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254章 永贞内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九:肥遁,无不利。

肥沃富足的遁隐。没有不利。

肥字,在这里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是通“飞”,可以理解为飞快地隐退离开。

第二种是用其引申义肥沃、富裕,可以理解为隐居生活非常富足。

这两种理解如果合在一起,就有了一个典型代表人物: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

范蠡献策辅佐勾践灭吴兴越之后急流勇退,迅速归隐江湖,后来通过经商而成巨富,人称陶朱公。他不仅在战场和商场无往而不利,而且还是一位寿星,足足活了八十八岁。凭借超卓的商业智慧和,陶朱公被后世拜为商圣和文财神。他创立的道德经商、重视人才等商业方略,被誉为陶朱术。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好朋友,共同辅佐勾践复国的文种。

范蠡引退之前写了一封信给文种,劝他也尽快隐退。信中有十二个字: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并未听劝,只是称病不朝,结果很快被勾践赐死。

唐顺宗即位后,组成了以王伾、王叔文、刘禹锡和柳宗元为核心的革新派,迅速拉开了变革新政的帷幕。

唐顺宗是革新的直接领导者,但因家族遗传病风疾,不能亲自理政,故起用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王叔文推荐韦执谊为宰相,官拜尚书左丞、同平章事。

这是革新派的核心三人组,其中两位翰林学士负责制定政策并颁发诏令,同平章事则负责具体执行。他们很快颁布诏令,要完成以下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收回藩镇财政大权归于朝廷。

第二件大事,是收回禁军指挥权以削弱宦官权力。

第三件大事,就是治世常备四件套:用贤能,反贪污,薄徭赋,抚百姓。

唐顺宗革新的步伐,比他父亲当年迈得还要大,但改革从一开始就政令不畅。

为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唐顺宗身体欠佳,只能垂帘问政,身边仅宦官李忠言和宠妃牛昭容随侍左右。于是哪怕极小的一件事,也都需要先后经过韦执谊、王叔文、王伾、李忠言和牛昭容五道手,才能实现上传下达。一个指令,等从唐顺宗送到执行者手中后,早连黄花菜都凉了。

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改革措施就算及时送达执行者手中,他们也只会阳奉阴违。因为这三件大事,分别针对的是节度使(武将集团)、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几乎把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全部推到了革新派的对立面。

书生意气的革新派显然错估了形势。

他们以为自己背后有皇帝做后盾,还有二王刘柳、韦执谊等一个人数众多、官位显赫的集团,力量足够强大。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整个国家机器。

权力这个东西很玄妙,当大家都承认的时候它几乎无所不能,当大家都不承认的时候它几乎狗屎不如。

几乎在王叔文等人发起革新运动的同时,反对派就开始动手了。

公元805年三月,侍御史窦群、御史中丞武元衡,将革新派列为异己并进行弹劾。除韦执谊以外的其他几位宰相先后称病不朝,拒绝与革新派合作。

与此同时,宦官们也动手了,他们的首领是俱文珍。他们发动舆论力量,指斥王叔文等人朋党相结,并趁唐顺宗病重,拥立广陵王李淳为太子,后改名为李纯。

不到两月,俱文珍趁机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之职。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母亲去世,王叔文不得不辞职丁忧,为母守丧,再也无法领导革新运动了。

紧接着各藩镇节度使纷纷下场,上表攻击革新派。

重重压力之下,革新派内部开始分裂。

韦执谊开始动摇,对王叔文的遥控指挥不予执行。王伾见状,多次奏请为王叔文夺情,并任命其为宰相,未果。

此时的局面,早已超出唐顺宗和革新派的控制。

同年8月,俱文珍召集众官来到金銮殿,敦请唐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

唐顺宗在位不到两百天就成了太上皇,翌年正月病死。

李纯即位为唐宪宗后,颁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免诏令。

王伾和王叔文被贬出朝廷,很快死于贬所。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几年后郁郁而逝。

八位革新派骨干纷纷被一贬再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其中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再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很好,这个世界少了两个无趣的官僚,多了两个有趣的灵魂。

刘禹锡(772年-842年)的性格比苏东坡更加通透豪迈,被贬谪后彻底放飞了自我。

公元815年,被贬谪在外十年的刘禹锡奉召回京,即景生情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繁华的道路上尘土扑面而来,路上行人都说是赏花归来。玄都观里上千棵桃树,全都是我离开京城后栽起来的。

这首诗表面上讲得是赏花,看起来没有毛病。但我们结合标题和时代背景细品一下,便发现这原来是讽刺权贵之作。

我离开十年,一群朝廷新贵像桃花一样盛开,而那些趋炎附势之辈为了功名利禄而奔走权门,就如同紫陌红尘之中去看桃花一样。

于是,刘禹锡被贬到了更偏远的的播州(今贵州遵义)任刺史,多亏名臣裴度相助,后改为连州刺史。

外放十三年后,刘禹锡终于被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他又写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来重提旧事: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方圆百亩的庭院中大半长满了青苔,桃花刚刚开完菜花接着又盛开。当年种下桃树的道士身在何处呢?上次来这里赏花的我,今天又回来了。

这种贴脸开大的做法,有些爽。

柳宗元(773年—819年)和刘禹锡是同榜进士,故并称“刘柳”。又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韩柳”。

托刘同窗纯口嗨写了一首诗的福,公元815年,刚刚从永州返回京都的柳宗元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从此再未回到长安。

在外放期间,他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比如在地方上兴办学堂鼓励孩子学习,在柳州制定释放奴婢的办法,开垦荒地鼓励农耕生产,又开凿水井让当地百姓喝上甘甜的井水,使柳州老百姓的生活面貌一新。

他在诗文创作成就卓着,影响深远,与韩愈、欧阳修、苏轼等人并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尤以“永州八记”最为脍炙人口。

公元819年,在裴度的努力下,柳宗元本有望重回京都。但他尚未启程,便在柳州病逝。

两位中唐文豪贬谪江湖,远离朝堂,虽然在仕途上时运乖蹇,却在诗歌、文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这种精神的富足,往往更胜物质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