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员工超过国企,你说我没贡献? > 第403章 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情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3章 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情况

就在恒创集团开启机械飞升项目时,华国大地上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种大基建项目开始启动,房地产萎缩,数百万上千万农民工很容易就能找到新工作,而且还是官方提供的稳定工作。

恒创集团也在大搞基建。

深市龙华区竹村附近开始大搞建设,恒创要在这里建新城,原有的恒创总部还在扩大,将以后的宝能科技园、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秋港花园等等地块全部囊括。

将岗头水库囊括其中,新总部几乎是围绕整个水库建设。

未来收购化为后,还会向西边扩张。

陆恒还打算直接将富士糠深市地块全部买下,他们也在关门倒闭边缘了。

恒创集团正在针对富士糠业务,恒创的外包订单不会给它,和苹果等公司关系恢复,直接从苹果手中抢富士糠手机代工订单。

再过半年或者一年,富士糠只能黯然退场。

当然到了那时,说不定恒创机械飞升项目也会出成果,世界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

陆恒连续加班了好几天,都在捋顺机械飞升项目全球挖人事宜。

恒创总部已经日夜不停建设,一些区域已经可以用于办公。

后面再围绕水库建设,暂时没办法容纳上百万科研人员在这边办公,即便附近的小镇全部建新城也需要时间。

必须和化为的人谈谈了,只有将化为收购,他们建设了很多年的总部才能帮恒创消化一部分研发人员,把一些项目放到化为原总部。

恒创新能源汽车订单每日都在增加,但产能受限,目前月产50万台到了极限。

其他汽车公司帮忙代工也才刚开始估计要再等几个月才能产能大爆发。

陆恒今天上午先参加新能源汽车相关会议,下午要去隔壁化为和任总以及化为科研人员召开见面会,商讨收购事宜。

会议室内恒创除了海外业务高管在国外,其他高管都在。

海外最近业务繁忙,王穹和李盈都没时间回来参加,只能视频会议。

陆恒的孩子最近都是保姆和父母照顾了。

会议开始后,张旭浩先介绍最近几日订单情况。

张旭浩说道:“我们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性能方面碾压油车,安全性也成为最大亮点之一,目前积累订单120多万台,海外咨询的订单也超过30万!”

“销售额突破3000亿!”

众人啪啪啪鼓掌。

新能源汽车算是成了,当然还是比不上冷冻业务,目前冷冻业务出售冷冻药剂的收入也很夸张,不过不在今天的会议讨论范围内。

陆恒询问道:“月产量情况如何?”

张旭浩说道:“有请王总介绍吧,目前王总在跟进和其他汽车工厂代工业务。”

王川府很激动,他现在已经在外代表恒创汽车,行业地位陡然提升了好几倍,以前他可比不上魔都汽车、长按汽车这些大型汽车公司。

“我们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在对接各大汽车厂家,当时进展缓慢,因为很多汽车厂都觉得我们不会有太多订单,毕竟新能源汽车在我们国内才刚起步,充电桩都没多少,海外的特斯拉也才起步!”

“他们才卖了几千辆,对传统汽车巨头来说,这个市场太新了,他们压根没放在眼里。”

“可现在,我们用实打实的订单告诉他们,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因为恒创汽车超级性价比,油车的销量几乎停滞。”

“我们自己的汽车工厂都在生产充电车,过去积攒了几十万产能,都在摇号慢慢放出...。”

王川府先总体介绍了一遍,随后介绍各大汽车厂家代工情况。

代工的条件很简单,基本上只要将原本的汽车生产线改装一下,变成恒创汽车框架地盘,所有零部件都是恒创汽车供应链提供。

恒创汽车供应链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是恒创控股或者直属公司。

包括比亚地集团以前的公司都已经完成转型,生产恒创汽车配件。

而原本恒创做智能手机,打通了屏幕、芯片等等手机供应链,现在也只需要加大产能,比如生产屏幕的产业链现在生产汽车的屏幕。

恒创总部的光刻机,拿出一部分产能专门生产汽车电池控制芯片、汽车控制系统芯片等等。

很多代工厂负责将零配件组装起来,再把产品发往全国各地的汽车工厂,让他们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件安装在汽车壳子内。

电动车组装模块,完全没有油车复杂。

电池模块、电动机模块、汽车的控制系统、内饰等等。

和油车相比,电动车非常轻,有过驾驶经验的人都知道,电车如果开快了,感觉整个车子都有些飘...。

当然了要是购买大容量电池的中高端汽车,情况又不一样,电池的重量增加,驾驶体验感也增加。

基础版轻,也有好处。

那就是传统汽车的车头车尾,还有内部空间,完全碾压油车。

恒创出品的新能源汽车,连车头都有储存物品的地方,比后备箱也就小了三分之二左右。

总之现在好评如潮,一些收到汽车的车主都在各种测评,将视频放在网上吸引无数人观看。

“预计下个月开始,我们的产能就能增加三倍,达到150万台以上!”

“去年我们华国生产了将近2000万辆汽车,从现在开始算,再过十二个月其他工厂产能都拉满,再加上生产线增加,我们12个月应该能突破4000万台。”

“每月生产约300万台以上,满足国内需求肯定足够了。”

“到时候就要想办法出口,不然还有可能产能过剩。”王川府说道。

他一个人就讲了十几分钟,将恒创汽车生产端的情况差不多都说了一遍。

华国一年卖4000万其实不太可能,毕竟价格还是太高。

如果5万一辆,陆恒倒是相信就算5000万台,也有很大概率。

现在最多卖个五六百万台,估计就摸到天花板了。

人家油车车主,也不会立马就换车,需要不少时间,等看到周围的人都用上新能源汽车,将近20公里只需要1元钱,而他们20公里,起码10块钱左右,到时候换车潮就出现了。

华国汽车数量可不少,就这两年,汽车保有量就能达到1.37亿!

私人汽车大概1.08亿。

张旭浩介绍销售预期道:“我们预计直到2013年年底,我们应该能销售破5000万辆。”

这就和陆恒想象中差距太大了。

他觉得500万都有些难呢,没想到汽车事业部这么乐观。

“真有这么多?没那么多有钱人吧。”陆恒疑惑道。

张旭浩解释道:“我们从统计局拿到的数据,目前汽车数量,我是说私家车的数量,已经超过1亿了,这些车主明年很多人肯定会换车。”

“明年我们华国绝对不会是汽车进口国,而是汽车出口国。”

“最大出口部分,应该就是这些淘汰换下来的油车了。”

“我们华国油车没有任何出路,到时候这些车,只能低价处理给东南亚非洲等等地方,当然了因为东南亚距离我们也很近,要是我们产能足够,估计他们很多人也会买我们的电动车。”

随后张旭浩又介绍了不少数据。

比如进口车数据,华国其实也不多,去年才100万台左右,大部分都是华国生产,比如华国和国外的合资厂生产的汽车,看起来是外国品牌,其实都是华国生产。

要不是恒创这次又分蛋糕,把代工交给各大厂家。

这次华国汽车行业的无数厂子,都要闹起来。

陆恒又关心了一下生产成本。

“现在生产一辆汽车平均成本是多少,我们让给代工厂多少利润?”陆恒问道。

张旭浩说道:“平均下来我们一辆汽车对外是20万左右,因为全产业链我们都能自主,其实成本比较低,只有5万多点。”

“当然研发成本没计算在内,这次的汽车大部分是我们收购比亚地获得的技术,但把关键的东西换成了恒创拥有的技术,比如控制系统、芯片、电池等等。”

“代工方面,他们一辆车也能赚一两万。”

“其他公司和外界,也不会清楚我们具体成本是多少,毕竟整个产业链有数百家公司提供零配件,我刚才说的数据,是我们内部汇总后得出的盈利数字。”

这很好理解,比如芯片,恒创的光刻机工厂,也不可能免费生产芯片提供给汽车事业部。

都是按照市场行情收费的。

最后核算下来,外界能拿到的成本,估计已经超过十几万了。

每台车恒创看起来基础款也就赚一两万。

但实际上,因为全产业链都在自己掌控,盈利非常多!

而前世,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花了几十亿几百亿还是造不出车,就算造出来也卖的贵,还亏钱,其实就是吃了产业链的亏。

他们压根没有太多核心技术。

电池买别人家的,电控系统,发动机,啥都是别人家的。

就和前世大米造手机一样,就是个组装厂...。

而且大米前世还真把造手机的模式弄到了汽车上,于是有了大米汽车。

雷布斯进入汽车行业时,整个市场供应链什么都已经成熟。

他没花太多钱,就把摊子支起来了。

有着粉丝基础,人家还一年能卖一二十万辆出去。

换做以前,陆恒这次肯定要在汽车行业大干一番,把合资车企拆掉,不给海外公司品牌赚钱。

但现在嘛,无所谓了。

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未来机械飞升上。

等他机械飞升,成为超级生命体。

汽车赚的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会议上,陆恒也没提区别对待的事,不过还是关心海外销售计划。

“海外两个总部你们那边情况如何?”陆恒问道。

视频会议参加的李盈和王穹开始分别发言。

海外销售必须她们先打下基础,把本地代理商的问题解决。

因为电动车必须考虑充电问题,充电车要走在前面,和当地一些加油站或者别的模式,让加油车先铺开。

要不然卖电动车过去,充电不便的情况,销售会受到很大影响。

李盈负责东南亚业务,现在因为阿美莉卡那边服软,南美的业务也是她在负责。

“我们这边反馈很好,东南亚未来一个月估计多能卖出几十万台,我们打算先在大型城市铺开,还有发电薄膜的业务,我发现这边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不过当地除了城市,外面比我们华国要穷,他们难以负担发电薄膜的成本。”

“现在我在和几个大家族接触,他们很希望获得代理权,到时候他们来解决给用户贷款的问题。”

“估计也是看到我们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将来油车被淘汰,大家都用电车,电量消耗加速,他们投资光伏产业前景广阔。”

“南美那边的情况也非常好,感觉没有阻力存在了,很多大型财团都主动和我接触,希望代理我们集团旗下产品...。”李盈缓缓讲述着。

大家都听出来了,恒创不久前宣布人体冷冻技术,影响非常巨大。

原本很多人都是对抗情绪,压根不给恒创冲出去的机会。

都是想方设法想把恒创困死。

他们发达国家的市场,坚决不让恒创进来。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多了无数买办,他们只看利益,不看华国会不会增加影响力,会增加多少外汇收入。

他们只能选择上船,完全打不过,只能加入分享利益。

当然了,这大概率只是表象。

之前也说了1年时间观察,这一年会放开限制,让恒创进去。

但赚到的钱想带走,估计后面会有重重困难。

无数财团,都想看到恒创的冷冻技术出成果,让一些老不死能续命。

要是恒创冷冻技术一年后还没有进展,到时候他们就有话说了。

并且他们手里掌握着恒创在他们市场赚到的很多钱,也算是有些筹码。

拿不出他们续命的东西,可能会想办法逼着恒创妥协,比如用利益威胁恒创分享垄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