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划过书页,详细地讲解着过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从中汲取的教训。
从如何应对北大荒恶劣的气候条件,到怎样协调人力、物力资源,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王建国和赵书卓听得入神,不时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着要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宝贵的信息。
窗外,夜色渐浓,繁星点点,屋内的三人却浑然不觉,依然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之中。
董书记越聊越兴奋,他坚信,眼前这两个年轻人,一个踏实务实,一个想法新奇,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朝气与智慧,必将为北大荒这片广袤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不觉间,墙上的时钟指针已悄然指向深夜。董书记这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他笑着站起身来,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说道:
“好了,孩子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都累了一天了,回去好好休息。”
王建国和赵书卓也站起身来,虽然眼中透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他们向董书记道了谢,走出书房,各自回屋休息。
而这一夜,三人心中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北大荒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这份梦想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晨曦初露,淡薄的微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悄然洒落在屋内,唤醒了还在沉睡的世界。
第二天的清晨,静谧中透着几分忙碌的气息,因为赵书卓和王建国即将奔赴新的旅程——赶往火车站。
天还未大亮,赵书卓就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他的动作很轻,生怕惊扰了还在睡梦中的其他人。
房间里有些昏暗,他借着微弱的光线,迅速地整理起自己的行李。
衣物被一件件仔细叠好,整齐地码放在破旧的行李箱里,那些带着补丁的衣衫,承载着他过往生活的艰辛,此刻却也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
他时不时地停下手中的动作,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物品,眼神中透着认真与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与此同时,隔壁房间的王建国也早早起身,他年轻好动,此刻更是手脚麻利地收拾着自己的行囊。
各类书籍、笔记被小心地放进背包,这些知识的宝库将伴随他踏上未知的征程,为他在北大荒的开拓之路提供智慧的支撑。
他还特意带上了一些市里的特产,想着到了北大荒,若是能与那里的人们分享,说不定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他更快地融入那个陌生的环境。
厨房那边,赵淑娟奶奶也已经起床,她的身影在晨曦中略显单薄,却透着一股温暖的力量。
年逾花甲的她,步伐不再轻快,头发也已花白,可做起事来依然有条不紊。
她缓缓走向灶台,熟练地生火、烧水,动作间满是生活的沉淀。
不一会儿,锅里的水就开始沸腾,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赵淑娟奶奶从篮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个鸡蛋,那是邻居们前些日子来看望董书记病情时送来的。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鸡蛋可是稀罕物,寻常百姓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端上桌,每一个鸡蛋都显得无比珍贵。
赵淑娟奶奶将鸡蛋轻轻放入锅中,眼神中透着不舍与慈爱。
她深知这两个孩子即将远行,路途遥远且艰辛,这几个鸡蛋或许能为他们补充些许能量,让他们在路上不至于太过饥饿。
随着时间的推移,鸡蛋的香气逐渐弥漫在整个厨房,那是一种质朴而诱人的味道。
待鸡蛋煮熟,赵淑娟奶奶用漏勺将它们一个个捞起,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了冲,使其冷却,便于携带。
她端着碗走出厨房,来到正厅,看到已经收拾好行李的赵书卓和王建国,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孩子们,快来,家里也没有好东西,奶奶给你们煮了几个鸡蛋,拿着路上吃。”
她的声音轻柔而温暖,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能吹散人心头的阴霾。
赵书卓听到这话,抬起头,眼中瞬间闪过一道泪光。
他快步走到赵淑娟奶奶面前,双手接过碗,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半晌才说出话来:
“奶奶,这……这怎么好意思,这鸡蛋太珍贵了,况且董书记大病初愈,更是需要营养,留着给你们吃吧。”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满是感动与不舍。在他的记忆中,鸡蛋一直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只有在那些特殊的节日里,才能尝到一点鸡蛋的滋味。
而如今,奶奶却毫不犹豫地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拿出来给他和王建国,这份情谊让他怎能不感动。
王建国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同样泛起了涟漪。
虽说他家境相对较好,平日里并不缺鸡蛋吃,但此刻,从董书记和董奶奶手中接过这带着温度的鸡蛋,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食物的补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这心意背后,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是对他们远行的牵挂与祝福。
他走上前去,也真诚地说道:
“董奶奶,谢谢您,您和董书记的这份心意,我们一定会铭记在心的。”
赵淑娟奶奶看着两个孩子真诚的模样,笑着挥了挥手,说道:
“傻孩子,说什么呢,这几天以来,医院和家里都是你们一直在忙碌着。”
“建国更是帮我把厨房,压水井都修理好了,我现在用着样样都顺手呢。”
“现在你们这一路远行,奶奶帮不上什么大忙,几个鸡蛋算什么。快拿着,别耽误了火车。”
说着,她还帮着二人把鸡蛋装进袋子里,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催促他们赶紧出发。
在这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中,赵书卓和王建国怀揣着董书记夫妇的关爱,他们知道,身后有这份温暖的牵挂,前方的道路即使再艰难,他们也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