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以北,旧赵长城之上。
“大帅赐我名剑,名为展骥,孔明以为如何?”
庞统向诸葛亮展示新获得的宝剑。
“士元道号凤雏,又获得展骥,看来是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了。”
“大帅说,我之前的事迹不好公诸,先跟在他身边一段时间,等回到关中,就先担任长安令。”
“哦,让你庞士元担任县令,岂不是大材小用了?”诸葛亮笑着说道。
“孔明好大的口气,那可是长安县的县令,岂是一般?”庞统甚是得意,长安令只是他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那看来士元是满意大帅的安排了?”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哪有什么满意不满意。而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还得学习如何当好一个县令。”庞统看似谦虚,实则内心十分自得,接着又问道:“不知道孔明的佩剑唤作何名,何时拿出来也与我看看?”
“说来惭愧,我一直跟在大帅身边,却未能立下功勋,不曾赐下佩剑。”大帅府中的官吏,数他二人最为年轻,庞统虽然年长几岁,可哪里比的诸葛一家都在大帅府效力,其叔父,兄长,皆担任要职,诸葛亮的姐夫更是大帅府数一数二的人物。两人相熟,学识相仿,所以庞统处处存了和诸葛亮比试的想法。
庞统听闻诸葛亮没有得剑,这比自己得了剑还要高兴,装模作样摸索的说道:“我庞统何德何能啊,若不能再建功勋,怕是难以报答大帅的厚恩啊!”
诸葛亮嘴角露出狡黠,随即又收起,一脸郑重的说道:“其实吧,士元这句话说的很对。”
庞统一僵,我只是谦虚一点,你这么说什么意思?看不起人吗?
“士元知道这剑可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什么?”
“大帅府一共铸剑三十六,士元手中的是第十五把,士元应该明白这个意思,虽然这剑比不上君王的符节,可是也与之相差不多。”诸葛亮一直跟在大帅身边,自然知道每一把剑的去处,以武将为主,非军功无以得之,而文臣就更难了,目前只有私人,分别说郭嘉,徐庶,卫兹、杨阜。前三人自然不用言语,第四人杨阜有帮助收服凉州的大功,而且也是在边柳离开关中,托以政事时才赠的剑,其剑名白虎,为镇守西方神兽,有杀伐之权。
庞统听闻,不止诸葛亮,而是他们一家都没有获得增剑,这才明白这剑的重量。
“孔明觉得我两次的功劳,配得大帅增剑吗?”庞统问道。
第一次,庞统说动董承,串插天子夺权,这拖延了袁绍对关中用兵的时间;
第二次,就是带来了这次的消息。
“士元出生入死,深入虎穴,不避名声,不避斧钺,单单这份勇气,便是值得的。”诸葛亮说道。
“那也就是说,从功劳来讲,并不相配?”庞统是聪明人,诸葛亮话语里的意思他一下子就听出来了。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帅增剑,自然是认为士元值得,士元何必多想呢?”
“孔明,我问你,若是没有我此番报信,将会怎样?”
“或许有些措手不及,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变数。嵩山那边,大帅早有考量,适当的退让可以暂比河南荆州的锋芒,至于凉州那边,马超裹挟乌合之众,并不比抱团对付蹋顿的那些人强到哪里去。大帅最担心的反而是河东。”
“河东,太原王氏那个不到三十岁的太守?”
诸葛亮点了点头。
“既然大帅担心,何不把他换了呢?”
“这自然是大帅聪明,临时换郡守,其后果甚至比战前换将更严重,粮草筹集,兵员运送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更会寒了人心。”
“那如果王凌,我曾听说过,袁绍曾几次派人招揽,而且也有不少王氏子弟在山东为官。”
“大帅的安排自然巧妙,从来是一环扣着一环,王凌身负郡守之责,先前处理土地之事也招募了不少人为他效力,不过这些人虽有短兵,却无甲胄。河东南面有我姐夫,北面是大帅亲自带着的重兵,大帅爱将马如风也一直驻守在河东重镇。
王氏若是背叛,能不能放袁绍进来暂且不说,王凌这一主脉一定活不了。”
庞统一想,确是如此。“原以为大帅赐我展骥,是夸耀我立下大功,现在想来,大帅之意,是要我厚积薄发,凤凰展翼,再建新功。”
“士元一定会有一日,立下足以配得上第十五把名剑的功勋。”诸葛亮恭维道。
“孔明也一定会有大帅赐剑的一天。”庞统也拱了拱手,但诸葛亮总觉得他有揶揄之意。
接着,庞统看向了北方,“想必大帅赐下的第一把名剑一定是张辽将军的。”
“你说的没错,不过张将军谦让,接受了第二把。”
大帅府手下的军队主要有四股势力。
第一,自然是李旦的旧部,其中又以马如风为主,李元霸,李侯为辅,还有狄青虽然不是这个势力的人员,但外人眼中,因为他来自上郡,所以也被划入了这一类;
第二,自然是黄巾旧部,以程咬金(斧头)、徐晃为主,前期数量不显,后来程咬金暴露旧名,去往各处招揽旧部。又有缑伯这种缑氏本地人,虽然不是黄巾,因为与程咬金交好,也被划入其中;徐晃则是另一支黄巾白波的旧部,两者并不是一体,但外人常常把他们相提并论。
第三,就是兖州旧部,以典韦为主,其实这并不能算作一股子势力,而且大帅府迁入关中后,这股势力弱了许多。不过典韦作战勇敢,屡屡得到提拔,所以也不能忽视,这一支力量偏弱,经常与山东各地的势力抱团。
第四,是凉州新军,以阎行和张绣为主,虽然属于后来者,可是凉州苦寒之地,民风剽悍,又天赐牧场,兵马齐备,所以不容小视。
而张辽几乎掌管训练了大帅军一半以上的骑兵,虽然张辽不介入其中任一势力,可李旦是其好友,第一股势力天然与其亲近。缑伯一直在张辽麾下为将,第二股势力也与之交好。
加上张辽的种种功绩,其余地方的兵马也素来称服张辽。
也就是后来的第四者,有着与张辽一较高下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