。

皇帝微服出巡,这是大事,王伦提前跟许贯忠说好,也不要太多人陪伴,两辆马车,焦挺带人就可以。

东京城内还有杨志、樊瑞、鲍旭、晁盖等将领各处协防,唐斌领兵驻守北门,城内各处都派了禁军、官吏、衙役人等维护秩序,如果这样都还担心人身安全,王伦觉得大可不必的。

于是很快地,从皇宫西门,王伦一家人便出发,在鲍旭的宅邸停靠,便继续向南而去。

大宋虽然仍旧推行唐朝的坊市制,但城市之内,坊墙基本已经消失,朝廷允许百姓们临街开门、临街开铺,故而已经从坊市制变成了街巷制。

东京城也没有宵禁,许多商铺甚至到后半夜还开着门,称为“鬼市”,专做夜间忙碌的官吏、百姓们的生意。

当王伦的小车队汇入到御街时,街道上已经到处是行人了。

新朝并不禁止百姓穿行御街,只最中间留了一条车道,以供天下各处的紧急消息第一时间送达,且又遵循唐朝长安城制度,由开封府明确规定了右行的交通规则,单边路旁,马车靠外,行人靠内。

赵盼儿抱着儿子,掀开车窗,看着车外的花灯,这些花灯极尽精美之能事,有的扎得大气,形名山仿事物,有的扎得精巧,比如鱼灯、荷花灯,各式形态包揽了个遍。

王闻手里就多了一盏鱼灯,这灯做的巧妙,鱼头、鱼尾都可以通过细绳引动,活灵活现,恰似游鱼一般。

王伦也终于发出了一声惊叹,他看到一座巨大的、高数丈的灯山,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山”的顶端,是一座如同亭子一般的大灯,虽然有风,但花灯摇曳,灯火始终很稳。

有两名花枝招展的女子,策马昂扬而过,赵盼儿笑着问:“这是谁家的女子,如此胆大?”王伦一时还不好解释了,这是教坊司的官伎,大约是赵佶时代的女子舞马队员,已经被王伦解散了。

与唐朝舞马不同,大宋的女子舞马,更多是女子表现马术,在马背上做各种惊险的动作,重点在女子而非马,又要求挑选良马加以驯服作为配合。

过了一座桥,车辆便停在桥边休息,王闻兴奋地调下马车,提着鱼灯到处跑,被杨林一把抱了回来,却惊动了附近柳树下的一对男女,慌慌张张地跑开了。

“还真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啊!”赵盼儿看着那一对明显是约会的年轻男女,笑着说。

王伦却是带着焦挺去商贩的摊铺上逛了一大圈,买了一堆小吃食,有韭饼、蝌蚪粉、并皂儿糕、糖瓜蒌、煎七宝姜鼓、十般糖、油锤、玉消膏、水晶脍等,都装在一个个小食盒中,兴高采烈地抱了回来。

皇后想要些浪漫,但皇帝却只想着吃零食,赵盼儿微微一笑,觉得这样也挺好。

王伦却又掏出一个木盒,从里面小心地拿出一根纯色的簪子来,细心地给赵盼儿插在发髻上。

赵盼儿认得那是玻璃做的,皇宫内颇有许多玻璃制作的器皿,是自家产业当做贡品送到京师的。

王伦却很激动,玻璃作坊他在山东行省开设了两处,在京南也开设了一处,能够制作出发簪粗细的玻璃来,说明作坊的工匠们用心了。

这小小的一支发簪,代表得可是他心心念念的工艺进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