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丰华传 > 第317章 愤怒的和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伯华真是敢说,这等于是上场就掀桌子,林哲无法猜出钱伯华此举的居心,自然不能先贸然出兵去控制漕运码头。

可如果不先动手,只怕会被北大营抢了先,北大营号称是大宋的精英,想击溃他们想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林某先出兵,陆中书会做何反应,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官家的态度也很重要,官家在这个时候会不会不支持陆中书?”

林哲的担忧不无道理。

钱伯华回道:“陆中书首先会惊慌,其次他会调兵反扑,你做好反击的准备就行,你再次领兵不易,这次可不能手软,这次必须打垮他们,不然你又会被他们摁在地上。”

钱伯华直接讲了出兵的目的,就是打垮北大营,虽然林哲兵力上不占优势,但林哲所率之兵经过了血战的洗别,反观北大营一直没实战过,有的只是吹嘘,钱伯华认为林哲所率之兵完全可以打败北大营。

钱伯华似乎非常想林哲出兵,林哲不能白出,便跟钱伯华讲条件,这些条件非常重要。

“这样吧,以后陆知心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你要尽快告知林某,这样林某行起事来更方便一点。”

“可以,没问题,只是有个时候他们会绕过老夫行事,老夫都不知道,对于这点林大人你要体谅。”

钱伯华捋着胡须慢慢说道。

林哲回的很干脆。

“这是当然,毕竟我们目的一致,小问题都会包涵,那林某今晚就动手,先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说。”

“好的,那这个事就讲完了,老夫该回去复命。”

钱伯华想起还有一百里路要赶就头疼不已。

林哲挽留道:“钱大人用过晚膳再走嘛,军中的晚膳虽不可口,但还是可以填填肚子的。”

钱伯华真心谢绝。

“有点不好,如果老夫在这耽搁时间久了,又会引起他们怀疑,老夫只有快点回去才能打消他们的怀疑。”

钱伯华这话讲的是真的,林哲便不再挽留。

送走钱伯华后,林哲立刻召集涂景、冯镇还有叶修安排事情。

“三位,废话不多讲了,官家刚传了密旨给林某,要求林某对付有狼子野心的北大营,北大营劣迹斑斑,实乃朝廷的祸害,官家有意除之,官家只提了一个小小要求,要我们以最小的代价除掉他们,从今晚开始二军进入备战状态,同时要严防北大营派过来的细作,冯将军今晚率部分平贼军去夺取东京汴梁城的漕运码头,冯将军你可能不熟悉路径,这不要紧,你可以叫段虞侯带路,但要防止这厮耍诈,这厮如果耍诈,你立马杀他,你夺取漕运码头要出重兵把守,涂将军负责另外一个任务,涂将军要率镇国军负责监视北大营的一举一动,这会北大营可能向咱们这派了斥候,等会涂将军先把斥候抓了,叶统领则负责在军中抓细作,军中肯定有细作,不然陆知心不会了解我们的动向,这些事情都比较的紧急,等晚膳后抓了斥候立刻出发。”

林哲说完扫了涂景和冯镇一眼。

涂景和冯镇立刻应了一声,然后出大帐去安排事。

这一夜注定无眠。

林哲的中军大帐很顺利推进到离东京汴梁城十里的开阔地带,之所以选择开阔地带主要是怕偷袭。

这中军大帐刚扎好,林哲便和叶修去找了公主府那条通往城外的密道,可当他和叶修找对地方却发现这条密道已经塌了,不用问,密道应该是皇帝命人弄塌的。

这土方塌的有点多,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清理出来,林哲无奈只得和叶修返回,刚回来就得知一个好消息,冯镇轻松的拿下了漕运码头。

冯镇拿下漕运码头对陆知心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陆知心盛怒之下当即指责钱伯华是怎么办事的。

钱伯华一脸的不明白,马上大声替自己辩解。

“陆中书,他的狡诈是出了名的,老夫怎么知道他会这样?既然他不客气,那我们不如来点狠的,老夫的意思是叫北大营暴锤他,他率的那些厢军算什么,以北大营的实力随时可灭了他。”

钱伯华的火爆出乎陆知心和郭亦镇的意料,钱伯华不拿打仗当回事了,以十万对十万,北大营最后还能剩多少,陆知心不敢想这个问题。

“钱大人,你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咱们手里就这点精锐,用了可就没有了,再一个咱们得提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中书侍郎郭亦镇慎重的劝道。

陆知心是赞同郭亦镇的观点的,盲目出战只会带来伤害,现在还没解决南平王这个大麻烦,就更不能随意出兵。

“郭侍郎讲的对,此时出兵对我们不利,我们须用文明一点的方式逼退他,内讧始终不能解决正面问题。”

陆知心这话的意思很简单,还是要去与他交涉,不动刀枪逼退他那才是真的好,只是这个任务比较的艰巨,钱伯华先前没办好,这次自然要中书侍郎郭亦镇代表一朝廷去。

中书侍郎郭亦镇已经很久没同林哲交过手,对于林哲都有点陌生,不过郭亦镇依稀记得林哲不好对付,为此郭亦镇特意和幕僚商榷了一下,然后才出城在北大营的护送下与林哲在一僻静处进行商谈。

中书侍郎郭亦镇为保证自身安全限定双方见面商谈只准带随从两名,且两随从不准带兵器,如此这般规定之后才与林哲相见,且郭亦镇的这个态度很是嚣张,一上来就是质问的口气。

“林大人,本官前来只为一件事情,你为何率军南下,你置大宋边关于何地,如果契丹人和党项人这个时候又来攻,边关岂不危矣?”

郭亦镇太把自己当回事,还以为自己能主宰一切一样。

林哲冷冷看了郭亦镇一眼,发现这厮明显胖了,由此可见权贵们在东京汴梁城的生活不错,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甚是逍遥。

“郭侍郎,你蛮会危言耸听的,你天天在东京汴梁城歌舞升平,却要我等守在苦寒之地,这很不公平,此番北上御敌倒了那么多兵士,你没想过抚恤也就算了,怎么还诸多责怪,是我们欠你的吗?且林某是兵马大将军,林某无论做什么都轮不到你管,你也没资格管。”

林哲随手就呸了郭亦镇几句。

郭亦镇挨了呸很不高兴,可又在这方面压不过林哲,只得拿圣旨出来压林哲。

“林大人,本官是没资格管你,不过本官是奉朝廷之令来的,官家下了三道圣旨阻你率兵回京,你为何不听?”

郭亦镇照样是质问的口气。

林哲听不惯便以乱来顶郭亦镇。

“林某为何要认你们撺掇官家下的旨?你们如此害怕大军南下肯定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林某不妨明白告诉你,林某此番率大军南下就是为了抓坏人,现在的东京汴梁城太乱,林某不能坐视东京汴梁城的乱。”

郭亦镇没被乱吓到,反而一脸正气说道:“你哪里看到我们撺掇了?你身为臣子三拒圣旨,你己经犯了死罪,这还不算,你来京城后还纵兵抢了漕运码头,你这是要造反吗?你若不收手,明日官家可能就要下旨罢免你,废你为庶民,到时候看你如何自处?”

郭亦镇以此来威胁林哲。

林哲很坦然,一点不想委屈自己便索性摆烂。

“这个正合林某的心意,你们只要敢下这个旨,林某必定强攻东京汴梁城,以东京汴梁城现有的防御,林某估计东京汴梁城最多支撑数日,也就是讲你们最多还有数日可活,你可以不信林某讲的,你大可以试一下,试一下的成本不高,只是你们这群人的性命而已,你们即便试错也没多大关系,二十年后你们又可以出来当官。”

林哲讲的轻松,却让听着的郭亦镇有点懵,郭亦镇没想到林哲已经做了这样的打算。

郭亦镇可不敢这样试,且陆知心令他来是谈判的,给的条件很宽松,只要林哲答应退兵回边关,无论开多离谱的条件都要答应,郭亦镇可不敢把事搞砸。

“林大人,刚才下官说的只是气话,千万不能当真,边关的兄弟们是辛苦了,朝廷其实早想抚恤边关的兄弟们,己经责令韩大人筹粮筹款了,不日将发放这笔钱粮。”

中书侍郎郭亦镇这会不但把本官改成了下官,还转头就给林哲画了一张大饼,一张热乎乎的饼。

这大饼林哲可不敢信,也不会要,郭亦镇之所以变口气,主要还是想林哲撤兵,林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撤兵。

“郭侍郎,林某就不劳烦韩大人筹款了,韩大人年事已高,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却还在这瞎忙火,太不那个了,郭侍郎你为国为民当劝韩大人告老还乡。”

郭亦镇把韩秉扯出来画饼,林哲直接建议韩秉告老还乡,郭亦镇怕林哲不高兴,只得把态度再降一降。

“林大人,你说的对,下官尽量劝劝韩大人,不过下官此来是有重要的事要办的,下官重要的事没办成是没工夫管其他的,下官抖胆问一句,林大人你需何种条件才肯撤兵回边关?”

郭亦镇这个态度非常好,只是动机上仍有点不对头,郭亦镇似乎是想压着林哲撤兵,可能他们认为只有林哲把兵撤了,他们才会安全。

“郭侍郎,林某不会开条件,这个条件得你们开,你们开的条件让林某满意,林某二话不说立马撤兵。”

林哲话说的很干脆,只是他这个态度很让人失望,郭亦镇哪好开条件,虽然陆知心在这方面没限制,但傻子也知道条件越少越好。

“林大人,下官不知你需要什么,下官不好开这个条件,你随意提,下官在朝廷财力允许的条件下一定尽量满足你提的。”

中书侍郎郭亦镇尽量在迁就林哲,郭亦镇脸上的那个表情也转好了,但仅限于此,你若是当真了,怕是要大所失望。

“郭侍郎,你当真让林某随意提?那林某不客气了。”

林哲有心想捉弄一下郭亦镇。

郭亦镇就等着林哲开条件。

“林大人,你莫要讲客气,你只管放心大胆的提,下官除了满足还是满足。”

郭亦镇打定主意要将虚伪进行到底,林哲不惯他。

“郭侍郎,既然你这么客气,那林某就先提了,林某第一个要求是你们当中年纪超过五旬的官员要集体告老还乡,不要再赖在朝堂之上了,同时将这些年所贪之钱都交出来。”

林哲此言一出立马惊到郭亦镇。

这哪是条件,简直要人老命了,这样的条件都把陆知心逼退了,这哪成?郭亦镇断不会答应这等条件。

“林大人,还是你想的周到,在照顾老人方面你最棒,他们也愿意辞官,只是牵扯到一个交接的问题,恐怕得费些时日。”

郭亦镇压根不提退钱之事,只是以交接来搪塞一下。

林哲当即指了出来。

“郭侍郎,这就是你没诚意了,你刚答应林某的,转眼又不认,你让林某如何撤这个兵?”

郭亦镇见林哲以这个为由不撤兵,他表现的很是无奈。

“林大人,你误会了,下官并非不认,只是事有突然,让他们主动辞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这里边牵连甚广很复杂的,需要一点时间来运作。”

“那你什么时候搞定这事,林某就什么时候撤兵,你能拖林某也能拖。”

林哲没有一点让步的意思。

郭亦镇有点小烦躁,但还是耐着性子在说:“那第二个条件呢?林大人你不妨把所有条件都讲出来,下官好一一去落实。”

落实?你落实的了吗?林哲白了郭亦镇一眼。

“郭侍郎,你连第一个都办不了,林某如何说第二个?说着玩吗?”

“林大人,第一个决不是拖,是循序渐进的落实,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可以先落实的落实好,一句话,只要林大人肯撤兵北上,什么都不是问题。”

郭亦镇此刻很后悔让林哲领兵,林哲领兵比蛮夷难对付多了,不知当时陆知心是怎么想的,怎么会同意让林哲领兵?

那个董太妃要林哲领兵分明是没安好心,她就是想让林哲来对付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