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刘承酒后,水中捞月,被淹死了。
而齐王刘承此时并无后,齐相荀彧便派信使前来新都通传此事。
让天子等人决断齐王刘承的善后事宜。
于是朝中大臣,又从商讨对姜滔的封赏,变成了商讨齐王由谁继承之事。
“可从齐王刘承兄弟中,过继一位继子继位。”
“如此,其从子众多,又该属意何人啊?”
开始时,朝臣还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老老实实商讨齐王继承权的问题。
结果议郎郭溥突然出身道:“齐王刘承的诸多从子,皆是平庸之辈。
其无寸功,若是盛世,其凭血脉,可过继为王,亦不为过。
但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若宗氏之人,轻易过继王位,反而受民间非议。
若使民间反叛之心四起,如今乱世,何时才能平定?
武安侯平定北方诸州,更收复辽东疆土。
此功,当可封为齐王。
臣请陛下恩准,封授武安侯为齐王。如此必然提振军心,方使将士用命建功。
这天下乱世,亦可早日平定。”
议郎郭溥的话,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刘协、董承等人,皆是震惊不已。
“荒谬。异姓不可封王,此乃我大汉祖制。
尔等安敢违背,莫非欲反乎?”
侍中伏完连忙出声反对道。
“而今乱世,当以官爵酬以有功之臣。
若是众将士能平定叛乱,匡扶汉室。
纵使封以王位也未尝不可。
若是有功不赏,何人愿为朝廷用命立功?”
此时作为郭溥的朋友,河南尹锺繇也出声附和郭溥。
自然,朝堂之上,徐庶、荀堪这些姜滔心腹也是出身附和。
一时侍中伏完,似乎孤掌难鸣。
其看向司徒董承,见其也是一脸犹豫。
似乎在想,是不是要在此时与姜滔撕破脸皮。
刘协更是被此局面,吓得不敢出声。
“莫非这姜滔真欲做董卓第二?”
一时,推荐姜滔为齐王的声音,此起彼伏。
姜滔见时候差不多了,这才出声道:“尔等休要胡言乱语。
异姓不可封王,此乃先帝祖制,我等怎可逾越。
莫非尔等欲陷我于不义乎?
此事,我姜滔姜恒远,坚持不答应。”
众人见姜滔出声拒绝,一时朝廷确实安静了许多。
刘协、董承见此,以为姜滔还是有所分寸,此事看来非其授意。
不过,不久,郭溥却仍然出声道:“我请命陛下,封武安侯为齐王,非为你武安侯也。
乃为我大汉江山着想。
武安侯忠义,愿不计各人得失,效忠朝廷。
然而要想平定这乱世,还得不吝以官爵酬以将士军功。
如此,将士为获取官爵,方会用命建功。
此乃大秦终扫六国的原因。
若是天子吝啬官爵,对将士有功不赏。
那么愿意为陛下卖命尽忠的人就大大减少。
如此,乱世如何能平定?
如今,正是我大汉存亡之秋,还望陛下,不吝官爵。
封武安侯为齐王,届时将士为获王爵,必然用命。
如此,陛下方可平定这乱世。”
朝廷之人,听到议郎郭溥的话,一时皆不知该如何反对。
盖因事实如此,若是陛下做不到赏罚分明,那么那些热衷官爵的人,会向不吝啬官爵的效忠。
这样,忠于汉室的人越来越少。
效力叛军的人,越来越多。
那么,大汉必然亡矣。
一时,刘协、董承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却在这时,太常卿郭嘉却出声道:“有功必然要赏,但是异姓不可封王的祖制也无需破。
武安侯立下不世之功,若再封侯爵,显然不足以酬谢其功劳。
不若封武安侯为齐国公,如此,其在列侯之上,却也没有逾越王位。
这样,也不算违背大汉祖制。
又能给天下人做表率。”
听到郭嘉的话,众人似乎也反应了过来。
汉朝只有王与列侯的爵位,没有国公这一爵位。
不过国公这一爵位,在刘秀时,曾存在过短暂的时期。
乃是因为刘秀东汉初立,为酬谢有功之臣,收取将士军心,想出的办法。
如此,没有违背异姓不能封王的祖制,又获得的部下的拥护。
不过,国公这一爵位,也就短暂的存在于那一段特殊时期。
但是,现在不也是特殊时期吗?
朝堂之上,反对封赏姜滔为齐国公的声音没有出现。
包括董承等人,也没有出面阻止。
其虽然明白,这国公实际上与郡王无异,但至少还给大汉一张遮羞布。
若是自己再反对,怕是这最后的遮羞布也会没有了。
毕竟就算现在姜滔要称王,自己一方也是无力阻止的。
郭溥、锺繇等人,听了郭嘉的话。
似乎也“醒悟”了过来,立马附和道:“如此,最好。可酬武安侯之功,亦不违背祖制。”
姜滔的其他部下,也皆出声附和。
“请封武安侯为齐国公。”
……
刘协等人见此,只得硬着头皮道:“此事,可也。
朕这便封姜爱卿为齐国公,以给天下将士标榜。”
听到天子刘协同意,郭溥、锺繇、郭嘉、荀堪等人皆是满意非常。
而这次姜滔也没有再拒绝,立马出列谢恩道:“臣姜恒远,谢陛下隆恩。”
不久,姜滔被封齐国公的事,传遍天下。
各方诸侯,反应不一。
荆州牧刘表:“这姜滔,果然是想做董卓啊。”
益州牧刘璋:“姜滔姜恒远,焉敢窃我刘氏基业。”
豫州牧曹操:“姜恒远,你之狐尾露出,何人再敢说你是忠义之人?”
扬州袁术:“代汉者,当涂高也。一贩鱼之徒,还想窃居高位?”
而后袁术对着身边的人道:“我登基之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身边的从事张烱道:“符文说已传遍扬州,扬州百姓皆认为明公有天子相。”
袁术听后,哈哈哈大笑道:“那明年初,我便登基吧。”
…
江东孙策:“背汉者,何其多也。吾当如何选择?”
……
青州左庸:“那齐王府的管事,可处理好了?”
左光:“已让其彻底不能开口了。”
左庸:“好,此事绝不可传出去,否则我等就算一死,也无法弥补世人对齐国公的非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