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玉不禁感慨, 展望将来两国友好,她也是功不可没啊!
不过话说回来,事情发展到现在,寿安郡主真可谓人生赢家了!
想人家整天游山玩水享受人生,恋爱也没少谈,如今王位竟然又回到了自己孩子头上。
真是很令人羡慕了。
当然,南诏距京城山高路远,想必寿安郡主此时还不知道这个喜讯,等过几天再知道了那死对头弟妹的下场,估计就更爽了。
-
眼看又是几日过去,宫中也忙碌了起来。
只因将要到谢羡玉的生辰了。
当然,以谢羡玉这个年纪,若放到民间,自是还不到该庆贺的时候。
但毕竟是太子,将来的九五之尊,于国家来说,太子的生辰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不说别的,趁此机会与各番邦联络交流一番对外政策,也是极其重要的事项之一。
因此,自谢羡玉封为太子之日起,礼部就将他的生辰定为了大梁的长宁节,每五年举办一回,邀请各国使臣来京聚会。
也是因此, 皇帝将本来在寺庙里虔心礼佛的太后又请了回来,方便与各位女眷们交流。
除过寿安郡主是为了见祁学士提前一个月来到,其余各番邦眼下才开始陆续抵京。
而这头一个到的,竟然是与大梁关系向来不是很好的吐蕃。
众所周知,吐蕃位于大梁西南,几十年来一直对大梁虎视眈眈,时有战争发生。
若非中间有个南诏国缓冲,战争只怕会更加激烈。
谁都知道他们对大梁向来狼子野心,却没成想今次他们竟然主动提出,要与大梁和亲。
这消息一出,立时引发朝野一片议论之声。
有大臣十分反对,认为此事决不可答应,那吐蕃山高水远,又是蛮夷之地,且并非如南诏那般是大梁的世代友好之邦。
一旦将大梁女子嫁过去,不知会受什么折磨不说,且对方也未必会遵守协定,保证今后不侵犯大梁国土。
尤其随着和亲,大梁必定还会送出丰厚嫁妆,这吐蕃人极有可能会先吞了嫁妆再转头生事,叫大梁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也有大臣对此十分赞成。他们认为战争劳民伤财,十分耗费国力,若能以和平的方式令两国友好相处,且还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融合,何乐而不为呢?
是以一连几日,朝堂上都争论不休。
然而,没等大臣们争论出个结果,汝阳王妃先满心忧虑的来找太后了。
说来也巧,那日正逢寿安郡主府上的厨子做了南诏国特色的鲜花酥饼,寿安郡主亲自送到宫中给太后尝鲜。
而太后又心系着宋昭玉,把她也一同叫到了慈安宫。
于是,三人正在品尝点心之际,就听宫人禀报道,“汝阳王妃求见。”
正沉浸在鲜花饼香甜滋味中的宋昭玉一愣,心道汝阳王妃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难不成是听说了小姑子寿安郡主今日进宫,特意找来吵架的?
啧啧,那样的话,没准今日又能捞到一波瓜。
这么想着,她悄悄瞅了瞅寿安郡主,却见其一脸不在乎。
而太后颔首道,“请进来吧。”
宫人应是,须臾,便见汝阳王妃进到了殿中。
见到小姑子在,汝阳王妃起初也是一顿,然而却再顾不上吵架,只是一脸忧愁的对太后磕头道,“求娘娘救救臣妇,救救阿秀吧!”
说着竟然还流下了泪来。
这叫殿中三人都是一脸意外,太后忙道,“这是发生了何事?快起来说话。”
说着又叫宫人将她给扶了起来。
汝阳王妃这才道,“听说前几日吐蕃使者进京,向陛下提出要和亲,朝中还有不少大臣赞同,可纵观咱们谢家,也就臣妇的阿秀还未成婚,若是将她嫁去吐蕃,岂不是要了臣妇的命么......”
说着又哭了起来。
众人这才明白。
——汝阳王妃说的不错,经过皇帝当初上位时的那番腥风血雨,谢家的人丁一向不算旺盛。
而纵观现如今的宗室里,也就她们汝阳王府有一位年纪合适且并未出嫁的姑娘,即汝阳王的嫡女谢秀。
也就是汝阳王妃唯一的闺女,从小到大受尽她的宠爱。
而汝阳王其他两位庶女,皆还不到十岁,显然不在考虑之列。
所以这事一出,汝阳王妃可谓十足的紧张,眼看一连几日都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生怕闺女被派去和亲。
说着她又忍不住对太后哭道,“娘娘也知道,阿秀被臣妇从小娇生惯养,那吐蕃蛮夷之地,叫她如何能受得了?况且听说那些人,爹死了儿子可以娶庶母,兄长死了弟弟还要娶嫂子......呜呜呜这等蛮夷之地,如何能叫阿秀嫁过去啊......”
话音落下,没等太后说什么,却见寿安郡主边吃着鲜花饼边道,“那些番邦多数如此,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若嫂子不舍得阿秀,我倒是有个主意。”
这叫众人一愣,忙看向她。
汝阳王妃也试探道,“你有什么主意?”
却听寿安郡主道,“你那娘家侄女不是正愁没下家吗?不妨就把她嫁过去吧,反正也不一定得是宗室之女,只消大哥认她当干闺女就成了。”
噗......
话音落下,宋昭玉险些把才吃到嘴里的饼给喷出来。
要不说这位是狠人呢,这时候还不忘给对手捅个刀子!
却见汝阳王妃一愣,登时道,“那怎么可能,她都那个年纪了......”
寿安郡主继续悠哉悠哉道,“那有什么?反正吐蕃人不在乎那些的,只要能生孩子就成了。”
话音落下,汝阳王妃都愣了,还是太后忍不住对寿安郡主道,“这种时候,你就莫再打趣你嫂子了。”
说着又同汝阳王妃道,“你也太沉不住气了些,此事还在商议阶段,陛下都还没发话,你自己着急什么?”
汝阳王妃还是哭道,“阿秀是臣妇的亲骨肉,臣妇能不着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