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军入城之时,李自成下令军队安分守己,不准乱动百姓的东西,百姓们焚香夹道相迎,文武百官喜迎闯王入城。】
贞观年间。
“朕不明白,百姓们欢迎李自成不奇怪,这群大明文武百官高兴个什么劲?”
李世民很是费解,李自成痛恨明朝到如此地步,大明官员难道还想着有好下场?
“哼!一群吃里扒外的东西,一点骨气都没有的软蛋!”
尉迟敬德不屑地出言嘲讽。
【李自成一进京城,直奔大明国库,原因无他,一路上收编了十数万的明军,闯军也没有闲钱供养规模庞大的军队,急需补充资金。】
【一进大明国库,李自成傻眼了,国库里空无一物,比难民舔过的碗都干净。】
【于是李自成翻脸了,刚刚投降的大明官员被闯军连夜抓起来拷问。】
【据明史记载:“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这种拷问很快就失去了控制,从朝堂大臣扩展到京城富户,最后就连底层百姓也牵扯进来。】
【李自成从这群面对崇祯一毛不拔的官员富户手里,硬生生刮出七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大明数年的财政收入。】
嘶,贞观朝堂众臣震惊了,就连李世民听了都不禁咂舌。
“大明的贪官污吏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崇祯那么求他们,他们一毛不拔。”
“非得给他们上大刑,他们才愿意把钱交出来,这不是犯贱么。”
李世民摇了摇头。
崇祯年间。
看着光幕中满地的黄金珠宝,崇祯人都麻了。
尼玛,老子好言相劝你们不听,一个个跟朕哭穷。
非等逆贼出来收拾你们,你们才舒服是吧。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
“你们!”崇祯气的面色通红,指向大臣的手不住地颤抖:“简直是欺人太甚。”
崇祯愤而挥袖。
朝臣们心虚的低下头,一言不发。
他们心中却不以为意,你崇祯爱生气就生气吧,生完气不还是得妥协,我们这多人,你还能都收拾了?
不过,看样子李自成是不能投靠了,难道我们要投靠满清?
崇祯等了半天,硬是没有人主动把钱交出来。
好好好,真是不把朕当回事啊,装都不装了。
既然你们不仁,那休怪朕不义。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
突然被点到名,骆养猛然一颤,随即出列:“臣在!”
“朕命你按照光幕上的名单、钱数,挨个给朕收取,能上交的朕就当无事发生,要是交不上。。。”
崇祯的眼神变得锐利:“那就按照贼军的处罚去执行。”
“陛下。。。。”
大臣们慌了,他们刚开口就被崇祯打断。
“你们闭嘴吧!朕忍你们了很久了!”
崇祯如同一头愤怒的野兽,他冷冷地扫视朝堂。
就是因为这群蛀虫,大明才会灭亡。
既然向他们妥协大明也是亡,不如抛开一切枷锁,拿出玩命的架势,奋力一搏,也许还有半分生机。
“朕不似先祖一般强横,但也别把朕当成软柿子捏!”
崇祯最后冷冷地扫视了一眼众臣,挥袖而去。
【与此同时,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接到了两封招降书,一封来自大顺,一封来自宿敌满清,双方都向其许诺了高官厚禄。】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吴三桂选择了后者,他假意向李自成投降,实际上投靠了清军,引清军入关。】
永乐年间。
“山海关守将降了?引女真人入关?”
朱棣只觉遍体发寒,嘴唇不断颤动:“吴三桂他怎么敢的!!!”
闯王李自成虽说是逆贼,但好歹还是汉人的太下,大明的方方面面也算是得以传承。
可是满人!!!
朱棣没少跟女真人打交道,他知道那是一群吃人不骨头的豺狼。
引此等豺狼入关,汉人将会坠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安宁。
“吴三桂,你不得好死!”
愤怒地咆哮声响彻永乐朝。
【李自成死都没想到吴三桂会降清,一是都是汉人,二者吴三桂全家都在京师,可吴三桂就是做了。】
【山海关一战,吴清联军大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率溃军逃到京城,称帝后仓皇逃亡西安。】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京,清朝入主中原。】
光幕中,清军围住了崇祯与周后的陵墓,不少民工拿着铁锹锄头,看着架势是要挖坟。
永乐时期。
“该死的女真人!难道还要掀棺戮尸不成!”朱棣咬牙切齿,他真是恨急了,人死仇消,他没想到女真人如此野蛮不讲道理。
“蛮子,就是蛮子。”朱高煦面露不屑:“爹,你放心,有咱爷们几个人,一定能杀绝女真这帮畜生!”
“老二说的对,”朱高炽难得地赞同朱高煦的主意:“女真不灭,大明寝食难安。”
光幕前一众中原王朝痛斥清朝的恶行,用各种恶毒的言语问候满人祖宗。
满人则是欢天喜地,欢快地跳起了民族舞蹈,他们被明朝压了几百年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好!不愧是本汗的后代,挖他的坟!挖他的坟!!!”努尔哈赤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可惜满人没高兴太久,就见光幕中的顺治皇帝突然跪下嚎啕大哭,抱着崇祯的墓碑不放:“大哥诶~~,你死的好惨呐,咋没等我来就死了呢。”
顺治皇帝抹了把鼻涕继续嚎:“不就是李自成那群反贼么,大哥你放心全交给老弟了,老弟弄死那群反贼给你报仇。”
“你就安心的去吧~~~~~~~”
这突变的画风,让跳舞满人的闪了腰,汉人更是惊掉了下巴。
“你打我一下,我是不是听错了,咱满人皇帝叫汉人皇帝大哥?”
一名满人一脸懵逼地问旁边的族人。
【顺治帝下诏为崇祯皇帝发丧,以帝王之礼改葬“思陵”,并将王承恩葬在思陵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