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金堤永固 > 第243章 不敢苟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京城流窜的有洋鬼子、流寇、贼人,也有讨生的要饭花子。来到天子脚下的不是强人就是弱势群体。

弄的紫禁城乱轰轰的一片,金鸾殿上架大炮,太平街上动刀枪,乌烟瘴气,一片狼藉,皇都不成皇都,成了贫民窟,贼人窝。

近期王公大臣都没有安全系数,他们随时会遭到暗算,没有安全的说法,随时血洒五步。

李鸿章护卫自然森严壁垒,出行更是前呼后拥的,纠结着一群大内高手,民间精武门客,寸步不离。

这个张木匠在民间算是高手,可在皇城他的武功平平了,那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不敢苟同。

但他的告状之心还是强硬的,那是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和勇气,视死如归,敢于赴汤蹈火了。

就从状词上看,地方亦到了山穷水尽,黔驴技穷的的境地,无能为力了。其状词也是哀莫大于心死。

亦言:首辅大人:江淮哭泣!洪灾沉疴,饿殍枕藉。流寇肆意抢劫,瘟疫肆虐生命,官员肆无忌惮,生灵涂炭,已到危亡图存的时候。

阁老乃为国之栋梁,且为帝王之股肱重臣,是救国之能臣,定能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火。有道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若弃百姓于不顾,使其逆流而成洪魔,恐天下皆成虎狼之窝也。

恳请大人三思而后行,定能成就事业,功垂千秋,德昭万代,彪炳史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大人安好!百姓伏望!江淮百姓万人状。光绪年月日。

李鸿章看了,出了一身冷汗,依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想想自己惨淡经营,在朝廷中有了一席之地,虽然挽救了大清国,但在民生问题上,也是乏善可陈。

听得郝望爵片言只语,皆因堤防和城防问题,虽然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出有因,牵扯出的问题曾有俺的指令了。

弄的不好,有过河拆桥者,或怨怼者,都有可能构陷诋劾,也能做个替罪羊,慈禧那个老佛爷人老了,也不中用了,做出事来是不按谱的。

洋人一闹,叫杀谁就杀谁,那些与她出生入死的大臣,也不一样成了刀下鬼,做了她的牺牲品,想想也对,君叫臣死不得不死,父叫子亡不得不亡。

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此事若处理得当,既能忠君报国,又能深得民心,换来更高的声誉。

若草率行事,灾区和灾民,尤其入京的数万流民,就能以此为导火索,进行造反,紫禁城是要出事的,俺还是禀明老佛爷再作定夺。

于是李鸿章一边叫人收监张木匠,一边坐轿直奔慈禧办公的颐和园。

慈禧听得李鸿章汇报,说是残杀洋人的凶手已被捕获,眉开眼笑,一块悬心的石头终于落地,向洋人有了好交待。

但又看了万人状,且听得李鸿章说明灾情严重,饥民流离失所,进京者不下数万,此流民皆是贼人的队伍,若草率斩杀了此贼人,恐引起骚乱,灾民变成了反贼,那又是造反义军了。

李鸿章说:老佛爷!此乃关系大清政局稳定的大事,此状上叙述灾情严重,事实上百姓灾厄连连,前已剿灭太平天国百万之众。

今又剿杀几十万义和拳,如今是祸不单行,天灾人祸,又有这么大的水灾,若真的弃灾民于不顾,依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状词言水与舟之论也。

慈禧六神无主,哀家懂得治国理政的道理,但火烧眉毛得顾眼前,洋人逼宫的紧,不斩杀贼人,洋人必兵戎相见,江山社稷难保了。

若灾民之患不除,也是一个定时炸弹,哀家这个主意怎么拿啊!一手托两家,两家都要处理好,否则乱了套。

李鸿章见慈禧谈洋色变,怕百姓造反又怕洋人翻眼,麻杆打狼两头怕,处于两难境地。

而慈禧真的感叹:这个大清国啊!怎么就这么倒霉呢?祸不单行,叫哀家过不上半天消停的日子,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人都是懦夫,八旗弟子都是脓包,看来大清国的气数,真的要到终点了!

慈禧真是心力交瘁,力不从心了。

也难说,也是老人了,又是一个寡妇娘们,那个光绪帝又不是她亲生的,同朝不同心,处处与她作对,又成不了事,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难堪重任,想垂帘听政罩着他点。

可这小儿,以为哀家想篡权,占了皇帝的位置,这等乳臭未干的小子,太不识时务了。

此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杀人的事,而是要钱的事,作为臣民,死何足惜?现在要他的命,是换来国家的安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何况君叫臣死还不得不死呢?贞节死烈之士由来有之,何况百姓尔!更要为国捐躯,忠君报国是也。

慈禧一直埋汰这个国这个家这个臣子臣民,想想一个铁腕的女强人,位胜天子,却是政局黯淡,面对的是多事之秋,一堆烂摊子,剪不断理更乱了。

在这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纠缠不清时势中,慈禧渴望有能臣为她力挽狂澜。

然而李鸿章自有成竹在胸,说道:老佛爷!人心难揣测,公道在人间。

太后为国操劳,可谓废寝忘食,殚心竭虑,禅心证菩提。微臣是身临其境,有目共睹,太后功德定会彪炳千秋。俺亦定会忠君报国,效忠大清国,当然保国安民是臣子本份事了。

今国事经纬,匡扶清室,作为臣子,贞节死烈之士亦然了。

又顺船下篙趟着向前说:太后意在何为?臣出一下策可否?

不若将贼人秘密收监,对洋人周旋于迷藏中,在最有利于事端的搪塞中处决,进退维谷,以防两者哗变。

又道是民灾须赈济,虽国力维艰,但越发需赢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又列举事例道:经历数次民变,已伤及国之根基,急需抚慰,以安民心。

此乃最佳时期,正是笼络人心的时候,也是振兴国家的时候。

若真的民心向背,长期以往,国将不国,太后真成孤家寡人了,似鱼离开了水,若魏征言: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应当慎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