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科幻小说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三十六)~穿越阿留申群岛公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三十六)~穿越阿留申群岛公海

中国北极科考队在队长兼科考总指挥长沈龙(潜龙)的带领下,乘坐着喜气吉红的极地远洋科考船“鲲鹏三号”顺利返回在回国的航路上。

九月二十一号上午九点,巨轮来到了白令海中部区域的美属阿留申群岛西北部的公海航道上。

灿灿秋阳耀辉光,悠悠深海澄金彩。

艳艳巨轮浴秋煦,群群海鱼逐波澜。

阿留申群岛位处于白令海和北太平洋之间,在太平洋的西北偏中部海域和阿拉斯加半岛的偏西南方向,全长大约2250多千米,总面积大约有平方千米。群岛一共由14个大岛和众多小岛组成,大部分是火山岛,地势崎岖,气候冷湿,全年温差小,风大、雨多、雾重。

阿留申群岛的地理经纬度大致在北纬50-55度和东经165°45'10\"到西经162°21'10\"之间。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的前哨,是亚欧大陆东部的“岛链”的起点,连接着北美洲和亚洲。群岛扼守着白令海峡的南部出口,是美国进入北极地区的关键节点。同时,阿留申群岛也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海空军基地,冷战时期,群岛各军事基地是北美大陆战略防御的重要环节。

在经济价值上,群岛周边海域水产资源丰富,是美国重要的渔业基地。此外,群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北极航道的一处必经之地,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道的利用价值正日益提高,阿留申群岛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愈发凸显重要了。

深蓝宏阔,天蓝澈澈,浮云凸浮,恢然壮美,红轮踏浪前行。“鲲鹏三号”科考船甲板上,李旭扬正带领着智能无人海洋科考设备组的同事们沐浴着温和的早秋煦阳,低头沉醉在日常的海洋科考工作中,“悟空六号”多用途智能无人机在公海上空传送回来的具体科考数据,李旭扬都认真细致地一一输入到船上的量子云信息库中,从显示屏上不时地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阿留申群岛风姿绰绰而又秀丽旖旎的早秋海洋风光:

“各组人员请注意,已经进入到阿留申群岛公海区域了,继续加强观测,做好详细记录。气象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了望台上陈飞时刻注意前方航路航行安全,注意观察海中隐匿的浮冰,…”

沈龙通过对讲机再次强调了航行安全及考察工作的重心。

科考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各司其职,继续认真细致专业地进行着紧张而有章有序的科考工作。

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在九月二十号通常已经开始进入到秋季了,海冰情况会有所变化。进入到九月下旬,白令海北部仍然还有少量浮冰出现,而阿留申群岛区域附近因为受到暖流的影响,水温比较高,通常不会有浮冰出现,但也会偶然出现突发极端恶劣天气。

由于九月份是过渡季节,天气多变,可能会遇到风暴、大浪和浓雾等。而西北航道在九月下旬可能仍会有部分浮冰出现,但是冰情比较轻,适合航行。

航行在阿留申群岛公海上,科考队员们面临着诸多挑战。这里的海域复杂多变,天气时而天气晴朗;时而狂风大浪;时而迷雾重重。

狂风骤起时挟带着阵阵凉冷意,凶猛的海浪一次次剧烈地拍打着“鲲鹏三号”科考船高大巍峨的船身,发出阵阵巨大的轰鸣声。但科考队员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技能,一次次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

在海洋生物学家李华的带领下,生物采样小组开始对这片海域的海洋生物进行了采样。他们使用专业的捕捞工具,小心翼翼地捕捉着各种海洋生物,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海鱼,逐一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类。这些珍贵的样本将为后续的海洋生物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地质学家张强带领的地质勘探小组也在忙碌着。他们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设备,对海底地形进行详细的探测和分析。通过采样和分析海底岩石样本,他们试图揭开这片海域地质历史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地球演化和板块运动提供有力的证据。

气象学家王丽则在船顶的气象观测台忙碌着。她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未来天气变化、保障科考船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各组科考队员忙碌的身影,船上还有许多其他工作人员在默默付出。厨师们精心准备着美味的饭菜,保障科考队员们能够吃好营养餐,有足够的体力投入到艰辛的科考工作之中;而船舶设备维修组的专业船舶维护技师和工程师们更是时刻密切关注着船舶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小问题并及时快速地排除故障,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潜龙回想起在“鲲鹏一号”科考船在环太平洋的那次航程中,一次意外的突发海上风暴让参加那次航行的科考队员们记忆犹新。那天晚上,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席卷而来。瞬间海浪汹涌澎湃,猛烈地拍打着科考船巨大的船身,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全体注意,进入紧急状态!”

当时的沈龙立刻通过广播下达了紧急工作命令,并快速传遍了整艘船只。科考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应急预案进行了各项应对工作。船员们加固了船上的设备,确保它们不会被狂风吹走;科考队员们则紧张地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为后续的气象分析提供了详细重要的依据。

在那一场风暴中,“鲲鹏一号”展现了出色的抗风浪能力。它像一头顽强的巨兽,在狂风暴雨中稳稳地挺立在海面上。经过一夜的奋战,科考队员们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时,风暴已经逐渐减弱,海面恢复了平静。

经历这场风暴后,科考队员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航行机会。他们知道,海洋是神秘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

在阿留申群岛公海的航行过程中,“鲲鹏三号”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涵盖了海洋生态、气候变化、地球物理等多个领域,旨在揭示这片神秘海域的奥秘。

在一次深海探测实验中,“鲲鹏三号”利用先进的深海探测设备,对海底进行了深度扫描。探测设备发出声波信号,穿透海水,反射回船上的接收器。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科考队员们能够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了解海底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这次实验不仅为后续的海洋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还让科考队员们对海底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形态各异的深海生物,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神秘和美丽。

除了深海探测实验,“鲲鹏三号”还进行了一系列其他重要的科学实验。比如,在海洋生态方面,科考队员们对海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进行了详细的采样和分析,研究了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气候变化方面,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参数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航行的过程中,“鲲鹏三号”还遇到了许多有趣的景象。有一次,他们遇到了一群鲸鱼。这些庞大的生物在海面上嬉戏打闹,不时跃出水面,喷出一道道壮观的水柱。科考队员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了这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象。

除了鲸鱼,“鲲鹏三号”还遇到了许多其他珍稀的海洋生物。比如,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形态奇特的章鱼、还有憨态可掬的海豹等。这些生物的出现,不仅让科考队员们感受到了海洋的神奇和美丽,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在航行的过程中,科考队员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长时间远离陆地,让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和寂寞;复杂的海洋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磨砺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一次深夜的交流会上,一位年轻的科考队员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这次航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海洋的神秘和伟大。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我为能够成为鲲鹏一号’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听到年轻队员的发言,沈龙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这次航行不仅是一次科考任务,更是一次对年轻队员们的锻炼和考验。看着他们逐渐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的科研人才,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

随着时间的推移,“鲲鹏三号”终于顺利完成了在阿留申群岛公海的科考任务,踏上了回国的航程。在航行的过程中,科考队员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敬业精神,对此次航行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