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李大人与兵部尚书张大人,这两天在朝堂之上可谓是风头无两,但这份风光背后,却是无尽的忙碌与焦灼。他们嘴角新起的燎泡,便是这忙碌岁月的最好见证。
这天,夕阳如血,余晖洒在空旷的街道上,为这京城平添了几分寂寥。李大人与张大人缓缓走出各自的官署,神情疲惫,步伐沉重。远远地对视一眼后,二人竟不约而同地命令轿夫调转了方向,不是朝着各自的府邸,而是朝着那威严的宫门行去。
“张大人,一向可好?”李大人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李大人,别来无恙?”张大人微笑着回应,但那笑容背后,却藏着深深的忧虑。
两人并肩而行,偶尔交换着眼神,无需多言,彼此都明白对方心中的那份沉重。宫门外,两人停下脚步,望着那高耸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
“这局势,真是越来越复杂了。”李大人轻叹一声,目光深邃的看向远方。
“李大人您就别感慨了,可查清这件事到底是哪位的手笔?”张大人焦急的打断了李大人的感慨。
“你猜?”看到眼前的宫门,李大人的心突然就平静了下来,又有闲功夫同张大人逗趣了。
“我猜个锤子!今天若是不能把这事给彻底解决了,我老娘可就真要带着府中女眷敲登闻鼓了!”张大人没好气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愤怒,显然已经对这件事感到了绝望。
这两天,流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京城内蔓延开来,将东北描绘得如同人间地狱一般。那些子嗣随军的官眷们,更是人心惶惶,四处奔走,试图寻找真相,或是为自己的亲人寻求庇护。
如今,别说是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府邸了,但凡与东北军沾边的府邸,都被这些官眷们围得水泄不通。她们或哭泣,或哀求,或质问,让张大人等官员们头疼不已。
“好了,张大人,我们别在这里磨嘴皮子了。还是赶紧进宫,向皇上禀明此事吧。”李大人捏了捏眉心,无奈的说道。
“唉,李狐狸,你还没说是哪家在里面捣鬼呢?”张大人忙撵上李大人,焦急的问道。
“你急什么,你又不是始作俑者?”李大人没好气的说道。
“老子不是始作俑者,可老子是兵部尚书啊。你知道那些老太太有多难缠吗,她们一看到老夫就嚎啕大哭,老夫是说不得,骂不得,还得供着。今早,我老娘可发话了,再不解决这件事,她老人家就要把我给解决了!”张大人说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呵呵,令堂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这番话若是传出去,恐怕满朝文武都要为之动容了。”李大人闻言,不禁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与敬意。
张大人闻言,苦笑更甚,摇了摇头道:“李兄就别打趣我了,如今这局势,你我皆知,流言猛于虎,再这么下去,恐怕不等皇上发话,咱们就得先被这些流言给淹没了。”
李大人收起笑容,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张兄所言极是,此事若不尽快解决,恐怕会影响军心士气,更有可能动摇国本。”
张大人叹了口气,道:“这两天我已派人多方打听,却始终未能找到源头。这背后之人,显然是蓄谋已久,手段高明。咱们若不能一击即中,只怕会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话音刚落,两人已踏入宫门,迎面走来的是大太监戴权。他笑着对二人拱拱手道:“两位大人,万岁爷在养心殿等着两位大人呢。”
李大人迅速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荷包,微笑着递给戴权:“戴公公,圣上今日的心情如何?”
戴权迅速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便悄悄接过荷包,脸上笑容更甚:“万岁爷刚刚接到那边的密报,这会的心情自然是极好的。”
李大人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多谢公公提点,哪日公公出宫,下官定请公公喝茶。”
“哎呦,李尚书,这话咱家可记住了。”戴权笑得更加灿烂了。
两人随着戴权一路前行,穿过一道道宫门,终于来到养心殿前。两人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缓缓步入大殿。
养心殿内,龙椅之上,仁康帝正襟危坐,神色威严而深沉。他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让踏入大殿的李大人和张大人都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压力。
“微臣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齐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
仁康帝轻轻抬手,声音低沉而有力:“免礼。二位爱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张李二人对视一眼,张大人一咬牙,上前一步禀道:“近来京中流言四起,陛下可曾听说过?”
“什么流言?是哪位卿家新纳了小妾,还是谁家后院又着火了?”仁康帝不耐的问道。
“陛下,此事同东北的战事有关。”李大人低声说道。
仁康帝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李大人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后说道:“陛下,近来京中流传着一些关于东北战事的不利言论。有人故意夸大了东北的天气,以及敌军的实力,声称我朝大军在严寒之下难以为继,士气低落,甚至有传言说部分将领已经萌生了退意。
这些流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闹的京中百姓人心惶惶,若不加以制止,只怕会前线将士造成不利的影响。”
仁康帝闻言,冷嗤一声问道:“到底是百姓们人心惶惶,还是官眷们人心惶惶?”
“陛下息怒。”二人齐齐跪了下来。
“息怒?哼,朕如何息怒,朕养你们就是为了平息那些流言的吗?东北军的粮草筹备好了吗,御寒的棉衣都送到了吗?”
李大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仍坚定地说道:“陛下,粮草与棉衣皆已加紧筹备,预计再有半月便能悉数送达前线。微臣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这流言蜚语,若不及时遏制,恐会动摇国本,影响军心民心。”
“行了,别在这危言耸听了。流言的事情朕已知晓,不过是有人心中不忿,故意闹出的乱子罢了。
你们二人皆是朝中重臣,目光放远些,不要总围着后宅的妇人们打转。”仁康帝不耐烦的打断了张尚书的话。
“陛下,那流言……”
“只要你们不克扣军饷,不让百姓抓住把柄,那些流言传就传呗。”仁康帝不以为意的说道。
“可……”
“行了,你们跪安吧。”
“陛下……”
“退下!”
“臣,遵旨!”
待到张李二人离开后,仁康帝方才放下手中的折子,疲惫的揉了揉眉心。
“万岁爷,可要传膳?”戴权上前问道。
“朕让你找的那套九连环呢?”仁康帝突然问道。
戴权心中一愣,连忙回道:“万岁爷,九连环已备好,奴才这就给您取来。”
“不用了。你拿着盒子,同朕出宫一趟。”
“喏。”
贾源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府邸的仁康帝,手中的茶盏直接掉在了地上,茶水四溅,他慌忙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颤抖:“臣贾源,恭迎皇上圣驾。”
仁康帝忙上前扶起贾源,笑道:“源公不必多礼,今日这里没有君臣,只有源公和水三郎。”
“老臣不敢。”贾源闻言,心中更是惊惧万分。
仁康帝见状,便不再强求,而是温声道:“源公,你有个好孙子呐。”
贾源闻言,心中更是不安,忙跪下问道:“陛下,可是贾赦他……他出了什么事?”
仁康帝轻轻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赞赏:“源公莫急,贾赦一切安好。朕今日刚收到前方传来的密报,贾赦带领一队人马绕过罗刹的防线,成功突袭了敌方的粮仓,立下了首功。”
贾源听闻孙子贾赦立下赫赫战功,心中大石落地,转而涌起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激动。他颤抖着双手,眼眶微红,声音略带哽咽:“多谢陛下告知,老臣感激不尽。”
仁康帝见状,眼底闪过一抹暗色,装作不经意的问道:“贾赦离京也有些时日了,就不曾给源公写过家书?”
“怎么可能不写,不过您也知道那孩子一向是报喜不报忧。家书中写的尽是一些有趣的事情,生怕我这个老头子为他担忧。”贾源叹道。
仁康帝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对贾赦的赞赏:“嗯,贾赦确实是个孝顺的。他此次立下战功,朕定要重重赏赐。”
贾源闻言,心中的忧虑并未减轻,反而更加沉重。他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担忧:“唉,赦儿是个好的,只是一向没有什么父母缘。如今老臣活着,还好一些,一旦老臣去了,只怕……唉~”
仁康帝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安慰道:“源公多虑了,虎毒不食子,荣国公就是再不喜贾赦,也不会去挑战朝廷礼法。再者说,贾赦如今立下大功,荣国公定会对他刮目相看。”
贾源摇了摇头,心中的忧虑并未因此减轻:“唉,但愿吧。陛下,若真有那么一天,老臣求您念在咱们君臣一场的份上,护他一二。”
听着贾源这如同托孤一般的话,仁康帝不知为何,只觉心头一阵酸涩。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想到今日前来的目的,忙转移了话题:“贾赦在给朕的请安折子中提到他要做父亲了,还求朕给他的孩子赐名呢。”
贾源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之色:“哦?竟有此事?陛下,您答应那混小子了?”
仁康帝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意:“这是好事,朕为什么不答应?对了,朕也有段日子没见张氏了,给她的孩子赐名,自然要征求一下她这个做母亲的意见。”
贾源一听仁康帝提及张慧,立刻心中明了,这位帝王今日前来,是冲着张慧来的。他心中暗惊,面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只得恭敬地回道:“陛下说得是,张氏能得陛下挂念,实乃她的福气。老臣这就命人喊她过来。”
“张氏如今身怀六甲,源公还是不要麻烦她了。朕正好想出去走走,源公同朕一起去看看张氏。张大学士也算是朕的老师,他的孙女自然就是朕的晚辈。”
贾源无法,只得暗暗给身边的小厮递了个眼色,让他去速请老夫人前去灵犀堂。
仁康帝一出宫,张慧就收到了消息。老夫人到的时候,就看到张慧只穿着家常衣服,乌黑的头发随意挽个纂。脸上未施半点脂粉,显得整个人格外的憔悴。
“慧丫头……”老夫人快走几步,紧紧握住了张慧的手,眼中满是担忧。
“老祖宗,莫怕,孙媳已经都知道了。”张慧笑着安慰道。
老夫人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冷声问道:“你都知道了?他的目的,你也知道?赦儿家的,你到底做了什么?”
张慧轻轻拍了拍老夫人的手背,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温柔:“老祖宗放心,孙媳绝没做出半点辱没国公府,辱没大爷的事情。孙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老夫人听后,神色稍缓,但仍难掩心中的担忧:“我……祖母不是那个意思。你如今身怀六甲,万一有个什么好歹,你让祖母如何同赦儿,同亲家交代?”
张慧微微一笑,轻轻抚摸着腹部:“老祖宗放心,孙媳心中有数。就是因为孙媳身怀六甲,才要走出这一步。”
老夫人看着张慧坚定的眼神,心中稍感安慰,但仍忍不住再次叮嘱:“你……唉,一会万一有个什么,你就把事情往祖母身上推,就说是祖母让你做的。”
张慧闻言,深深的看了一眼面前的老人,轻轻摇了摇头:“没有万一。祖母,咱们都要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