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这日,是皇帝刘枭亲自选的吉日。
不过这日天公并不作美。
天还没完全亮,天空便是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整个京都似乎都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旋涡之中。
大早上,礼部尚书余谦便携好几名钦天监的官员,来到了养心殿,以天气不寻常为由,立建皇帝择日登基。
毕竟如此糟糕的天气,不仅会阻碍登基大典的顺利完成,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天公并不支持新任天子登基的意思。
余谦等人也是一片好心,但刘枭却坚持要在今天登基。
今日虽是狂风大作,愁云密布,但对于刘枭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日子。
他要的就是这狂风大作的天气,以沙尘暴击杀敌军。
甚至不确定沙尘暴什么时候来,刘枭还再三问了钦天监的官员。
钦天监的官员也是没碰到过这种皇帝,非要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登基,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过皇帝问起,他们也不敢怠慢。
只好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刘枭他们预测的情况。
实际上从昨晚开始,京都以西,便出现了狂风大作,还席卷着大量沙尘的天气。
这对于京都地区的百姓来说,早就习以为常。
毕竟每年冬春时节,都会碰到这种天气,沙尘暴虽然是漫天遍野,甚至会席卷茅屋,但只要躲避在家里,等沙尘暴席卷过去,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而钦天监的官员却不同,这种特殊天气出现,他们都会提前预测,迅速向陛下呈报,以做应对。
朝廷遭遇这种情况,大多会提前通知朝臣休息,且劝告百姓,尽量待在家里。
但刘枭却偏偏与众不同,越是这种天气,他越要举行登基大典。
众朝臣也是没法,只能按照陛下的吩咐施行。
天光大亮之时,新帝登基的仪仗队,早已在太庙遍布排开。
这昭示着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正式开始。
京都九城禁门,由禁军统领把守。
文武百官全部在太庙广场聚集,刘枭身穿白色孝服,乘坐圣驾从皇宫出发,来自太庙,先在皇帝灵前只告行礼,举行一系列的登基仪式。
他缓缓登上太庙中央的台阶,接受冠冕。
礼部尚书奏请即位,刘枭正式成为大乾第五任国君,等待朝臣上奏贺表!
“群臣,上表朝贺!”
新帝登基,不仅要上告皇天,也要征求子民的同意。
当然大乾子民千万,也不可能征求所有人的同意,此刻便需要朝臣作为代表,上表朝贺新任天子。
其实也就是个仪式而已。
礼部尚书余谦目光缓缓看向朝臣群列。
但奇怪的是,他发出这阵呼喊之后,群臣居然是无动于衷,甚至完全没听到余谦的这阵呼喊似的。
余谦微微皱眉,有些纳闷。
他虽是礼部尚书,但实际上并不管实权,且对皇权忠心耿耿。
宋云州这些日子策动朝臣,自然没有把余谦算计在内。
因此余谦对于朝臣的变故,并不知情,还以为是自己的声音不够洪亮,于是再度喝道:“群臣,上表朝贺!”
然而他再度呼喊之后,群臣之中,依然是无动于衷。
所有朝臣纷纷低着头,也不说话,也不交头接耳,就是没有任何反应。
余谦不由得感觉不妙,这种情况他并未亲身经历过,但也不是没听闻过。
朝臣和皇帝互相制约,一旦朝臣大部分对新任皇帝表示不满,登基大典便会不予配合,眼下的情况,便是如此。
余谦先是打量了刘枭一眼,见皇帝对此情景,也是一语不发,此刻余谦不由得扭头看向群臣之首的宋云州。
“宋阁老,你是群臣之首。新任天子奉诏于天,又有先帝遗嘱,今日登基,你等为何不上贺表?”
一时间,所有群臣,皆看向为首的宋云州。
宋云州缓缓抬头,先是扫视了一眼群臣,随后眯眼一笑:“余尚书,若是新任天子顺势天意,又有先帝嘱托登基,为臣者当然应上贺表。”
“但最近京都有些谣言,说今日之天子,乃是逆天而为,甚至杀父弑君,才撺掇的帝位,身为大乾臣子,老臣这才不敢敬上贺表。”
此言一出,群臣依旧不发一言,但现场的气氛,随着阴沉的天气,也忽然降至了冰点。
刘枭站在龙位旁,依然是不发一言,什么都没说,只等着这些反贼,一个个自己跳出来。
“宋云州,你这是什么意思?”
不等余谦说话,刘枭身旁的玄灵,皱着怒眉问道:“什么叫新任天子,乃是逆天而为,还杀父弑君?”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宋云州这话出口,等于是将刘枭钉在了耻辱柱上。
若是真让他们闹成功了,恐怕将会将刘枭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下,太庙之内剑拔弩张。
为臣之首的刘江,在旁也是未发一言,只等着宋云州的好戏。
如果能通过朝臣直接将刘枭拉下马来,兵不血刃,也能避免过多的伤亡。
面对诸位的质问,宋云州不慌不忙,作为大乾为官几十载的老臣,这种场面他也见得多了。
今日他已聚集几乎所有朝臣的力量,自然不惧刘枭。
他不慌不忙地掏出一份密旨,双手拱了起来,眯眼笑道:“余尚书,赵将军,你们刚才说老臣断定新任天子来说逆天而为,杀父弑君。说我无凭无据,无端捏造?”
“老臣身为内阁首辅,若是真无凭无据,又怎敢无端捏造?”
他缓缓张开这份密旨,举在头顶道:“实际上,老臣前些日子,就收到了一份先帝的密旨。关于界山口的情况,其实并非诸位想象的那样。”
“先帝的这份密旨之中,自有答案。”
“老臣也是为了完成先帝的嘱托,这才不得已将这份密旨,保留到了现在。”
说着话,宋云州扭头看向余谦道:“余尚书,你乃礼部尚书,还请将这份密旨,公之于众。看看老夫到底是不是无端捏造。”
“密旨?”
余谦倒是没想到,先帝居然还有密旨。
他眼眸瞥向刘枭,似乎是在等待刘枭的授意。
刘枭看向现场群臣,眯眼一笑道:“既然先帝早有密旨,余尚书,你就呈上来当众宣发吧。”
宋云州这个时候闹事,只怕早就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且背后还有刘江撑腰。
刘枭倒要看看,他们要搞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