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18章 狼与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日上竿头,院里的雪还没有融化,阳光明媚,房中也莫名地亮了起来。

赵楷站在窗前的书桌旁,喝了一杯热好的黄酒,提起狼毫,嘴里念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继续在纸上写了下去。

“三哥,怎么没有出去探雪寻梅,反而呆在房中独酌啊?”

帘子被揭开,赵构笑容满面、人畜无害地走了进来。

赵楷写完,放下狼毫,笑道:“九哥,你怎么有空前来,快过来喝一杯,暖暖身子!”

赵构过来,看到桌上的纸张,不禁笑道:“王松已经身没,想不到这厮的词作还有人欣赏,三哥真是好心情。”

赵楷摇摇头道:“九哥,我只是心里在纳闷,这王松到底是如何样的一个人? 武能提枪上马,耀威于千军万马之中,文能七步成诗,下笔如有鬼神。这样的人,应是天纵奇才,怎么就会冲动如厮,以至于兵败身死,实是令人费解!”

话虽如此,赵楷的神色间除了少量的痛惜之色,更多的却是幸灾乐祸之意。

赵构面色不变,轻声道:“三哥,听说这厮是为了一个女子,乃是府谷折家的折月秀。此女倒是国色天香,妙不可言。王松为情所困,冲冠一怒为红颜,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二人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戏谑之意。

二人坐下,下人奉上茗茶,赶紧退下。

见周围无人,赵构才说道:“三哥,自去岁金人退出以后,大哥对我的看法就是不豫。当初我在河北开大元帅府,也是秉承圣意。虽然未能挥兵解救东京,那也是番子势大,不得已而为之。大哥认为我手握重兵,逡巡不进,处处刁难于我,恐怕我在东京城,是呆不了多长时间了。”

赵楷心里暗暗鄙夷,分明是你畏敌如虎,女真人才如此嚣张,差点就攻破了汴梁城。要不是王松当时率部来援,这东京城早就破了,自己也会成了女真人的阶下之囚。

不过,时移势易,现在大家谈论的与彼此休戚相关,牵扯到彼此的切身利益,自然不会再提以前的芥蒂。

“九哥说的不错!”

赵楷点头道:“ 自大哥登基以来,靠着王松侥幸渡过了难关,如今是越来越不把你我兄弟放在眼里,反而是冷嘲热讽,处处刁难。如今,你我都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你我是同病相怜啊。”

赵构心中明白,自己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哥,不仅是父亲太上皇赵佶的宠儿,而且也颇得朝中诸位大臣的青睐。

自己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因为自己的母亲韦贵妃年老色衰,早已失宠,自己在道君皇帝心中,早已没有分量。

不过现在也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道君皇帝已经失势,现在是大哥赵桓当政,是要如何应付眼前的窘境。

赵构瞥了一眼赵楷,摇头道:“如今回想起来,还是道君皇帝在位的时候快活,你我兄弟,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逍遥王爷,岂不快哉。说起来,当年爹爹可是十分宠爱于你,若不是奸人作祟,现在这皇位,可就是你的了!”

宣和年间,赵桓虽然是嫡长子,也是皇太子,但宋徽宗赵佶最钟爱的儿子却是三子赵楷。

按照宋朝制度,宗室不领职事。可赵楷却提举皇城司达数年之久。皇城司的主要职责是拱卫皇城、侦察臣民动静,率领近三千禁卫与侦探。而且,皇城司不受殿前司节制,不隶台察,权势极大。

也正因为如此,原来李国虎、镇山虎这些黑白两道的狠人,才会在赵楷面前服服帖帖,不敢有半分忤逆。

赵佶、赵桓二父子的性情与爱好大异其趣。赵佶风流倜傥,赵桓举止拘谨;赵佶多才多艺,赵桓声技音乐一无所好”;赵佶以“好色”闻名,赵桓“不迩声色”。赵佶不爱赵桓,赵桓对赵佶的所作所为也看法颇多。

也因为如此,赵佶更喜欢科举第一,文采风流出众的赵楷。若不是金人南下,赵佶吓破了胆,传位于赵桓,罪已、内禅、带着爱子赵楷和群臣南逃,赵楷有可能已经是九五至尊了。

见赵构提到这些,赵楷摇摇头道:“那都是以前,现如今我也是如履薄冰,大哥对我也是百般挑剔。皇城司如今已经由三万人降到了两万出头,少了近千人不说,还时时受到御史台那些清流们的台谏,甚是烦人。就说上次,赵贵是皇城司的亲事官,却在开封府大牢里莫名其妙地给王松杀了。大哥倒好,还义正言辞的让我不要搞事,恪守律规,亲善爱民。你说,这是不是荒谬之极!”

赵构嘴角微扬,摇头道:“三哥,你还好,只是训斥之忧。大哥对我,已经是如鲠在喉,问责、呵斥,发配远行已是不可避免。若是去了北地,弄不好就是身死名灭。我是忧心忡忡呀。”

赵楷看了看周围,低声道:“若是道君皇帝能重回皇位,你我兄弟的烦恼不就烟消云散了吗?”

赵构心头一喜,也压低了声音道:“三哥,兄弟我只求一安乐郡王,不想颠沛流离,客死他乡。小弟一切以三哥和道君皇帝马首是瞻。”

赵楷点点头道:“此事得从长计议。朝中的一些肱骨大臣需要拉拢、分化瓦解,这还需要你我兄弟齐心协力,万事才能周全。”

赵构点点头道:“三哥,依你看,需要从那里着手?”

赵楷刚要说话,门外响起了下人的敲门声,“王爷,耿老公相和唐相前来拜访。”

赵楷一喜,对赵构道:“咱们要找的大人物,来了。”

赵楷在前,赵构在后,把耿南仲和唐恪迎了进来。

耿南仲来到室内,和赵构的目光一对,随即各自分开。

“三哥,我府上还有些琐事需要处理,我这就就告辞了。”

赵构就要离去,却被赵楷一把抓住了衣袖。

“九哥,满堂皆是知己,你就不要推辞了。”

赵楷笑道:“正好有些事情,还需要群策群力,九哥是自家兄弟,听听无妨。”

几个人在房中坐下,下人出去,远远走开,屋中只剩下赵楷四人。

“郓王殿下,康王殿下,今日微臣和老相公前来,就是想和两位殿下说说心里话,吐一吐心中的憋屈。”

唐恪首先开口,挑起了话题。

“王松兵败身死,官家对忠义军有罪官员庇护有加,反而对我等这些老臣百般责怪,思之让人心痛。”

唐恪面色不豫,继续发牢骚道:

“王松的幕僚欧阳澈,竟敢上书官家,指责老相公能为章句,智谋不足,嫉贤妒能,非社稷之臣,不可令其擅权主国家大事,可授予讲读之职使之论道经邦。陈东也上书,指责老相公和微臣为书生,误国误民,应为翰林学士,不宜辅政。你们说,此等狐假虎威、信口雌黄、居心叵测之辈,官家竟然其说,不对其责罚,谓之言者无罪。岂不谬乎?”

欧阳澈和陈东已经从河东回到了东京城,二人四处奔走,为王松叫曲。二人虽然遭到百官弹劾,但却被皇帝压下,不予追究。

赵构摇头道:“官家刻薄寡恩,忠义军属下侍宠生骄,连耿老相公都敢诋毁。官家私下曾言,王松之死,皆是公心私用,恨不得杀尽朝中奸臣。如此下去,朝堂之上,那还有我等立足之地。说起来,我等都是失意之人。可悲,可叹啊!”

他长吁短叹,脸色凝重,不知是真是假。

赵楷也摇头苦笑道:“九哥之言,深合我心。自官家即位以来,我的皇城司,就成了官家的眼中钉,除了人数大量减少,职权也被大大削弱。我看用不了多久,皇城司就会自然解散。我肯定也会被发配地方,与民同乐了。”

“郓王殿下,若是如此,老臣也想和你一般,归隐田园。”

耿南仲终于开了口,神情之间说不出的寂寞。

“靖康元年,老臣和聂昌奉旨求和,聂昌在河东被杀,老臣在河北也几乎不能幸免,幸得与康王殿下会于相州。老臣协助康王殿下募兵勤王,谁知金人势大,我等未能尽快赶到东京。后来的事情,几位都知道了。”

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耿南仲轻轻咳嗽了起来。赵构赶紧接了下去。

“官家怪我和老相公逡巡不进,说我等畏敌如虎,置朝廷于危难之地。官家数次刁难、指责,令老相公和我颜面无存,这岂不是冤枉! ”

无论是赵构还是耿南仲,对自己胆小如鼠、避敌畏敌的劣迹毫不知耻,反而振振有词,为自己叫曲。众人心中明白,目前众人的困境,都是由赵桓而起,而要改变处境,就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

唐恪故意叹气道:“国家多事之秋,君臣不能同心协力,真可谓是憾事。如今这局面,恐怕也只有道君皇帝出面,才能让朝堂上下,君臣一体,共度难关。当今官家,还是太年轻了些。”

唐恪明白,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由耿南仲而来。耿南仲如今动了异样心思,他也只有步步跟随。赵桓优柔寡断,刻薄寡恩,也许跟在其后,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赵构心知肚明,低声道:“看来此事的关键,还是要看太上皇的意思。三哥,此事就由你费心了。”

众人虽为皇室子弟,但是在朝中的根基尚轻,想要改弦易辙,还需推一位大人物出来。

无论从哪方面,道君皇帝赵佶,自然是最合适的选择。赵桓无奈即位,但赵佶最喜欢的,却是郓王赵楷。

赵楷脸色凝重,压低了声音,郑重道:“诸位放心,太上皇那边我来安排。耿老相公,唐相公,从今以后,咱们可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大伙定要同舟共济,相互帮衬。耿老相公,你说呢?”

耿南仲点了点头,沉声道:“老臣所为,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宋的天下。郓王,老臣以你马首是瞻。”

作为当朝天子的帝师,只是为了两人之间的分歧,担忧自身的高官厚禄,耿南仲就这样轻易地把宝压向了自己的另外一位弟子。

是愚不可及,还是聪明过头,又拟或是小人之心,只有事实来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