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荆州少主 > 第110章 回归襄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然曹操同意放人,双方便再无矛盾。

过了数日,司马俱等青州兵的家眷,陆陆续续前来汇合。

他们这一支人马,号称百万黄巾军,实际上总人数,足足有一百二十万之巨。

只不过男性青壮只有三十万而已。

其余的都是老弱妇孺。

这些人固然不能打仗,但却可以参加劳作。

所以刘琦得到这一百二十万人口,是实打实的。

再加上颍川郡以及整个河南,大片都是无主之地。

以每个县四万人口来算,这些人可以填充三十个县。

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南阳郡。

或者可以说,他在荆州之外,又扩充了半个州。

等这一百二十万人开始安心耕种,按照武帝时期税赋标准,一人一年,算赋(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120钱,口赋(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23钱。

折合成粮食,成年人每人每年缴纳三石粮左右的税赋。

一百多万人,那便是数百万石粮。

有了粮食,便能够征更多的兵,也就有了争霸天下的本钱。

刘琦带领所有人,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离开兖州,来到许县周围。

此时之前归降的黄巾军,已经开始耕种。

大家看到同乡们有地可耕,悬着的心,先放下了半截。

只不过,未来前景虽然无限美好,但现在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

现在还没有开始耕种,到秋收至少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这段空窗期里,百余万人口,吃什么?

于是刘琦把司马俱等人叫过来,商议对策。

在许县的府衙里,刘琦面对司马俱等人,表情凝重的沉声道:“诸位可曾计算过,你们这一百二十万人,每日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司马俱坦然道:“算计过,按照每人每日半斤粮算,需要六十万斤。”

“那仅仅是一日,若算整月,那需要上千万斤,”刘琦站起身来,踱了两步道:“如今天下大乱,恐怕没有任何一处地方,能提供这么多粮食。

我就算把整个荆州搬空,也无法提供这么多粮草。”

司马俱等人,看到之前归降的同乡们,已经开始劳作,心里全都羡慕不已。

要说天下,唯一存在让人怀有希望的地方,便只有这里了。

司马俱慨然道:“我们也知道,想让每人吃饱,也是不可能的。

但听乡亲们说,公子积极从荆州调粮过来,让人有种子耕种,这说明公子是真心实意想要帮助我们这些人,能安顿下来。

我们自然也能体谅公子的难处,那些老弱妇孺,每日只需二两粮,让他们再佐之以野菜树皮等,只要饿不死,能活到秋收就行。

至于那些需要劳作的青壮,每日有四两粮,也勉强能应付。”

刘琦闻言点了点头,需要干重体力活的青壮,每天只吃四两粮,也已经算是压缩到了极限。

他说道:“那好,有你们这句话,我便回荆州去筹粮。

多了不敢说,至少能让每人每天吃上粟米。”

司马俱等渠帅互相看了看,感动的眼眶都红了。

他跪在地下,哽咽道:“多谢公子,拿我们当人看。

我们这些人,自从当初被迫背井离乡,便被人称为蛾贼,蚁贼,处处提防,人人喊打。

我们往北一支同乡,人数大约有三十万人,听说刚刚渡过黄河,便被公孙瓒尽数屠杀殆尽。

只有公子这里,把我们当人,给我们土地耕种,还给我们筹集粮食。

我们能遇见公子,也算上天垂怜,时来运转。”

刘琦把司马俱等人搀扶起来道:“我将尽力而为。

终归现在是最困难之时,大家只要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只要能熬到秋收,所有难处,便能迎刃而解了。”

司马俱感慨道:“以前我们四处流浪,日子过的有今日,没明日。

谁也不知道哪天会死。

如今到了公子麾下,这才觉得日子过的有了奔头。

就算现在吃些苦,但终归有了念想。”

刘琦吩咐诸葛亮道:“我现在返回荆州筹粮。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把土地给大家分下去,再把青壮们按军制组织起来。

农忙时,大家下地干活。

农闲时,组织起来各自操练,夜间巡视,作为自保。

万一有心怀叵测之徒,前来搞破坏,也可抵挡一阵。”

他这样的安排,已经有了未来府兵制的影子。

府兵制于西魏时创立,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不仅节省了军费开支,还保障了农业耕种,由此缔造了一个盛唐时期。

“此策甚好!”

诸葛亮连连颔首道:“若平常无战事,供养许多兵勇,也是空耗粮食。

但不供养兵勇,粮食产出,又恐为外人所取。

故而组织青壮,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可谓一举两得。”

司马俱义愤填膺道:“我们听从公子号令,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要是谁敢来抢,咱们便跟他拼了。”

其余几个头领,也非常赞成刘琦这个安排。

接下来,刘琦任命纪灵为典农校尉,相当于民团总首领。

下属司马俱等人,俱为典农都尉。

安排妥当之后,他便留诸葛亮魏延,率领军马在此坐镇。

他带领庞统等人回荆州。

临行之前,乡亲们都知道他是去筹集粮食的。

百姓们夹道欢送,对他殷殷期盼。

刘琦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襄阳城,他先去见了父亲刘表。

之前战报早已经送了过来,所以刘表对前线了如指掌。

在州牧府的书房里,刘表已经显露出老态,见儿子进门,他弓着腰站起来。

刘琦赶忙前去搀扶。

刘表摆了摆手,欣慰的道:“前几日,听到战报,说你率军击败了曹操?”

刘琦不在乎的道:“曹操手下不过五千人马,击败他也没什么了不起。”

刘表笑道:“我儿现在口气越来越大了。

曹操不比袁术,那曹阿瞒素来喜读兵书,如今竟然败在我儿手下,他兵书算是白读了。

我儿之前素来不习兵事,何以如今却能攻城克敌,百战百胜?”

刘琦淡淡的道:“大概是突然之间开窍了吧。”

刘表看了儿子一眼,显然对开窍之说有些怀疑。

但儿子现在率军作战,未尝一败却是事实。

不管怎样,有这么个能征惯战的儿子,他已经没什么可担忧的。

随即他便担忧道:“听说你从曹操手下,招降了他百万黄巾军,你哪里有粮草,养活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