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沫朝大家摆了摆手
大家看着上面东家的动作都赶紧安静下来,嘴上虽然安静了,可是那颗心是安静不下来的。
毕竟就算自己现在家里没有孩子,未来还是会有孩子的。
只要自己在这里一直上班,未来不管家的的儿子,还是女儿,嫁娶都占优势。
想想心里都激动。
南宫沫看着眼下大家那种激动的表情继续说道:“待遇,还没说完,大家不想再听了吗?”
什么
还有待遇?
简直不要太好了
“刚才跟大家说到教育,接下来跟大家说一下住宿,你们大多数都是附近的人员,离的远的就是住在后院的”。
“等明年,你们知道我们庄子对面那块平地吧!我们让人把那里建立小院,未来你们可以叫把家人也接过来,孩子读书也方便。”
众人一听又是兴奋,比如雕刻那几个师傅就是住城里的,每天回去不方便,所以也住在后院,虽然一人一间房,但是总是和家人相隔两地,不方便。
之前南宫沫就看过,庄子对面两公里远处,有一块平地,可以建院子。还非常宽,可以按现代的街道一样建设,房子在前面,院子在后面,前面的房子可以自己住也可以是门市,按二层楼建,一层楼的,人多的占地太宽。所以都建二楼小院。
中间过道留六米宽,建成一条街道的样子,而且那个地方并不影响山庄的农作物。
这里,未来要打造成厂区,所以肯定要建住宅区。
为是什么打算建在山庄外,主要是想着大家进出不用这边管理,而且还可以做买卖,要是建庄子里,不方便做生意。
另外,庄子只有六百多亩,再除开庄稼,真没有多少空地,发展不开。
那地也问过,还是朝廷的,自己用也方便。
南宫沫继续说道:“因为大家都是新人,所以,住宿会给大家按家庭人员分配,每个月只需要出点基本租金就可以居住,每家还有一块菜地,可自己种菜。但是如果成了老员工,累计工龄满三十年,直接分配一个院子,权产过户到你名下,属于你自己私人拥有”。
众人一听,老人分院子,天,这是什么好事。
就是这个累计工龄是什么意思。
终于,
上次教种植的那老伯伯也忍不住了,举手问道:“累计工龄是什么意思”。
南宫沫解释道:“打比如,你一个在这里上班三十年,满了就可以分一套小院给你,如果你家里人有四个在这里上班,你和老伴各上了五年,你儿子儿媳也在这里各上了十年,你们一家人加起来工作达到三十年,也可以分一套小院,另外要是家里有六口人在这里上班的,也就是说你们上班五年,累计也达到三十年也可以分一套\".
众人一听,有的高兴,有后悔,高兴的是之前庄子里的农户,其本上家里人都在这里上工,难过的是附近的村民,觉的人来少了。
这个消息一旦传出来,想来上工的人可要挤破头也不一定能挤进来了。
“另外”。南宫沫打断大的兴奋继续道:“大家要是觉的租房子没有安全感的,大家也可自己可以自己出钱购买,员工价只要市场价的八折”。
众人一听,好自己简直运不要太好,怎么就阴差阳错找到这份工作的,真是上天保佑,明天下班一定要去烧香。
“另外再说说大家的上班时间,一天四个时辰,超过算加班,另外给工钱,具体怎么算,后面的合同会写到,还有正式工每个月有四天的休息,不扣工钱”。
突然说到工钱待遇,接下来自己会走几个月,看来等会,要和之秋和柳熙商量一下,把该制定的工作制度写下来,不然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做。
众人已经不知道该怎么个激动法了。
有一个胖大婶举手道:“东家,我是食堂做饭的,我有机会成为正式员工吗?”
南宫沫肯定道:“有,只要你做的好,就连厂里扫地的工人都可以”。
刚才听到这些待遇。大家都在激动的时候 ,厨房负责做饭的几个婶子,都不敢想,这些事能跟自己有关系,待遇实在太好了,终于在另两个人忍不住的,推了眼前的胖大婶上前问话,她们几个的推搡南宫沫也看在眼里。
有的人都在夸张的抽自己的耳光,感觉到了疼,还傻笑道:“这不是做梦”。
之秋南七南一都在旁边听着震惊,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上工的待遇。
眼下这些人能在公主手下做事,真的是烧高香了。
南一就想的比较远了。
或许,她真的能超过当年的真元女帝,流芳百世。
眼中的崇拜,就是戴着面具都阻挡不了。
接下来南宫沫严肃道:“作为加工房的正式员工有什么待遇大家都知道的差不多了,接下来也说说,厂里有什么规定”。
众人一听,也严肃了下来,仔细听着。
“厂里的任何事,离开山庄不能对任何不是厂里以外的人提起,特殊工种的,自己的工作更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自己家人也不行,如果一经发现,开除职位,如果造成厂里损失的,还得赔偿厂里的损失”。
从人一听,就这。
比起这么好的待遇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从七嘴八舌的保证道:“一定遵守规定”。
这里又有人问道:“东家,我在这里上班,我哥哥的孩子可以在免费读书吗?”
“对对对,我上在这里班,我姐姐的孩子可以在这里读书吗?”
一开了个头,大家都好奇这个问题。
南宫沫说道:“只有自己直系亲人在这里上班,才可以免费读,有三代以内的亲戚,可以半价读,外人也可以报读,就要正价了”。
自己要普及百姓免费读书可能还需要几年,所有现在这种对于免费读书还是个优势。
未来南宫沫都没想过,这个自己第一个建造的书院还成了京城名校 ,连城里许多人家都要把孩子送来读书,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