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红楼大当家 > 第237章 急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家,看着被宫人抱下来的一个个装着各种成套玉饰、金饰的箱子,秦业终于有些后知后觉的猜测女儿可卿的身份,可能早就暴露了。

贾家……

秦业低低叹了一口气。

自从定婚,他们一家的吃、穿几乎就被人家包了,好像生怕女儿在他家受委屈似的。

这家其实也是知道女儿的身份吧?

“爹!”

秦可卿感觉今天太梦幻了,她战战兢兢去皇宫,没想到皇后娘娘那么慈爱,“皇后娘娘这样……”

“应该是看在贾家沈夫人的面上。”

秦业忙道:“你不是说,娘娘今天跟你说了好几次沈夫人吗?送你回来的嬷嬷也说起沈夫人。”

他不敢让女儿对这件事有任何怀疑。

“真要算起来,我们家是配不上宁国府的。”

蓉哥儿是长房的长子嫡孙呢。

以前贾珍世袭三等威烈将军时,他们家配不上。

去年贾珍立功,又升到一等将军,他们家就更配不上了。

女儿若是不能提一下身份,姑爷那里……

“乖,别想的太多。”

秦业只能安慰女儿,“皇后娘娘愿意给贾家和我们家体面,我们就收着,以后嫁过去了,多孝敬沈夫人和你公婆,和蓉哥儿好好的,就什么都在里了。”

“……嗯,我知道的。”

“后儿就是正月十六。”

秦业很不舍。

女儿是孝顺孩子,一直坚持要在家陪他过到正月十五,“到了贾家,就不必再惦记为父,照顾好自己和你弟弟就行了。”

“女儿知道的。”

和贾家来往这么久,秦可卿并不怕住过去,“爹,您看这里面的东西,您喜欢什么,拿……”

“爹什么都有。”

秦业如何要女儿的东西?

“倒是蓉哥儿他们,后天就要扶灵回乡,你看看,什么好带的,轻巧的,送些过去才是。”

“皇后娘娘给了女儿一盒子上等血燕。”

秦可卿的心中早有谋划,“祖母的身体自那一病后就不太好了,这血燕女儿打算送给她老人家。”

“甚好!”

秦业欣慰。

女儿是个会抓重点的。

宁国府真正当家做主的是沈夫人。

“还有你婆婆尤氏。”

尤氏又有了身孕。

秦业是一边担心,一边又庆幸。

担心的是人家是继室,肯定会偏疼自己的儿女,这要是生了儿子,蓉哥儿和女儿将来的日子,恐怕会有些变故。

至于庆幸……

则是想着她要是生了男孩,女儿嫁过去,就不用过早的操心生育问题。

宁国府真要一直一脉单传,最后操心的只能是可卿。

父女两个在这里商量着送礼的问题,宁国府这边,沈柠看着熟睡中的小女儿,到底狠下了心,决定不带她。

路途太遥远了,这时代真的一个感冒都能要人的性命。

女儿在家,有这么多人照应,肯定能平平安安。

就算找不着她,一开始会哭上那么几天,可带着,难不成路上她就不会找嫂子,找姐姐?

“祖母!”

蓉哥儿舍不得小姑姑。

这个天天都要抱的小姑娘,是他求神拜佛,许了无数的愿才平安降世。

虽然路途遥远,但马车早就布置好,遇到天气晴朗,他还可以抱着她骑马。

蓉哥儿感觉这些都是小姑姑喜欢的。

而且他们还有府医跟着。

“先生把作业都给你布置好了?”

“嗯!”

蓉哥儿点头。

这一次离家太久,先生布置的作业有些多。

“那就回去好生看。”

“那小姑姑……”

“京城有太医。”

沈柠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她也好想把女儿带着,但是不敢冒险啊!

“那一次祖母生病,如果你爹不去请太医……,你说祖母会如何?”

会如何?

蓉哥儿的面上一白。

“老家太远了。”

沈柠轻轻的摸了摸女儿的小手,“她在京里肯定能平平安安,跟着我们,如果有个什么,我们哭都来不及。”

“……听祖母的。”

蓉哥儿决定回家就写信。

他虽然不在家了,但秦氏会住到祖母这里来。

让她帮忙多照看小姑姑也是可以的。

“祖母,不早了,您也回去休息吧!”

“……”

沈柠直摆手。

她一直不想离开。

穿来快一年了,小玥儿一直在她身边。

“青竹、青苹,你们都留家,帮我照看玥儿。”

她们两个一个细心,一个大胆。

有她们在,这院子都能安生些。

“告诉晓东四人,收拾东西,回头随我一起。”

那四个孩子习武,身体素质方面,也比青竹几个大的好些。

沈柠拿定了主意,“秦氏往住西厢,这院子……,以前什么样,以后还什么样,青竹,你们也多照顾她些。”

“是!”

青竹几个大丫环对视一眼,忙点头。

“大奶奶那里,你们也看着些。有什么需要,家里又没有的,你们就去西府寻四姑太太和二奶奶。”

“是!”

丫环们忙点头。

沈柠俯身亲了亲小女儿,这才起身回自己的房间。

她这一次带的东西有点多。

随葬的金银、器皿甚少,书籍众多。

在沈柠看来,书籍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正史中,满清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禁书狂潮。

康熙时期,禁止对天文和历法公开讨论,在科举中,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文字狱,到处销毁能找到的所有的原始档案。

同一时间,西方传教士却慢慢进入朝堂。

传教士汤若望改《崇祯历书》为《西洋新法历书》,骗取钦天监监正的重要职位。

后来官至三品,大权在握。

将很多掌管历代典籍的官员,换为自己带来的传教士如南怀仁等,打通了古籍翻译、印刷、西传等搬运华夏文明成果的各个环节。

一边是满清打压篡改中国文化,一边是西方传教士把中国文明的成果,搬到他们家,变成他们自己的。

准确的说,当时的满清和西方国家都在干同一件事,就是打压中华文明。

沈柠恍惚听祖父说过,清代禁书总述中收录了三千多种被清廷禁毁的书籍。

编纂《四库全书》时,被销毁的书籍总数根据统计,更是达到一万三千多卷。

禁书更是达到了十五万册。

清政府还系统的对明朝档案进了销毁。

据估计有不少于一千万份明代档案没了,留下来的不到万分之三。

而仅仅是传下来的这小部分,也是被删改过的。

侥幸逃下的,不是地下陵墓的,就是遗落到民间和一些偏远地区的石刻石碑等等。

如今在可以的情况下,沈柠就忍不住的想要多放些书到那墓里。

反正贾敬是读书人,她也是读书人,放书……,才是最正常的。

躺下睡着的沈柠一夜无梦。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大早的,贾珍夫妻和贾蓉、小玥儿就在她的带领下,去祠堂给贾敬的灵位上了香。

不同于各处的喧闹,今年不要说宁国府了,就是荣国府也比往年安静了许多。

难得又放了一天假的薛蟠在家坐不住,一心一意想要出去玩儿。

“妈,我去给你和妹妹弄几个花灯也好。”

他都被拘多长时间了?

过年被妹妹宝钗恶补一段时间的他,终于跟上了蒙学的进度,薛蟠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我不要!”

宝钗知道哥哥疼她,可是哥哥的疼爱总是不在她想要的点上,“哥,东府蓉哥儿的媳妇被皇后娘娘大赏特赏的事,你知道吗?”

她没见过秦可卿,但是听姐妹们说过好多次。

她们彼此之间,还有礼物来往。

“明天,她就会住到沈夫人的院子,跟我们一起上学了。”

“上学就上学呗!”

薛蟠不明白妹妹的意思,“你还怕被她比下去啊?”

在学习方面,他对妹妹很有信心。

“我不怕,但是哥,我要参加小选的。”

宝钗拿榆木疙瘩似的哥哥没办法,“我们住在贾家,贾家有孝,我们却要在有孝的人家玩乐,你觉得别人会怎么想我们?”

人家的一句话,可能她小选的资格就会被撸了。

宝钗对皇宫有种别样的期待。

贾家是她提高身份的地方,一起上学的小姐妹,将来的某一天,未必不会成为她的助力。

“你妹妹说的是。”

事关女儿和家族前程,薛姨妈难得的站在了女儿这里,“上了这么多天的学,蟠儿,你就好生在家陪陪我们吧!你要是嫌不热闹,那我们就去梨香院,跟珠儿、宝玉他们一起热闹。”

姐姐不在家,做姨妈的照顾外甥,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在学堂,听说贾家不会再送任何一个女儿进宫了。”

薛蟠看了一眼妹妹,“小选的事,要不花点银子,我们也免了吧!”

“不行!”

“不行……”

薛姨妈和薛宝钗几乎同时开口。

虽然住进贾家不过一个月,但是下面掌柜们的态度已经变了。

这一点,上学的薛蟠感受不到,但管家的她们却深有体会。

尤其昨天秦可卿得赏之事。

秦业不过是个五品小官,他有什么资格给女儿说宁国府的亲?

不过是好运遇到沈夫人被刺,帮了那么一下下。

薛姨妈已经听小丫环议论,秦可卿拿着皇后娘娘的赏,给很多人都送了礼。

她一个小丫头,凭什么得皇后娘娘的赏?

也不过是因为沈夫人。

薛姨妈很遗憾,他们进京太迟。

“皇上年轻,子嗣不丰。”

他们家是小选进宫,但也可以使银子走关系,让宝钗跟当初的元春似的,先做个女官,“总之,你不能给你妹妹拖后腿。”

“行吧行吧!”

薛蟠拿母亲和妹妹都没办法,只能妥协,“我就在家,您把贾家送来的那壶御酒拿过来给我吃。”

过年的时候,贾家还给他们分了一壶御酒。

那是皇帝赏的,皇帝赏了荣国府三大坛呢。

薛家自家是皇商,当然也替皇家采买过御酒,只是传到他这,御酒这活早就被别的皇商抢了。

薛蟠忍不住就对这御酒感起了兴趣。

“就知道你好这一口。”

薛姨妈笑,“贾家曾有不少人得过皇家赏的御酒,前儿个,我特别花了银子给你买了一坛。”

“那感情好,妈快拿来。”

薛蟠喜笑颜开。

此时,各方都热热闹闹的,就在北门的城门官,以为今天又是个平平常常的一天时,远处一匹快马,在飞速的靠近。

“沈阳中卫急报,沈阳中卫急报!”

确定是驿兵,城门官等连忙分站两旁,看着他靠近,冲过去,又跑没影儿。

“乖乖,这又出了什么事?不是才打赢吗?”

是啊,才打赢呢。

不过沈阳那边的是金人。

上次其他地方都打了,就那些金人没动手。

但他们不动手,不是因为不想动,而是罗刹国出兵在打他们。

嘶~

上次能休战,也是因为罗刹国出兵攻打鞑靼呢。

“头!”

小兵拽了拽城门官,“您说这次是罗刹人打金人,还是金人打我们?”

“说?说你个头。”

城门官的神情凝重,“到底谁打谁,明天就知道了。”

罗刹人不是好东西,金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希望这次的事,跟他们大昭还是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城门官在心中祈祷时,驿兵拿着急报,已经径直冲向皇宫大内。

好不容易又休息一天的各部官员,却因为那驿兵一路高喊的急报,不得不迅速穿上官服,赶往皇宫方向。

皇帝收到消息时,董孝全都已经骑着马,到了宫门口。

“都看看吧!”

皇帝的心情非常不好。

他把急报递给了刘安,由刘安转给董孝全等人看。

“罗刹人已经打到了黑河,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兵,金人向我大昭求援,众爱卿……”

他看着大家,“都说说,我们是援还是不援?”

皇帝更倾向于不援。

就让他们两败俱伤。

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大昭出兵,一举收复前明丢了的江山。

把那些金人所占土地,重新收拢到大昭的版图。

这是太祖当年最遗憾的地方,也是大昭无数开国名将最遗憾的地方。

当年不得不退兵。

如今……

“如果不援……,又如何防备罗刹人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