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大魏乐府令 > 第129章 渔翁得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回说到李羿请拓跋俊和自己打了一个配合,将国子监的作用体现出来,不是幼儿园和小学!国子监要成为大魏的最高学府,吸引天下有识之士。而科举制的施行无疑会动摇氏族阶级的地位,这些庞然大物又怎对此无动于衷呢?那么他们会如何反击,让我们一起来往下看。

先说国子监,在李羿的一番谋划下国子监名声大振,一时间送孩子来国子监求学的人都排起了长队,报名参加启蒙班的稚童就有上千人,这个规模国子监可消化不了,作为第一任国子监大祭酒,李羿的作用就是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他下令设置入学考试,凡是能够通过入学考试的稚童才可以入学。

另一方面原本那些李羿求着人家往国子监送孩子的商贾这回可是急了,李府的门都要挤破了,对此李羿早有预料,无论哪个时代想送礼走后门的人都很多。

这时,李羿之前拉下脸面去拜访他们的真正目的这才展现出来:兄弟啊,当时我和你说我这是好地方,让你送孩子来,你不送,我求着你送,你还是不送。唉!那就算了吧,咱们没这个缘份。但是现在你想求我帮你把孩子送进来?不好意思,缘份尽了!想进来可以一切走正规程序吧,考试!你孩子是那块料,我照收不误,但要是考不上,那就明年再来,或者说下次一定!

同样的情况不仅是启蒙班,监生的招录也遇到了人满为患的问题,李羿用分专业分科目考试进行甄选,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人把他举办的监生选拔考试当作会试的预演,上京城所有青年才俊都来报名参考,报考人数达到一千四百多人。

李羿也只能顺水推舟找到孔尚书,就把这次考试作为将来会试的演练,让礼部所有官员都参与进来,于是三月初六这天,由国子监出题,礼部承办的国子监监生选拔考试开始,为期三天,考完之后,礼部官员批卷。李羿把高考那套方法全都照搬过来,考生匿名考试,考官批卷期间不得与外界接触,随机批卷,对于优秀答卷进行交换审阅。

孔尚书对李羿周密的安排那是赞不绝口,在孔尚书和李羿的共同监督下,一切进行的井井有条,三月初十公布成绩,最终国子监只录取了五十多人,之所以这么严格,也是为了之后的科举正式考试做准备,而录取的五十多人很多都是偏科生,因为李羿知道如果他们参加科举可能这辈子都很难考中。

至于那些非常优秀的考生,李羿让国子监的教授和监教亲自与之详谈,说明没有录取他们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非常好,应该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不是来国子监等待机遇。劝他们好好准备,去主动争取更大的舞台。

当然了,如果不想参加科举考试了,或者在科举考试中不幸落榜,国子监随时欢迎他们,这种做法让这些学子非常欣慰,因为选择权在他们手中。就这样国子监共计招收启蒙班十个,每班二十五人;童生班八个,每班二十人;监生班三个,每班二十——这五百多人成为了国子监的第一批学生。

国子监慢慢走向正轨,这使得那些没有出力的儒道派系坐不住了,他们不能看着李羿把大魏学子都拉到他的宗派里啊!要知道在国子监一切都是李羿说的算,只要他想,可以随时把这些监生发展成法宗的门人,现在他们还不起眼,可李羿现在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虽然官职不大,但将来一旦得势,再举荐自己的门人入朝,那法宗必然会成为儒道各派系中权势最大的一支!

这点远见他们当然有,所以纷纷找到李羿要来分一杯羹,李羿自然清楚他们的心思,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这些儒道派系要派出精英人才入职国子监成为监教,而条件就是允许他们在国子监拉拢自己的门人。李羿对于这帮人的做法也没有什么反感,倒是孔尚书对此很不满,还与陶仲文、鲁舒一起喝酒骂过他们。

其实李羿根本没打算发展自己的宗门,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他要想收徒弟,那也得找个信佛的儒生,不然根本没办法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但是在此之前儒道与佛教可以说是水火不容,所以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

话说,林凡的辩证堂招人,那都是他林凡的能力,与李羿关系不大,最多就是李羿提出了辩证堂的一个理论基础罢了。再者李羿也没有拉帮结派的打算,之所以开宗立派那是为了自己晋升大儒的需要。李羿现在距离晋升大儒,缺的就是他的理论学说还未被世人接受,一旦人们接受了他的理论和书籍,他也就获得了破境的契机。

说到这里就得讲一下李羿现在的修为了,儒道五品立心境大圆满,离晋升大儒只差一步,只是这一步并不好迈。佛门不知什么品也不知什么境,是个问号,按理来说李羿现在应当是佛门六品尊者境,但佛门的武僧修行比较特殊,一旦学武有成就是佛门八品武僧,晋升之后是六品尊者境,再次晋升就是三品金刚境了。

所以佛门六品尊者境的战力差距很大,按战力分布来算的话相当于武道的六品到四品,而李羿又是这尊者境里最特殊的一个,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功法与其他武僧修的不同,其他武僧修的是金刚神功,或者由金刚神功演化出来的其他功法,但是李羿修的是不动明王法相,比这金刚神功要高一个等级,金刚神功只是不动明王法相的一个法门。

怎么说也是广胜菩萨亲自传功,还有观自在菩萨的馈赠,所以李羿的佛门修为很模糊,实力肯定是强于未成金刚的济云,但又是个半吊子,因为他没经历过系统的修行,也不会什么招式,根本发挥不出不动明王法相的真正实力,就暂时把李羿的佛门修为定成五品半肉法吧!

(法术不精,就是肉!所以叫肉法,如果李羿晋升了大儒能随意使用言出法随,那法术就成了强项,他就可以叫战法了,只是现阶段他还差的远呢。)

说完这些该说说氏族对于科举制和李羿的反应了。国子监现在是上京城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惦记它的人也最多,氏族对于科举制的反应也很明确,不就是一年能考出来几十个人嘛!这几十个和这么大一个国家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把这几十个人放在重要位置上,我们慢慢打磨,慢慢消化,能拉拢的拉拢,能打压的打压,实在不行可以杀掉,不必放在心上。

但国子监可就不同了,这里可以自己招监生,而监生同样也是人才后备力量,若是任由国子监肆意发展下去,那才是真正威胁他们拢断官路的存在。所有氏族都不是吃干饭的,之所以能成为氏族至少也是三代人的经营,而大氏族像宇文家和公孙家那可都是五代人以上的传承。

眼下的局势人家看得也是清晰无比,科举是给天下文人一个希望,让他们找到晋升之路,让他们都钻到书本中去,而拓跋俊和李羿真正的杀招就是国子监,这大魏第一学府,文脉传承和皇帝的人才选拔库!所以朝堂上的博弈开始了,先是吏部尚书出面说国子监的监生既然可以作为备选官员,那么吏部应当对国子监有管辖权和监督权。

孔尚书当然不干,这可是礼部一手带大的孩子,你现在看我家孩子有出息了就来抢孩子,肯定不能同意啊!于是两位尚书就吵了起来,丞相公孙义出面调和,给了个办法,国子监仍由礼部管辖,但是吏部有监督考核权。

孔修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这两位耍的伎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啊呸!孔修虽不是圣人后裔但也是旁支远亲,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以圣人的名义、礼法、道义驳斥二人!

当然了,朝堂上的争斗哪是动动嘴就完事了,阴谋诡计多得是!督察员很快就跳出来了,说李羿用人不当,那胡杏儿卖唱出身却在国子监担任助教,滑天下之大稽,一个卖唱的去教监生,这不是在扯嘛!这招最狠的就是含沙射影捎带着诗雨、百灵和赵寒枫三人。

紧接着又有言官站出来说话了,国子监现在成了李羿的一言堂了,让他李羿一家给包了,这不合规矩!这两件事可以说是抓住了重点,对李羿的口诛笔罚接踵而至,认人为亲,结党营私之类的事又开始传出来了,就连胡冬能够进入国子监都被人抓着说李羿谋私,一时间弹劾李羿的奏章多达五十多份。

那么李羿如何反击呢?没有,对于种种弹劾和谩骂,李羿没做任何回应。不过这可把百灵和寒枫急坏了,成天问诗雨相公会不会有事,诗雨只是安慰她俩没事没事。

直到有一天,皇帝下旨让李羿停职在家接受调查,这可把这两位气疯了,不仅是她俩,国子监也炸锅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愤愤不平,吵着要到皇宫门口去请愿。还是李羿出面平息了此事,还让他们好好等着,公道自在人心,一切皆有定数。

难道就没有正义之士为李羿发声嘛?有,当然有,这次儒道各派系纷纷发声支持李羿,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正义之士是既得利益者,李羿架好了锅下好了米,快开饭了,他们都端着碗来到锅边,现在有人想把锅端走,那他们哪能干啊?

朝堂之上分为两派,氏族集团要求罢勉李羿换一个他们的人顶上那个位置,儒道这边坚决反对,就算要换人,国子监也得由礼部继续管辖,绝不让氏族的人插手,两边吵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

这种情况,明眼人想必已经看出来端倪来了,鹬蚌相争谁能得利啊?自然是渔翁啊!身为裁判的拓跋俊顺理成章的化身为最公平公正的判官,将国子监单独提出来,划归到中书省直属管辖,不归礼部,吏部你也别想沾边,而这大祭酒一职嘛,既然有这么多人弹劾李羿,他再继续担任也就不合适了,所以方卓顺利接手李羿的工作,成为国子监大祭酒。

这时所有人才幡然醒悟,陶仲文这个老银币原来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早早把方卓安排到最关键的位置上,儒家诡道名不虚传啊。李羿虽然免去了国子监大祭酒的职位,但仍然是礼部乐府令,一切照旧!拓跋俊、陶仲文、李羿三人联手,把这一大帮子人全给耍了!

他们的目的全都实现了,科举制实施,国子监成立,拓跋俊有了自己的人才选拔库,对于氏族的依赖也就大大减少,这些氏族开始商议对策,迎接拓跋俊后面的手段。李羿从大祭酒回归到乐府令的岗位上,不但没有分毫失落,反而是乐在其中,诗雨、百灵、寒枫依然在国子监有自己的工作,他的目的也实现了,让三位娘子都忙碌起来!

方卓与李羿是旧相识,自然会照顾自家弟妹,陶仲文与李羿的关系都不用提,而诗雨三人要照顾自家相公打下的产业,也会非常用心,这李府最闲的人终于又换成他李羿了。

儒道派系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倒也没有多大反应,因为国子监现在还是掌握在儒道中人手中,诡道也是儒家派系不是?所以讨好方卓和陶仲文的人开始串门了,君子阁、国子监成了儒道的集散地,总有各种诗会、辩论和研讨在这两个地方举办。

方卓之前可是被儒道各派系联手赶出上京的,他当然痛恨这帮臭不要脸的家伙,但是身为诡道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方法,他也知道这仇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老师陶仲文说不定在什么时候算计这帮腐儒点什么呢。所以方卓摆出一副胸怀宽广的姿态和这帮人打成一片相谈甚欢,称兄道弟都快成了莫逆之交了。

再把目光聚焦到朝堂上,各大氏族对于科举制和国子监的态度已经明确,不能明面上反对,但要背后捅刀子,他们的手正伸慢慢伸向这两块蛋糕。对此李羿早有准备,他向皇帝建议把所有乡试、府试、会试的出题人和阅卷人都提前集中起来,切断他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由军队保护他们的安全,考场也由军队管理。

这个办法引来了氏族阶层的骚动,因为有军权的氏族可以借机搞点事情,而李羿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引他们出来然后杀一儆百,陶仲文调动悬镜司开始探查各大氏族的动向搜集证据和情报,很快那个“一”就找到了。

冀州王氏试图收买出题人盗取考题,并且贿赂阅卷人,打算给自己家族的子弟和门人提供便利,结果被人检举揭发,证据确凿。拓跋俊龙颜大怒,直接抄没了王氏家产,王氏满门男子发配北境充军,无大赦不得返乡,女子收归教芳司。

话说这个翼州王氏只是行动的各大家族之一,但却是拓跋俊和陶仲文精挑细选出来杀鸡儆猴用的,这王氏家族不大不小,而且在当地有些威望,但是家族势力仅限于冀州一地,可以说是最合适的磨刀石。

拓跋俊借机立威警告各大氏族,如若再有相似情形决不手软!此事一出各大氏族纷纷收敛起来,保持一个观望态度,他们在看四大家族会做何反应。而对于四大家族拓跋俊早就做好了安抚工作,萧太后有手段,拓跋俊也有动作,就连李羿也私下里去找独孤龙兄弟和南宫兄妹。

对于大魏来说,四大家族乱不得,至少在托梁换柱之前动不得!独孤和南宫两家都有军权,李羿用军功至上的言论表达出科举制是针对文官集团的,对军队没有影响,更不会对独孤南宫两家有什么影响,并且拓跋俊还特意安排镇北军和定南军参与到恩科之中表示对两大家族的信任和依赖。

另一方面宇文和公孙两家可是切实感受到了威胁,萧太后找到两家主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棍棒加甜枣的策略让这两个家族不要生事,别耽误陛下的大计。

拓跋俊在朝堂上褒奖了宇文政近期为恩科为国子监做出的杰出贡献,其实就是筹钱,并且当场下旨恢复了原本因为宇文野、宇文田父子叛国而叫停的俸禄,还给宇文政的二女儿宇文鸳赐婚,就是和上京城守卫禁军统领王猛之子王重成婚,不仅送上厚礼,还御赐凤辇出嫁,这可是无上荣光啊。

对于公孙家,虽然公孙义嫡长子已死,但是悄然间公孙家族其他子嗣的官职或者俸禄都得到了提升,公孙义身为丞相又怎会不知其中道理。自此稳住四大家族,让他们不去插手国子监和恩科之事,那么就算有些家族有想法,拓跋俊只要高高举起棒子就能吓退他们。

所以说当个明君很累,不仅要有大局观,还要有手腕,还要懂得妥协,不然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根本实现不了的,不要以为当了皇帝就真的是一言九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当昏君可以这么干,不想,那就慢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