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不夜谈之诡事异文录 > 第21章 老张啊,这鬼啥样?可有伤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老张啊,这鬼啥样?可有伤人?

在小镇的边缘,有一户人家,门楣上挂着略显斑驳的“赵宅”二字,这便是远近闻名的赵寡妇的家。赵寡妇,年约四十,风韵犹存,却独自一人守着这偌大的宅院,日子过得既神秘又悠闲。

话说这赵寡妇,并非寻常女子。她自幼便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常人避之不及的“鬼魅之事”。每当夜幕降临,小镇上的人们都早早关门闭户,生怕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而赵寡妇却常常提着灯笼,在宅院四周转悠,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与那些看不见的朋友交流。

起初,邻里们对赵寡妇的行为颇为不解,甚至有人私下里议论纷纷,说她定是中了邪,或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但赵寡妇从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依旧我行我素,渐渐地,人们也就习惯了她的“特别”,甚至开始对她产生了几分敬畏。

一日,镇上的李老汉突然病倒,高烧不退,胡言乱语,说是被一只恶鬼缠身。家人请遍了镇上的郎中,都束手无策。情急之下,有人想起了赵寡妇,说她或许有办法。起初,李家人还有些犹豫,毕竟赵寡妇的名声在外,但眼看李老汉病情日益严重,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派人去请了赵寡妇。

赵寡妇一听此事,二话不说,提着她的灯笼就来到了李老汉家。只见她围着李老汉的床榻转了几圈,嘴里念念有词,突然,她停下脚步,对着空气厉声喝道:“何方妖孽,敢在此作祟!”话音刚落,只见李老汉身上似乎有一团黑影闪过,随后,他竟奇迹般地安静了下来,高烧也渐渐退去。

李家人见状,感激涕零,连忙跪下谢恩。赵寡妇却摆摆手,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只是这鬼魅之事,还需人心向善,方能避之。”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赵寡妇通鬼的名声便在小镇上彻底传开了。人们开始纷纷找上门来,有的是求她驱邪避害,有的是想听听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赵寡妇也乐得清闲,总是笑眯眯地接待每一位访客,用她那独特的方式,为小镇带来了一抹不同寻常的色彩。

然而,赵寡妇的“通鬼”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镇上的王员外家突然遭遇了一场莫名的火灾,损失惨重。王员外怀疑是有人故意纵火,便暗中调查,结果竟发现赵寡妇在火灾前夜曾去过他家附近。一时间,流言四起,都说赵寡妇为了报复王员外曾对她的轻视,特意招来恶鬼作祟。

赵寡妇听闻此事,哭笑不得。她知道自己问心无愧,便主动找到王员外,提出愿意协助调查真相。经过一番周折,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原来是一场意外引发的火灾,与赵寡妇毫无关系。王员外羞愧难当,亲自上门向赵寡妇道歉,并赠予重金以示感谢。

经历了这次风波后,赵寡妇在小镇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她不仅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还教会了他们许多关于敬畏自然、与人为善的道理。而那些关于她通鬼的传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变成了一段段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在小镇上代代相传。

某日,赵寡妇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古籍,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本古籍据说是她祖上传下来的,里面记载了许多关于鬼怪与人间的故事,以及一些驱邪避害的方法。正当她沉浸在书海中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赵寡妇放下古籍,起身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气喘吁吁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纸条,神色焦急。“赵寡妇,不好了!村东头的老张头家出事了,说是家里闹鬼,夜夜不得安宁!”年轻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赵寡妇一听,眉头微皱,随即又舒展开来,笑道:“别急,我这就去看看。”说罢,她便拿起一旁的灯笼,跟着年轻人往老张头家赶去。

到了老张头家,只见屋内一片狼藉,老张头和他的家人都围坐在火堆旁,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赵寡妇环顾四周,心中已有了几分计较。她走到老张头面前,轻声问道:“老张啊,这鬼长啥样?可有伤人?”

老张头颤抖着手指,指着墙角的一个阴影说:“就是那个影子,每晚都会在那里出现,发出怪声,吓得我们都不敢睡觉。”

赵寡妇闻言,走到墙角处,仔细观察那个阴影。突然,她笑了起来,说道:“老张啊,你这哪里是闹鬼,分明是自己吓自己嘛!”说着,她走到窗边,一把拉开了窗帘。

原来,那个所谓的“鬼影”,不过是窗外一棵老槐树的影子,因为月光的关系,投射到了墙上,再加上夜风吹动树叶,便产生了怪声。老张头一家见状,恍然大悟,纷纷松了一口气,对赵寡妇更是感激不尽。

此事过后,赵寡妇的名声更加响亮了。她不仅通鬼,还能识破人心中的恐惧与迷茫,用智慧和幽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夜。小镇上的人们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走出家门,赏月、吃月饼、放花灯。赵寡妇也不例外,她提着灯笼,在人群中穿梭,与每一个人打招呼,分享着节日的喜悦。

突然,一阵阴风吹过,街灯闪烁了几下,似乎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但赵寡妇却毫不在意,她笑着对周围的人说:“别怕,有我在呢!就算是真有鬼来了,我也能把它逗乐,让它忘了害人的事。”

众人闻言,纷纷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而赵寡妇则继续她的旅程,用她的智慧和幽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让每一个夜晚都充满了温馨与安宁。

就在这时,一个小孩突然从人群中跑了出来,手里紧紧抓着一个闪烁着微光的小物件,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赵奶奶,你看!我捡到了一个会发光的东西!”小孩跑到赵寡妇面前,摊开手掌,展示着那个神秘的小物件。

赵寡妇低头一看,发现那竟是一块古老的玉佩,上面刻着复杂的符文,散发着淡淡的荧光。她心中一动,这玉佩似乎并不简单,可能是某个古老仪式或是封印的遗物。但她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笑着摸了摸小孩的头,温柔地说:“哎呀,真是个宝贝呢!不过,这东西看起来很重要,我们得帮它找到真正的主人,好吗?”

小孩点头如捣蒜,一脸认真地表示要帮忙寻找玉佩的主人。赵寡妇于是带着小孩,在人群中询问起来,看是否有人丢失了这样一件物品。经过一番询问,他们并没有找到失主,但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小镇上迅速传开。

第二天,一位远道而来的老者找到了赵寡妇,他自称是玉佩的原主人,因为一场意外而遗失了它。老者感激涕零,说这块玉佩是他家族世代相传的宝物,不仅有着非凡的意义,还蕴含着保护家族平安的力量。他请求赵寡妇将玉佩归还给他,并愿意用重金酬谢。

赵寡妇笑着摇了摇头,说:“钱财乃身外之物,我赵寡妇虽不富裕,但也不缺这些。既然这玉佩对你如此重要,我自然应该归还给你。不过,我希望你能记住,真正的宝物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是我们心中的善良与正直。”

老者闻言,深受感动,他紧紧握住赵寡妇的手,连声道谢。从此以后,赵寡妇的名字不仅在小镇上广为流传,还传遍了周围的村落,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岁月流转,赵寡妇逐渐老去,但她那乐观、智慧、幽默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每当夜幕降临,小镇上的人们总会想起那个提着灯笼、通鬼驱邪的赵寡妇,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安宁。而那块玉佩,也成为了小镇上的一段佳话,提醒着人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宝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