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62章 水地比卦中的大秦兴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章 水地比卦中的大秦兴亡

经过师卦的乱世纷争,天下一统后就该开始治理国家了。治理国家需要贤臣辅佐,所以要君臣亲善,共同治理天下,这就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八卦,比卦。

比,甲骨文字形是并排站着的两个人,本义是靠近、并列或者挨着。比如白居易的名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后来引申出比较、比喻、比照的意思。比如苏轼的名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大地之上百川争流,流水浸润着大地,这就是地上有水。大地与水亲密无间,互相依存,草木因此欣欣向荣。古代的君王应该像这样封建万国,亲近诸侯,治理万民。

比卦的卦辞是: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我们探本求源,认真地再次卜筮,这是吉利。只要永远坚守正道,就不会有灾难。某种不安宁的状态刚好出现,后来遇到的人凶险。

比卦六爻的爻辞分别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四:外比之,贞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上六:比之无首,凶。

比卦讲述了孟子早年刻苦学习,壮年游说诸侯,晚年着书立说的故事。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孟子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有孚比之”,她先后搬了三次家,就为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孟母的不懈努力下,孟子最终成为子思的学生的学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参的传人。

孟子“比之自内”。他坚守正道,学习和继承孔子的思想,又结合时代特征建构了自己的学说,并努力把儒家思想化为治世主张。

齐威王年间,齐国稷下学宫声名远播,孟子慕名来到齐国。当时,齐将田章背负着不孝的恶名,孟子“比之匪人”,和田章谨慎交游,还很礼貌地和他相处。孟子在齐国宣扬他的仁政无敌思想未果,不久离开了齐国。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外比之”,他走向了更大更广阔的天地。他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先后游历齐、宋、滕、魏、鲁等诸侯国,都未能见用。

公元前320年,孟子来到了魏国,这一年孟子已经五十三岁了。梁惠王接待了孟子,并客气地询问他:“老人家,你不远千里,肯定带来了对我们国家有利的见解吧?”孟子“显比”,他回答说:大王何必言利,我们也可以谈谈仁义之道啊。他劝谏君王要以仁德治理国家,让老百姓不再感到担心和害怕。

但这并非梁惠王所关心的事。

当时魏国经常打败仗,以前晋国何等强大?但是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往东败给了齐国,魏惠王的长子战死;往西被秦国抢去了七百里土地;往南则经常被楚国折辱。由于秦国和齐国的不断进逼,魏惠王“王用三驱,失前禽。”不得已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又被称为梁国,魏惠王又被称为梁惠王。

梁惠王深以为耻,于是问孟子有什么办法?

梁惠王问之以术,孟子却答之以道。他对梁惠王讲了很多仁政治民的道理,说如果这样做的话,“邑人不诫”。魏国的老百姓就是拿着木棒,也能够抗击强大的秦齐军队。

梁惠王无话可说。

第二年,梁惠王去世,梁襄王继位,孟子“比之无首”。他对梁襄王的印象很不好,说他不像国君的样子,于是离开了魏国。

孟子晚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这里传道授业,着书立说,编写出了儒家经典《孟子》。他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人称“亚圣”,他的学说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他响亮喊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撑起了后世读书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