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周围,重甲操戈的禁军林立,被围的大臣们皆被震慑得噤若寒蝉。
而佛堂之内,隐约传来的凄厉哀嚎,更是令他们心中疑云密布,感知到事件的不寻常。
俄顷,佛堂重门缓缓开启,皇后踏出,群臣忙不迭地躬身行礼,口中齐声道:
\"娘娘千岁,微臣等恭迎圣驾。\"
皇后语气平和,却字字惊心:
\"诸位爱卿,适才进入佛堂的诸位大人们,因过度悲痛陛下离世,以致忧思过重,为表其拳拳忠心,已随陛下共赴黄泉。\"
此言一出,众臣面色苍白,震惊之余无措以对,这么多人同时自裁随陛下共赴黄泉?这话任谁也不可能全信。
皇后话语未尽,继续说道:\"为成全他们的赤胆忠心,哀家将命人将他们的遗体制成干尸,陪伴陛下共眠皇陵,世代守护于侧。\"
闻此言,众臣膝盖一软,跪倒一片,声音如滚雷轰鸣,慷慨激昂:
\"娘娘仁德播四海,赐忠臣以至高荣耀,实乃诸位大人莫大福祉。娘娘英明神武,万民有幸!\"
皇后嘴角勾起一丝冷意,再度开口:
\"既然视为幸事,诸位可有意同行?\"
此问一出,群臣皆颤抖不已,一臣子勉强应答:
\"前者伴陛下而去,是为忠烈。我等留守,稳固大周基业,亦不失为忠。若吾辈皆随陛下,国事繁重,恐娘娘难以独力承担。我等愿为娘娘分劳解忧!\"
其后数人连忙附和:
\"臣等愿为娘娘解忧!\"
此情此景,宫中权柄归属已成定局,众臣态度转换之迅速,令人咋舌。
皇后心中欣喜却并未表露,转而询问身边的小安子:
\"太子与三皇子,可入宫来?\"
小安子摇头答道:\"回禀娘娘,二位皆未入宫。\"
\"陛下驾崩的事情,太子跟三皇子是否已知?\"
\"昨日便遣人通告,自是知晓的。\"
皇后冷哼一声:\"父皇崩殂,一日未见人影,我大周以礼治国,竟出了这般不孝的东西!\"
言毕,几臣急忙俯首:\"太子与三皇子此举违背礼法,待陛下安葬后,老臣愿首倡奏本,弹劾二位以儆效尤!\"
“好一个以儆效尤,几位当真是我大周肱骨之臣,有你们在,哀家相信这大周不会乱。”
皇后目光扫过跪地群臣,暗自忍俊不禁,此时小安子近前低语:
\"娘娘,佛堂已处理完毕。\"
皇后颔首:\"各位,可入内祭拜陛下了。\"
说罢步入佛堂,留得殿外,方才应答的大臣瘫坐于地,长舒一口气。
其余群臣擦去额上冷汗,忽有一声从背后传来:
\"陈大人趋炎附势的技巧,当真炉火纯青。\"
陈大人,本名陈靖回,工部尚书,平日专注于自身事务,少涉朝廷纷争。未料,正是这份淡泊名利让他在危机关头保全了自己。作为当下最高阶官员,他选择在这紧要关头站了出来。
局势稍缓,生死一线间得救,却有人语带讥讽。陈靖回转头,望向说话之人,叹了口气:
\"若非老夫方才如此,我等现在怕是都入皇陵尽忠去了。方才这形势,老夫现在都觉得脊背发凉。\"
\"纵然为忠牺牲,也好过受制于一女子。\"
那人回道。
“哼,张大人如今言之凿凿,适才却为何缩首一旁不敢言语?而今娘娘已然入内,您却在此大发议论?若张大人真心尽忠,何不亲身入内,直言进谏?我相信,娘娘必会感佩张大人的耿耿忠心,让张大人得进皇陵永世侍奉陛下左右。”
陈靖回挺身而起,言辞犀利。这位张大人,实为吏部右侍郎张致业,闻此一时间竟是无言以对。
陈靖回并未理会张致业的尴尬,径直转身面向身后数人,问道:“诸位以为,娘娘此举意欲何为?”
“除却讨好怀王,更有何解?眼见宫墙之外,众皇子各怀心思,京畿之内,太子与三皇子皆对那至尊之位虎视眈眈,能镇住这纷乱局面的,恐怕非怀王莫属了。”
一人答道。
“连高公公也无法力挽狂澜吗?”
另一人提出疑问。
“高公公虽权倾一时,终究是臣子之身,宦官之命,如何能管得了主子家的事?怀王则不同,他若介入,是以皇族长辈之尊,自是更具分量。”
陈靖回调侃一句,便率先进入佛堂。
---
上京城郭之外,林怀景与林怀及已抵城门,只见林常洛策马等候,三人相会。
林怀及一见林常洛,立即翻身下马,拱手行礼:“侄儿林怀及,拜见怀王叔。”
林常洛审视着林怀及,问道:“你就是我大哥的儿子?”
“回王叔,正是。”
“大哥年轻时英武非常,正是因为看到他在战场之上的英姿,我才投身疆场,如今看到你,确有几分他当年的风采。只是,他当年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大周,最后也战死在战场之上,而你带着这么些人一路破关而来,打的确是大周的将士,你当真有辱他的名声。”
对于林怀及领军侵扰大周之事,林常洛颇为愤慨。当前国家危难,外敌环伺,林怀及竟为助太子而对本国军士下手,使国家情势雪上加霜,林常洛岂能不怒?
“王叔教诲,侄儿铭记于心。此行确有欠考虑,但还望怀王叔相信,侄儿此来,皆是为了大周江山的稳固。”
“好一个江山稳固,你所谓的江山稳固便是以刀剑对准袍泽?暂且不论太子或三皇子谁继位需依遗诏,即便无遗诏,纵使你与太子情深义重,亦非对自家兄弟痛下杀手的借口。”
“难道怀王叔忘了,侄儿所学,皆源自昔日的您么?”林怀及仰视林常洛,忆起当年林常洛孤身平息上京城之乱,那一幕与今日的自己何其相似。
“兄长此言差矣。”林怀景点破。
“哦?怀景说来听听,本王何错之有?”林怀及反问。
“当日京城之乱,父王出手,旨在平定内乱,清除奸佞,为稳朝局,为清君侧。”
“今日,本王同样能清君侧。”林怀及针锋相对。
“但现今天子座下,并无内乱,亦无奸臣,何谈清君侧?”
“无奸臣?若非奸臣当道,怀王府怎会多年备受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