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以医术定乾坤 > 第303章 人类进步之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参见陛下!\"

左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劫上前,两人相互握拳躬身表达尊崇之意。

\"老相国且慢起驾……\"扶苏向前迈出步伐,虚扶相国。

冯去疾摇了脑袋,梳理着满头银发,笑着说道:\"我的岁数还没老到这地步……\"

当然,你不说是你的岁数小,而是因为你还保持着年轻的气息……这是扶苏在旁边微笑表示着认同的同时询问说:

\"相国此次来访是何目的?\"

\"专程前来祝贺陛下!\"冯去疾又一次跪地行礼:\"一祝陇西之战的胜利捷报频传,二贺今日造纸坊产出的第一批宣纸面市!\"

既然相知如此灵巧迅捷的信息掌握,那我们便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扶苏点头,随后指向被士官拦住的车马队伍说道: '你们看到了吗? 连咸都有消息灵通之人。这实在不可思议!\"

不久后,大臣奉常胡毋敬、主客令顿弱、廷尉姚贾、少府公族衍、宗正公族滚、郎中令蒙毅、掌粟令郑国、掌地内史王贺以及诸多们都相继到场,

'参见陛下!」

扶苏摆动双手表示接纳,并想倘若现在天空降下公正之神,那大秦政权必定二世而亡,令人叹服!

哎,孩童无忌言辞,纯然天真的想法罢了!

\"诸君来到这里是专门观看新发明吗?\"

'没错!'

之前,扶苏确实曾以劣质纸张赐与了一些官员,但相比之下,这些位列朝堂之上,享有丰厚禄米的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们却对此珍爱倍至,小心保管那些金黄色的纸张,甚至连自己都没有见过。这是因为,现在的纸不仅仅是日常所需的文具用品,它们还具有更深刻的文化与社会价值。

毕竟,在今天看来,旧书的价格并不便宜。想象一部含有约52万字的《史记》,如果仅采用竹简来复制,按照每块竹简容纳30字重4克计算的话,总共将需要用到近1.4万片竹简,重量达到56公斤左右这便是“学问丰富可填五车”的说法所包含的真正内涵——充其量不过相当于一套完整收录的周树人作品集罢了。

公输轨少府在目睹涌进工厂的一批批尊贵的二千石官员之后,眼神惊骇得瞪得老圆,满脸上全是不解之情,这让他疑惑,难道仅仅为了造纸,会引来如此众多的?

而此时的扶苏却只是露出微笑,在内心轻轻摇头,对于工匠家族注重口耳相传的传统感到感慨。

在公输家的传统观念中,传授技艺讲究心口并行,“鲁班”这样的传说不过是历代相传的模式而已。因为,在这样一个物质生产能力有限的时代,保持各种大型设备的设计图得以传承的关键在于——高昂且昂贵的素纸。

对于工匠们而言,也许未来不久,他们将面临的将会是从祖先手中接下的技术和工艺的革新。

使用模型进行教导自然更佳。于是,公输家族在过去大半年里被淘汰下来的设计模型,均被扶苏精心保存了下来。

从扶苏的角度来看,就如同“高夫子”所说的那般,书籍是人类进阶的阶梯。拥有知识的人,将自己所思所想以及见闻记录下来成为书籍,这就是智慧的汇集。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来说,它们既表现为族群的内在精神状态与文化生活特征,也被长期积累在该民族留存的各种经典文献之中。在此意义上来讲,此时的书籍正是汇聚了整个种族数万载生活的精华,并非某个伟大的天才或贤哲的孤功独着。

他的任务正是传承古代智慧,使遗落的时间洪流之中的知识得到再续和传承。

原本是用来浇灌农田的排水沟渠在这里被拓宽和加固,清冽而略显微黄的渭河水涌入,冲刷着一排排巨大的水磨。河水平流涌动,水磨不断旋转,齿轮间的细微声响清晰可辨。

在远方有一排低矮简陋的小篷屋下面,排列着一堆用泥砖垒砌的节能火炉。炉底塞满了煤炭块,上方的铁制锅内,热水在翻腾翻滚,水汽弥漫。

冯去疾注视着远处的巨大水磨,转向公输轨询问道:“设立水磨有何作用?那些正在烹煮的物品又是为何物?”

公输轨恭敬地回复:“丞相未能理解,造纸的原料在被蒸煮并打烂前无法用于制作,那个由水推动的设施,就是为了驱动这些水磨粉碎原料。”

少府长子衍靠近详细观看后,点点头,“那水磨似乎类似于用于击打稻米的足蹬石。”

王贺询问:“脚石?是什么?”

衍思索了片刻,却记不清那份提交厕所改善方案的小官名字。“这个装置也是那位提出公共卫生间改进策略的安陆官员发明的,陛下因此还特意奖赏他500枚铜钱及一个木质匾牌。”

治粟内史郑国民微微皱起眉头,“水磨确实节省劳力,适合碾米,但如果用于碾碎造纸所需的竹篾或纸浆,则并不合适。

听说水磨的运转周期一过,它的中枢部分很容易磨损,并且必须频繁替换。

对,碾米只在一时间内,而要粉碎竹篾或纸浆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需要,若停下工作,则无法跟上制造造纸的节奏。更换起来也会变得十分困难和麻烦……”

扶苏默默点头。他是一个工程方面的权威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几乎无从使用精确测量工具的时代,曾成功地引导建造了与都江堰媲美的渠道——郑国渠,成功灌溉了陕西地区几万亩土地。

遗憾的是…… 扶苏轻叹一声,没有说话。

“郑国民所说的完全正确!” 公输轨转身,向郑国民的那群同僚拱手行礼,“可是陛下创新的设计中轴承已经基本解决反复更换中心组件的压力!”

看到大家齐心望去的表情,扶苏微微笑着并未发表更多的意见。他说得不造任何新知,不过是作为知识的传承与传播者。

公输轨带领着冯去疾等人来到水磨前,解释道:“相比传统的脚踏磨,这种叫做连锁水磨的新式装置,使用立式的螺旋式轮盘,仅用一个轮子就能驱使四个水磨同时工作,效率远超过传统设备百倍!

“让我们再仔细看这里,请留意这中心的轴承系统,

钓国颤抖着靠近观察,发现其中的铜制轴承结构不同于常见的安装在车轮上。 在水磨的轴衬和覆盖之下加了一列小柱子状物体,似乎它们是铁质材料所制成。

\"这器具叫作滚珠轴承,乃是通过精铸之钢铁而成。相较于以往的铜质滑行轴承,其省力程度达十分之十,且能够连续运转超过两个月的时间!\"

工正轨介绍了这两种轴承的不同,曾经在皇陵任职工程总监的小公子衍道:\"我知道了,就像在搬运石材时铺设于下的圆形木条一样。千钧重量的巨石,仅仅需要十几个奴隶就可以推动!”

在场众人皆是一一点了点头,并夸赞了不少阿谀言辞之后,继续观察接下来的步骤。

布置于水渠道两侧的不仅仅是水舂装置,还有一个个巨大的齿轮驱动的石磨装置。轮与轮相互咬合,由外面的动力车通过拉杆驱动,在高速旋转下发出令人目眩的光影。

匠人们偶尔穿梭其间,将外炉煮软的竹子原料运输到此处。竹材细粒被慢慢地倾倒入装有石质的研磨孔洞中,接着,研磨刀齿紧密排列,在接触面之间粉碎竹片。竹汁如同细流一般,自磨盘底部流出这个过程既顺畅又高效。

曾经见识过草纸制作的将军蒙毅问到:\"这些汁液干燥摊平后,就能使用吗?\"

工正是摇头,并指指了指流入某个容器内的汁液道:\"现在产生的浆液还不能直用于造纸,”

“若用其造纸,成品会疏散粗糙、表层质地不佳与草纸无异,必须再进行一番锤捣之后,方可使用。”

工正是手指远方排列成串的蓄水槽道,“那里,即是制纸的场所。”

扶苏等人紧跟而入,发现造纸处繁忙的是许多残障人士,其中不少人曾遭受过酷刑后释放的隐官,其使用大量这类人员的原因一是提供谋生手段给他们,二是主要因为这些人薪酬成本较低…

现场此时,众多造纸工人纷纷投入搅拌煮好的黏性纸浆放入蓄水池内,溶解并变为更为稀释的浆液。然后,他们将长竹编制的大网插入纸浆之中,轻晃竹网使其均匀沉淀并逐渐形成立薄纸状,即成为了一层面膜似的湿润纸片。

之后把湿网置于制纸平台之上,缓缓抬起竹网,则纸层留在平台上。这个动作一次次重复,叠加成厚厚一层纸堆。随后对水分进行层层挤压和晾晒,使得其逐渐脱水直至完成。

最后,通过逐步解开并打包、切割,即成为可用的纸质成品了。

几位衣着如工匠师般,手中握持青竹鞭者正在检查造纸工人操作流程,一旦察觉有误便站在一边用温柔的口吻逐一详述。同时工作的造纸工也会专心倾听他们的指点,若自身也犯相同错误则会马上做出修正。

当然,对于那些总是反复犯错的工人们来说,拿着长青竹棍的师匠也不会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