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184章 《文心雕龙》与《诗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文心雕龙》与《诗品》

九四:可贞,无咎。

可以坚持下去,无可怪罪。

自从俘虏梁武帝萧衍以后,宇宙大将军侯景进行了一系列谜之操作:先是拥立萧正德为帝,不久废杀;又拥立萧纲为帝,两年后再次废杀;接着拥立豫章王萧栋为帝。

他似乎在图谋什么,却似乎又有些犹豫,有所隐忍。

他究竟在想什么,一点也不难猜。明眼人都知道,他想仿效前朝故事,接受禅让登基为帝。

但是非常可惜,萧衍他肯定拿捏不住。因为大事未定,他万万不能背上弑主恶名随便杀掉萧衍,所以只好软禁起来。

萧正德这反骨仔一心想当皇帝,想要他禅让,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被废杀。反正他已是背主之人,杀掉他不会有任何舆论上的压力。

但让侯景意外的是,原本被视为软柿子的萧纲,竟然比萧正德还要难缠。

他本来就是梁武帝亲立的太子,此刻登基为帝即使不算天下归心,至少也算顺理成章继承大统。

更麻烦的是,萧纲虽然是政治上的废物,却是一个高明的文化人,有一身文人的硬骨头。

萧梁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号称只有唐宋两朝可与之比肩。这得益于萧衍、萧纲两父子的重视。

梁武帝萧衍本人便是“竟陵八友”之一。他诗赋文才过人,现存诗歌八十余首,其中有十余首是七言歌行。在五言流行的年代,这是难得的尝试和创新。

竟陵八友,是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召集组建的一个文人团体,包括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竟陵八友对永明体的出现做出了主要贡献,但我们很难说这只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团体。因为先有王融欲拥立萧子良为帝未果,后有沈约、范云为从龙之臣,拥立萧衍登基。

萧衍做了皇帝后,萧纲便慢慢成为南梁的文坛领袖。尤其从他被立为皇太子以后,迅速组建形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文学集团,公开倡导宫体文学,一时形成风尚。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萧衍和萧纲为旗帜,萧梁一朝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其中包括南梁首任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包括江淹、瘐信、陶弘景等文学名士。更重要的是,还包括《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和《诗品》的作者钟嵘。

这两位文艺批评家的出现,意味着伴随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发展,文学批评也变得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

刘勰出身寒门庶族,出生于刘宋年间,生卒年不详,祖籍为东莞郡莒县。此东莞非如今广东东莞,而是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东莞镇。

刘勰出生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因父亲早逝,幼年就成了孤儿。他终生未曾娶妻结婚,一直寄居于寺庙,和僧侣生活在一起。

刘勰成年后因才学入南梁朝为官,一度担任东宫通事舍人,事奉南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因病去世后,他悲痛难抑,烧发明志,回到故乡山东日照,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后圆寂于此。

他创作的文学理论着作《文心雕龙》成书于南齐年间,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和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并称中国文史批评三大名着。

这部划时代的着作共分十卷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学论着和综合性文学批评专着,总结了先秦以来中国文学创作的思想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刘勰在《时序》篇中提到建安文学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是原因,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是特征。这意味着,他已开始认识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其理论已触及文艺对现实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钟嵘(468年—518年)出身魏晋名门颍川钟氏,这一望族以前出过钟繇和钟会。他创作的《诗品》是现存最早的诗论专着,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历代诗话之祖。

该书分三卷,收录并品评了自汉代至南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包括班婕妤、曹植、阮籍、谢灵运等十一人及汉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中品包括陶潜、谢朓等三十九人;下品有七十二人,包括曹操、班固等人。

在该书中,钟嵘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标准。他提倡风骨而反对玄言,主张音韵和谐而反对所谓四声八病,主张直寻而反对用典。

《诗品》对五言诗的思想标准、诗人流派和风格品评均有独特而精辟的见解,但受时代价值观和个人审美观影响,其品评也有失当之处。比如将陶渊明以诗风质朴置于中品,曹操更被列入下品等等。

这倒也无可厚非,因为审美本是一种主观的认识、理解和感知,因人而异。相比起来,钟嵘的一些精彩点评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如他称曹植诗作“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历来被视为定评。

他在评述诗人之时,甚至会采用《世说新语》等小说手法,穿插一些轶事佳话。如关于江淹,他讲了一个江郎才尽的故事: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文心雕龙》和《诗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其时儒学衰微,文学勃兴。以五言诗和汉赋为代表的文学逐渐摆脱了之于儒学的附庸地位。尤其五言古诗,经汉魏两晋至南朝,已是方兴未艾。

以这样的趋势坚持发展下去,中国即将迎来诗歌、文学的辉煌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