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穿书后,幼崽炮灰带短命娘爽飞了 > 第264章 应该能涤尽霉运,否极泰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4章 应该能涤尽霉运,否极泰来了

礼郡王等人还想着,怎么想办法隐晦地劝一下。

但他们的想法被景云漳知道了。

景云漳对礼郡王等人的担心有些莫名其妙。

他当初决定娶赵素素为皇后时,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身为一个男人,是他坏了赵素素的清白,何况赵素素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

他有责任要照顾赵素素和女儿!这是母亲多年前的教导,身为男子,必须有担当。不可始乱终弃,必当知恩图报,心怀家国大义!

可随着对赵素素了解愈深,他愈发觉得,也许是冥冥之中母亲的在天之灵在保佑他,才让他娶到这样好一个皇后。

他怎么会因为明珠在民间的声望高而不高兴,甚至忌惮呢?

那是好事,明珠声望高,得民心,于他是助力。

百姓不会对朝廷抗拒,有些政令便能更好地推行。

他若这点都想不到,甚至妒忌打压,他和景恒琰又有什么区别?

赵素素已经很能适应皇后的生活。

毕竟,她这个皇后不用管理后妃们,上无婆母为难,中无妾室争风,下无子女劳神,而且,她还能时常出入皇宫,不受限制。

也有一些酸儒觉得皇后不守后宫,时时离开皇城,有失身份,还没等他引经据典,就先被人怼得说不出话来。

“皇后必须守皇宫?不能抛头露面,有失体统?” 一位大臣义愤填膺地说道,他的眼神中满是对这些酸儒的不屑,“你们这些人,就知道守着那些老祖宗的规矩,却不看看如今是什么世道!皇后所为,哪一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要不要看看你说的什么话?皇后赠与国库的那些金银你是耳聋了还是眼瞎了看不见?”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大声斥责,他的声音很激动:“咱们的皇后本来就不是普通女子。在国库空虚之时,皇后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私财填充国库,试问有多少人能办到?”

“那时候你们怎么不说皇后是女子?怎么不说女子不该参与这些国家大事?现在却在这里指责皇后离宫之举,你们的良心何在?

“皇后在民间建善堂,赈困扶弱,救了多少人?那些事多少男子都办不到,那时候你怎么不说皇后应该留在深宫?”

裴鸿邈也忍不住开口,“皇后心怀天下,她所做的这些善事,比你们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强上百倍千倍!你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对皇后说三道四?”

那些酸儒在众人的指责下,面红耳赤,却再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赵素素出入皇宫就如同在自家府邸一般,再没有了丝毫的阻力。曾经那些繁琐的程序、守旧之人的阻拦,都如同被清风拂去的轻尘,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是章云漳深知宫廷内外波谲云诡,处处潜藏着危机,他精心挑选了四名身手高强、心思缜密的暗卫,让他们如影随形地暗中保护赵素素。

在国家大事方面,农桑之事至关重要,关乎着百姓的衣食温饱。章云漳深知赵素素的聪慧与见识,每当遇到农桑相关的问题,他总会询问她的意见。

赵素素也不负所望,她提出的建议往往切中要害,为农桑发展开辟新径。

不仅如此,对于大商的商人们该制定何种章程,这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与稳定,章云漳也会和赵素素仔细商量。他们二人一个有着帝王的睿智和远见,一个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心思,在商讨中,各种良策应运而生。

帝后成婚时,原本并没有太深的感情,相处下来,愈发琴瑟和鸣,心意相通了。

孟雨在皇宫中住了三个月,她能看得出来,赵素素过得幸福而充实。

她也不用继续留在这里了,天下那么大,她还没走完呢。

相信等她再次回来时,爹娘应该会给她添个小弟弟小妹妹了。

又到了院试时间。

曹书清这次准备十分充分。

他信了那个和尚说他霉运当头,毕竟,他一直做什么都不顺,就是走在路上,都会踩个果皮摔一跤。

越来越困顿的境遇让他难以接受。

他重生而来,知道未来的一切发展,他文采斐然,甚至,他还能背得出这几次乡试会试的殿试的考题。

但那有什么用呢?他连院试都没有过。

他也试图改变目前的生活。

但上辈子,他只会做官。

官场上的一切,他门清。

如今他才明白,若不是他丞相岳父的鼎力相助,若不是他身在那个位置,他所学的东西,是一点都发挥不出来。

他也曾想,借着重生回来的先知,来预测一下即将发生的事情,改变命运。

然而,上辈子他浸于官场,乡野间发生了什么,他又怎么会知道?因为他压根不关心啊!

他也想借着花言巧语和一条妙舌,以及多一辈子的见识,早早地接触到上辈子的贵人,但他一个童生,年纪又轻,哪个贵人会见他?

他已经交不起紫光书院的束修,干脆就住在嘉州,不再回宁山县了。

为了生活下去,他靠着抄书和卖字画,赚一些微薄的收入,刚开始是住在北面的贫民窟。

但那里环境极差,他还丢了好几次东西。

后来,他特意去寺中住了大半年,这大半年里,他也潜心读书,力图一举再夺个案首。

他想为寺中抄写经书,换取长期住宿,但被住持给拒绝了。住持一脸慈眉善目:“施主如今运势不佳,还是潜心读书,抄经之事,费力劳神,就不必了!”

曹书清总觉得这住持原本的意思不是这样,但他也没证据。

厚着脸皮住了下来,他已十七了,穷困潦倒,反正也无家无室。

至于他的母亲李氏,已经回了乡下,本就是乡里长大的人,也饿不死,他不需要多加关注。

当再次参加院试时,他觉得,寺中的半年,应该能涤尽霉运,否极泰来了!

离开时,他向寺中住持辞行。

住持还赠了他三十两银子。

这笔钱他前世自是看不上的,但是对于穷困的他来说,这简直是一笔巨款。

等他离开,首座看着住持,很是不解:“师叔,此人脸带黑气,心怀奸狡,不是什么善类,你为何赠他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