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孩子们急需知识,我这几天与他们相处,发现他们天真可爱。我同样喜欢他们,因此想将我毕生所学传授给他们。\"孔子被赢华的深情打动,他未曾料到赢华竟有这般心思。他深知,许多孩子因机会缺失而无法读书,因此才在此创办学院,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没想到我们的想法竟如此契合,当初创立这个书社,初衷也是为了能让这里的孩童接受教育。”“你无法想象这里的孩子们多么艰难,我来这里之前,他们甚至连一个字都不识,甚至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的处境之悲惨,你难以体会。”
赢华听到孔子的讲述,心中已能想象当时的状况。他也深感同情,急切地赞同孔子的意图。
孔子见到赢华如此共鸣,很高兴他与自己志同道合,因此视赢华为知己。毕竟,他们在文学追求和对国家的理解上高度一致,所以孔子对之前的误会选择了释怀。“既然你有这样的抱负,之前的事就不再提了,我原以为你会以毁灭书社为目标。”
“没想到你是为了让它更好,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赢华听到孔子的坦诚,内心十分钦佩,若换作他,可能做不到这般直接的宽恕。
此刻,赢华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孔子的思想和修为已经达到足以开创学说的水平,不必非要等到年迈。趁现在,他可以开始传播。于是他对孔子说:“孔子,你有没有想过创立一种学说?你的观点如此新颖,看待事物的方式也独树一帜。”
\"若你创建学说,定会受到欢迎,何不尝试一下呢?\"
孔子闻言微微惊讶,从未想过赢华会有此提议,他只想安守本分,教导孩子们。但听到赢华的鼓励,他的内心有些动摇。“别开玩笑了,我哪有什么独到见解,只是个教书匠,实在不具备那样的才能,还是算了吧。”
然而,赢华坚信孔子的潜力未被发掘。“你对自己的看法太低了,你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深刻,处理人际关系也游刃有余。你的情感关怀,值得传授给更多人。最近我与孩子们相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的教导卓有成效。”
“设想一下,若将你的学说成书,大家会争相学习。你的观点被广泛认同,也许能有机会与君王论治国之道,成为万人景仰的人物。”
孔子被赢华的话深深吸引,渴望过上赢华描绘的生活,但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我真的能做到吗?我觉得那太遥不可及。”
赢华看出孔子内心的动摇,坚定地说:“放心,我说的是真心话,你的时代将会到来,思想必将流传,无需忧虑。”“况且,你从未尝试过,何需过多担忧。”
孔子被激励,决定践行自己的学说。他整理手稿,雇车出行,开始传播自己的理念。听到孔子要离开,孩子们依依不舍,纷纷跪地送别。“老师,愿你路途顺利,我们在等你回来。”
看着学生们,孔子心怀感激,感到教书育人的价值所在。
23章 孔子听闻赢华的话语,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他望着赢华,缓缓地思考着,然后给出了回应:“其实,我认为那些本就不是与你一路的人,无论他们何时离去,都不必过于执着。可能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属于你的队伍。”
赢 言,轻轻摇头。
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赢华心中暗想,半途而废之人,根本称不上朋友。“没错,就像人生一样,有些人只能陪你一时,无法陪你走到最后。总会有人在人生的旅途中离你而去。”
“但也有人会在途中加入,陪伴你直至终点。人生波折起伏,对一些事情,我们要看得豁达,不能只守着一个。”
孔子听到赢华的这些话,顿时觉得自己刚刚的观点显得浅薄。赢华总是能将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还将之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让他自感逊色。孔子常常思考,赢华的脑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为何总能妙语连珠,故事生动。
类似的场景多次上演,赢华不经意间提出见解,两人共同探讨。孔子博学多识,但赢华亦不遑多让。他们像是相识已久的对手,对彼此了如指掌,常能击中对方的弱点。然而,对话往往以赢华略占上风收场。
每当孔子发现自己无言以对时,内心满是愤懑,懊恼为何自己不够聪明。于是,他接受赢华的言论,让赢华无法反驳,借此扳回一城。如今的孔子已被赢华驳倒,深感自己的学识不足。
“赵李,你怎能读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道理?难道你前半生都在埋头苦读吗?每次和你交谈都讨不到好。”他质疑道。
“算了,这段时间你别来打扰我,我要专心研读,超越你。你现在的样子,真让我感到畏惧。”他担忧地说道。
“我实在不敢想象,若我不继续充实自己,以后还能否与你对话?”他自问自答。
古怪的老者
赢华见孔子决定闭关修炼,便不再过多打搅。毕竟他只是引导孔子启程,自己已开始游历,传播理念已近在咫尺。
陪伴孔子的日子已然漫长,是时候告别了。
“何谈没有资格说话?如果你觉得学问不够,就稍作休息,静心学习。”
“充实自我,我便先行离开,我还有事要办。”
孔子闻言,对赢华的离去有些不适应,连忙询问他的去向:“为何突然决定离开?之前从未提过,你要去哪里?”
赢华听孔子发问,哑然失笑,他曾说过热爱挑战强者,孔子的问题已解决,他没理由继续停留。
“我与你相处已久,按理也该离开了。我本就喜欢挑战高人,这你不是早知道吗?”
“而你此刻闭关修行,沉浸在书中世界,我又何必在此逗留?若将来有缘再见,我会来看看你的收获。”
“只是现在,或许我该先走一步,改日再说。”
孔子点头同意,赢华只是陪伴他一时的人,而非一生,因此他对赢华的离去也能坦然接受。
赢华确认孔子同意后,立即转身寻找其他先秦时期的强人。
在旅途中,赢华偶遇一位古怪的老者。老人见到赢华,径直将鞋扔进水中,命令赢华帮他捡回来。
“年轻人,我的鞋刚才掉水里了,能帮我捡一下吗?”老人问道。
赢华面对此景,表情饶有深意。他不明白老人意图何在。就在赢华准备离开时,他看到了老人所写的字迹,这才恍然大悟,这位老人正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
赢华回头看向孙子,惊讶于世人广为传颂的《孙子兵法》,竟出自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老者之手。
赢华缓步走向老人,好奇地询问:“我亲眼目睹,你是故意将鞋扔进水中的,既然决定放弃,为何还要我帮你捡?你这个老头真是奇特。”
孙子听到赢华的话,微笑回应:“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我把鞋扔进水里,会有什么后果。”赢华急忙追问结果。
“后果是什么呢?你刚才已经扔了。”孙子答道,“没有鞋穿。”
孙权确实没有撒谎,当他在河水中丢掉鞋子后,他确实赤足站在了赢华眼前。赢华看着眼前的这位老人,不禁微笑,心中预感,即使她将鞋子捞上来交给他,老人很可能再次将其投入河中。毕竟,这是个古怪的老头,他的习惯她早已从书籍中知晓。赢华毫不犹豫地下水,将鞋子捞起,递到他面前。
\"这是你的鞋子,我帮你捡起来了。\"赢华明白孙权可能会再次把鞋子扔掉,但他觉得不这么做似乎不太合适。况且,这位老人在军事才能上极为出色,是个独树一帜的高手。尽管赢华渴望与这样的人切磋,验证其传说中的实力,所以她还是将鞋子捡了起来。
然而,孙权对赢华的举动毫不领情,他捡起地上的鞋子,冷冷地看着她,然后又将其扔进水中。看到这一幕,赢华轻轻挑眉,正如她所料。她知道,这个老头的行为模式她早有了解。
\"怎么,还想让我再下去帮你捡鞋子?真是奇了怪了,鞋子扔在那儿,你自己不觉得累吗?\"赢华望着水面的鞋子,问向老人。老人看着赢华,没有回应,只是显得无可奈何,摇了摇头,再次下水去捡鞋。
捡完鞋后,孙权再次扔掉,而赢华还未从河里出来。看到这一连串的动作,老人无法理解赢华为何如此执着。他问道:\"你难道不觉得厌烦吗?是不是在戏弄我?我让你捡起来,你又扔掉,这样反复,你不觉得烦吗?\"
对于赢华的这种行为,老人感到非常好奇。他们只是萍水相逢,捡一次鞋已属不易,为何她能一次次重复?他追问:“我是谁?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我们今天不是第一次见面吗?你是怎么知道我的身份的?”
赢 言,微微一笑,他为何能一次次捡鞋自有原因。他直视孙权,严肃地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了解你的身份。\"听到这话,孙权疑惑地歪了歪脑袋,追问自己的身份。“哦,你既然知道我是谁,那你说,我是谁?”
看到孙权的样子,赢华直接报出了他的名字。“你不就是孙权吗?这有什么难猜的?”他说道。
...
面对孙权的疑问,赢华听后笑了起来。他怎么会知道孙权的身份?原因就在于他手中的那本书。赢华瞥了一眼身后,对孙权解释道:“《孙子兵法》不是你的着作吗?我看到你身后那本书,便明白了。知道你是谁,并不困难。”
接着,赢华继续说道:“结合他人对你的描述,以及你的外貌特征,我自然能认出你。这应该不算难事吧?”说完,老人点头表示理解,同时也对赢华的观察力感到惊讶,毕竟他们只是偶然相遇。
注意到孙权陷入沉思,赢华决定趁机开口:“其实我一直留在你身边,是想和你谈谈一件事。”孙权闻言,立刻来了兴趣,询问具体是什么事情。
赢华接着说:“我一直挑战各路高手,想与他们较量。我知道你在军事方面很有造诣,所以我希望能和你切磋一番。”孙权闻言,略作思索,他对赢华的挑战有些犹豫,毕竟两人素未谋面,但赢华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别担心,我只是一个研究者,不会对你构成威胁,你可以完全放下心来。\"赢华察觉到孙权迟迟未给出答复,料定是因害怕自己的身份,因此主动开诚布公。
孙权听到赢华这样说,心中的忧虑也随之消散。
\"好吧,知道了。既然这样,我同意与你一较高下。不过,你想跟我比的是什么?对于策略之类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万一到时候提到这类知识,如果你不懂,参与比赛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赢华似乎对这些有所了解,老者担心赢华对此知之甚少,看着他年轻的脸庞,觉得他对兵法之类的东西可能并不精通。
毕竟,像他这个年纪写出《孙子兵法》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他在战场磨砺多年,才逐步积累这些经验。孙权真心不认为赢华在这方面能与他抗衡。
赢华听出孙权的疑惑,便解释道:“告诉你吧,别小瞧我。在这方面,我可是行家里手。我对兵书也颇有研究,在这方面并不逊色于你。”
\"如果你不信,我们就比试一场。比赛前别提太多,到时候战场上见真章,一切便知分晓。\"老者听了赢华的话,点头赞同,认为赢华说得有道理,现在讨论再多也无济于事。
路上,老者一直在向赢华传授他的兵法,把《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逐一讲解给赢华听,试图通过对话了解赢华对战术和战略的理解。
\"如果我们的兵力不足,敌军压境,该如何应对?\"
赢华听到老者的提问,摇头回应,他认为老者有意为难他。但他并未惧怕,这些内容早已在《孙子兵法》中熟知。
\"我们可以坚守空城,表面上人声鼎沸,享受自己的时光,制造出城内人多的假象,施展空城计,令对手退却。\"
老者听后感到难以置信,因为赢华的说法与《孙子兵法》中的描述毫无二致,几乎一字不差。
\"你之前读过我的书吗?为何你能如此详细地描述,甚至连字句都不差?\"
赢 言摇头,表示自己并未阅读过,只是耳闻。他不解为何老者不用新案例,反而用《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来刁难他。这些内容赢华早已烂熟于心,老者这样出题有何意义?
赢华故作不在意,看着老者的不满,他轻松地说道:“不,今天我要彻底探究,不信我全都知道。这三十六计总有你没理解的部分。”
面对赢华的无奈,老者坚持拉着赢华深入讨论实战与战略。起初,老者对赢华有些嫌弃。
然而随着交谈深入,孙权逐渐发现赢华这个人的独特之处。尽管有些观点他们观点相同,但赢华提出的某些设想与分析让他感到惊讶。赢华以假设的方式探讨未曾发生过的情况,以及如何合理布局和指挥军队,这些见解让老者甚至怀疑赢华是否曾亲临战场,取得过辉煌战果。
\"与你交谈后,我发现你的见解犀利。你在《孙子兵法》中找出了一些错误之处,我一直以为我的计划完美无缺,因为大家都赞赏它们。\"
\"但现在与你交流后,我意识到书中有很多不足,存在许多误解。\"翻阅自己的书,孙权此刻的感受与之前截然不同,失去了那份自豪感。
赢华立刻安慰孙权,他的书的确精彩,只是有些微小的瑕疵。\"你的书确实优秀,我只是以更深入的角度看待。普通人读来也会觉得它好。\"
\"然而,当我将其用于实战,你是否想过在现实中这些策略是否可行?你可能过分理想化了它们,离现实稍有偏差。\"
\"不过,只要稍作调整,这本书就能成为一本出色的着作。\"
第26章 赢华不想打击孙权的信心,毕竟这位老人未来将成为这方面的人才。若此刻打击他的自信,或许会毁掉一个国家的栋梁。老人闻言,点头听取了赢华的意见,接着翻阅他的兵书,针对赢华指出的不明白的错误,向他提问。
\"你说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到底哪里错了?你没解释清楚,我真的看不出我错在哪里。\" 孙权有些尴尬,将自己的书籍递到赢华面前,询问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赢华注意到老人指的那些地方是自己讲解不够透彻的地方。于是他挥手间,模拟战场出现。老人看见这个情景,颇感惊讶,他没想到赢华能制造出这样的模拟战场。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是战场?\" 望着老人惊异的表情,赢华急忙解释,这是虚拟的,是他临时创造的场景。“有些问题,如果只在纸上讨论,你肯定无法完全理解。所以,我们直接实战演示,这样你在战场上就能学到。”
---
孙权败阵下来,听赢华这么说,点头表示赞同。赢华确实不同凡响,考虑问题更为周全。军事知识光靠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实战才是检验一切的场所。“果然是考虑得比我周到,我一开始只会纸上谈兵,教导他人也只是地图上的讲解。”“与你直接创造出模拟战场的方式相比,我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如你,事半功倍。”
赢华听到孙权的话,微微点头,这种实战的教学方式自然与纸上谈兵大相径庭。纸上谈兵时,双方思维不在同一个频道,难以取得实质成果。有了模拟战场,他们的见解和交流才更加同步清晰。
\"好了,这事暂且放一边,我们先实地看看。之后我会指出你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孙权点头同意,随后他与赢华一同进入模拟战场。两人分别担任两军统帅,赢华并未打算一开始就透露自己的计划,而是准备通过实际行动让老人感受他的实力。“稍后,我们各自指挥军队作战,互相攻击,看谁能在这场模拟战斗中胜出。”
然而,孙权对赢华的转变感到不解,赢华不是来帮他分析问题的吗?怎么突然变成实战对抗了?
\"赢华,你不是说进来是为了帮我找出错误吗?怎么突然要实战对抗?我要怎么请教呢?”赢华听到孙权的问题,忙摇头示意不必挂怀,实战过后再详细讲解。因为赢华想要教授的内容,都蕴含在实战之中。若不亲身经历,他难以准确地传授给孙权。
孙权虽不清楚赢华的意图,但还是答应了,相信赢华这么做必有深意。他不会无缘无故让士兵与他交锋。
看着孙权领军而来,赢华微微一笑,这正是他期待的效果。当孙权带着士兵出现时,赢华立即指挥队伍隐蔽起来,瞬间消失在他面前。孙权看着赢华的消失,心中满是疑惑。
赢华用的是声东击西策略,他利用一部分人或物吸引孙权的注意力,待对方分散后,再对空虚的内部发起攻击。因为身处模拟战场,没有大本营可偷袭,赢华只能采取包围战术。他站在孙权面前,撤退身边士兵,缓缓解释道:
\"实际上,我用的只是最基础的战术——声东击西。就是制造假象吸引你,等你的注意力转移后,我再趁机进攻你的薄弱环节。\"
\"这一招非常适合用于偷袭,或者像刚才那样包夹对手,效果显着。《孙子兵法》里也有类似的手法,但你的那招不如我的,你可以借鉴我的策略来改进你的招式。\"孙权闻言,立刻点头表示理解。
赢华教给他的这一招确实非常实用,孙权越来越觉得赢华犹如一座宝库,无论什么问题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