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州。
天水城一处还算精致的院落外,停放着一辆马车,门口一个中年男子对着送行的父亲行礼道,“爹,儿子今日便要启程去隆化县任职主簿了,您在家里和娘好好的。”
“你放心吧,不用担心我们两个,去了那边你要好好的当官,为老百姓做实事,在官场上也要懂得变通。”
那位父者白发苍苍,眼神却是炯炯有神得很,浑身一派不俗的气质,想必年轻之时也曾为官作吏,非寻常百姓。
“这个你拿去。”老者从袖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方盒,“去了那边,难免要打点上下,银子你都带够了,但能送出手的物件也需备全。”
“这是爹在天水城当主簿的时候,前任知府李大人用不上便顺手赏给爹的香薰,听说是当初朝中一个贵臣嘉赏的,既然是贵臣所送,想必是不俗之物。”
老者将方盒递给了中年男子,感慨道,“本想给你娘用,但你娘不舍得,说你日后为官,总要有个能拿得出手的贵礼打点上面,便替你留着了。”
“那儿便收下了。”中年男子欣喜地接过方盒。
“路上小心点。”
“是,爹,娘,你们回去吧,外面风大。”
“无碍,爹看着你走。”
晨光洒下,马夫扬起了鞭,随着马蹄起步,车轱辘在地面上落下远去的痕迹。
男人满怀抱负地踏上任职之路,殊不知怀中方盒之内,是何等能够搅动朝堂乃至整个天下之物。
初入仕途,男子秉持父亲教诲,对公务兢兢业业,很快受到了县令大人的重用。县令欲往上爬,找到了门路,但竞争者颇多,偶然打听到那官人喜好珍藏世面上没有的贵物,于是男子向县令献出了香薰,求得县令高飞后能够拉他一把。
那官人收到了香薰,很是喜爱,回去便提拔了县令,男子也跟着水涨船高,靠着不错的政绩被推荐当了县令。
而那官人心知这香薰是个不俗之物,一直小心珍藏,后为了官途又献给了顶头的上司,对方用了那香薰后便沉迷无比,一日不闻便浑身难受,为了能够持续享受那熏瘾,便令人找来了制香之人,要将这香薰做出来。
刚开始,无人能做出这香薰,但日子久了,总有能人异士寻摸出了苗头,一点点地复刻出了这熏香。
起初,新制的毒香只是那上司用来自用,后来又分享给了自己的几位同僚好友,等察觉到这毒香有瘾性时,为时已晚。
随着这几位官员相继去世,残留在家的熏香不知所踪,药方与能够制作出此香的人更是不知飘荡去了何处。
岁月如梭。
某一日,熏香突然盛行,尤以辽州为盛,令无数官民贪吸怠工,待建安四世察觉时,那令人上瘾的熏香甚至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侵蚀进了朝堂。
谢继下令严查熏香一事,并组织销毁毒香,怎料效果并不如意,朝中大臣更是对毒香的盛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毒香并不可怕,不想让皇帝禁毒。
谢继对此十分头疼,官员与百姓的不配合更是让他束手无策,不得已向已经告老还乡的前丞相荆泽求助。
荆泽给他回信,让他前往监天司,寻找监宝书。
监宝书负责看守国师大人为建安国军们留下的宝藏。
谢继此时已经继位满二十年,达到了翻阅宝书的要求,因此他匆匆赶往了监天司,从监宝书那里拿到了二皇叔写下的《建安国君的修养手册》。
书名起得颇有二皇叔的风范。
谢继小心翼翼地翻开书册,里面并非他所想的那如经书般严肃的大学问,更像是一位长辈对自家小辈的谆谆教诲,充满了慈祥的语气。
他很快便找到了《禁毒篇》。
【虽然当年毁掉了毒香的药方,但我心中总是不踏实,恐有能人异士再造毒香,荼毒我建安百姓,遂多着笔墨,写下禁毒之法。】
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禁毒措施,看得谢继受益颇多,而末尾,二皇叔的语气又变得轻松温柔起来。
【若你察觉毒香出现之时,其还未显对人的致命害处,宣扬禁毒的效果定然不佳,强制禁毒亦会引起诸多阻碍。届时可搬出监天司国师之名(此法是我自己想的,可能有点不正经),说国师早已预言今日毒香盛行,会令建安亡朝,为向百姓证明毒香之害,国师大人亲自长期吸食毒香,才导致寿命缩减,活不过四十五岁(啧,论忽悠人还是得看我~)。】
【国师之名深入百姓人心,借此定然能够破除些许阻碍,为你行些方便。】
【不必顾忌我的名誉,人死后不过一抔黄土,名誉更是如尘沙般不值钱,若能护佑百姓安康,才是真正的物超所值(不过日后还是少用这种办法吧,人的信誉积分是有限的,忽悠多了可能就不好使了哈)。】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来,还有件事可以说道说道……】
看到这儿,摸着手底下厚厚一沓的书页,谢继哑然失笑。
二皇叔,果然是为了建安操碎了心啊。
不过您放心。
皇侄一定会谨遵您的教诲,治理好建安王朝,令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庐,老幼有从依,百姓安居乐业。
后,建安四世推行新的禁毒之法,以已逝国师之名,使得各方百姓迅速加入禁毒戒毒行动,尤其是辽州,直接从毒香盛行之地,成为了王朝禁毒最为严苛之地。
据史记记载,这位国师所留宝藏,让建安躲过了许多灾祸,建安命数将近之时,不知是谁传出“得宝书者得天下”,引无数势力争相抢夺,后宝书落入江湖之中,不知所踪。
但建安踩过和填补的坑,早已被记录在史册之中,警醒和教诲着后世的君王,为他们治理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