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的话让王氏的脸色瞬间变得尴尬起来,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大嫂,您误会了,我这不是觉得金陵到京都旅途遥远,您又带着孩子,一路上多有不便。就想着,您若是提前打个招呼,我和二爷也好提前派人前去接应一下。”
张慧轻轻一笑,那笑容中似乎藏着无数未尽之言:“哦?是吗?那还真是有劳二弟妹费心了。请问二弟妹,我们现在可以进去了吗?”
“哦,您瞧我这脑子。大嫂快请进,我这就安排人去打扫灵犀堂。”
王氏边说边引着张慧一行人往里走,同时还不忘吩咐身边的丫鬟婆子赶紧去准备。
她的心中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没能早点得到张慧回京的消息呢?这样一来,她也好提前做些准备,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动。
“二弟妹,灵犀堂那边就不劳你费心了。烦请你陪我一起去趟荣禧堂吧,没有回家不拜见婆母就先回去休息的道理。”张慧淡淡的说道。
“大嫂说的是。许久不曾见到大嫂,一时高兴就忘了分寸,还请大嫂恕罪。”王氏笑道。
“二弟妹年幼,在娘家又甚是受宠,同二弟成亲后,更是被二弟捧在了手心,一时忘记了也情有可原。”张慧笑道。
王氏闻言,只觉得面色一僵,她刚要开口,就听到张慧对身后的的下人吩咐道:
“画心,你和凌泉带着哥儿去一趟前院。三年未见,想必老爷亦是十分挂念他。”
王氏看着一旁,一脸乖巧的贾瑚,眼底快速掠过一抹寒光。
贾瑚似有所感的抬起头来,一双漆黑的眸子仿佛能够直视别人心底的黑暗。
他拉了拉张慧的衣襟,脆生生地喊道:“母亲,我也想和您一起去给太太请安。”
张慧温柔地摸了摸贾瑚的头,笑道:“哥儿乖,你忘了临行前,你父亲是如何交代你的?先和凌泉他们去前院,母亲在荣禧堂等你。”
贾瑚虽然有些不愿同母亲分开,但还是听话地点了点头,小大人一般地说道:“那好吧,您别忘了告诉太太,就说儿子见过祖父就去看她。”
“好,母亲记下了。”张慧温声应道。
“那儿子就失陪了,恭送母亲、二婶。”贾瑚一本正经的给二人行了一礼。
王氏看着贾瑚的身影,眼中的那抹寒光更甚,但她面上依旧维持着笑容,对张慧说道:“大嫂不愧是大家出身,瞧瞧狸奴被您教导的多好。”
张慧微微一笑,没有多言,只是轻轻颔首,对王氏说道:“二奶奶,咱们走吧。”
王氏应了一声,跟在张慧身后,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两人一路行来,丫鬟婆子们纷纷行礼问安。张慧一一回应,态度温和而疏离。王氏则在一旁陪着笑脸,心中却越发忐忑不安。
终于,两人来到了荣禧堂前。张慧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迈步走了进去。王氏紧随其后,心中暗自祈祷着一切顺利。
虽然早有准备,可是在看到端坐在太师椅上,被丫鬟婆子簇拥着的史太太时,张慧眼底还是不由得闪过一抹杀意。
不同于张慧的紧绷和防备,王氏在看到史太太时,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快步上前,亲热地唤道:“太太,儿媳带大嫂过来给您请安了。”
史太太微微颔首,目光在王氏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即转向了张慧,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老大家的,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年,你们一家一直在金陵,不知道我这心里有多惦记呐?
我是朝思暮想,唯恐自己这破败的身子,等不来你们一家子回京啊!”
张慧上前几步,恭敬地行礼道:“儿媳不孝,让太太挂心了。原本刚出孝那会就准备回来的,只是临近年关,一时抽不开身,这才耽误到了今天。
饶是如此,大爷仍是未能与儿媳同行。临行前,大爷千叮咛万嘱咐,让儿媳见到太太后替他向太太请罪。”
史太太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张慧不必多礼,她一脸慈爱的说道“一家子人,说这些倒显得生分了。金陵距京都路途遥远,又逢年关还要给老太爷他们守孝,诸多不便,我能理解。
至于赦儿,他身为国公府的大爷,又是老太爷最得意的孙子,身上的担子自然不轻。我虽年迈,但也知道他的难处。
只是,这家里家外,总要有个人来打理,你身为长媳,也要多担待些。”
“太太言重了,处理庶务本就是儿媳的分内之事,何来担待一说。
这三年来,府中的事情一直麻烦二爷和二奶奶,儿媳心中甚是不安。”张慧一脸诚恐地说道。
史太太轻轻拍了拍张慧的手背,一脸欣慰的说道:“老大家的,你能如此想,便是咱们国公府的福气。自老太爷仙逝,家中大小事务确实多亏了政儿和他媳妇。
但你也知,政儿身为工部员外郎,朝务繁忙;王氏既要照顾他的饮食又要负责府中的事务,确实是十分辛苦。
你与赦儿成婚多年,一直勤勉持家,我是看在眼里的。只是这些年,因着各种缘由,你身上的担子轻了些,倒让旁人误会了去。
如今你既已归来,这府中的担子,你也该重新担起来了。毕竟,老夫人在时,国公府的中馈就交到了你的手中。”
张慧闻言,微微欠身,满脸惭愧的说道:“这三年,府中的事务多亏了二奶奶。儿媳在金陵,每每想起这事,总是愧疚难当。如今儿媳回来了,自然不能再让二奶奶如此操劳。
太太放心,儿媳定当尽心竭力,重掌中馈,绝不辜负二奶奶这三年来的情谊!”
史太太闻言,面色一僵,随即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你能这样想,也不枉老二家的这些年的辛苦。
只是,这府中的情形你也知晓,人多口杂,难免有些心思活络之人。你重掌中馈,更需得谨慎行事,既要树立威信,又要兼顾人情,切莫让小人得志,坏了府中的风气。
这三年,京都的人事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你若是有什么弄不清的,尽管询问老二家的。她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