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 第4章 论语·雍也:救济有道,君子之则——子华使齐与救济之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论语·雍也:救济有道,君子之则——子华使齐与救济之思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子华被派遣出使到齐国去,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些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冉子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一庾。”结果冉子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粮食。孔子说:“公西赤这次到齐国去,乘坐着肥壮的马驾的车子,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君子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去接济富裕的人。”

首先,“子华”即公西赤,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使”在此处意为“出使”,表示被派遣到其他国家执行任务。

“粟”指的是谷类粮食,是古代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釜”,古代的容量单位,约合六斗四升。

“庾”,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约合二斗四升。

“秉”,同样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一秉约合十六斛。

“请益”,“请”是请求,“益”指增加。

“周急”,“周”有周济、救济之意,“急”指的是急切、紧迫,“周急”就是救济那些处于紧急困境中的人。

“继富”,“继”有继续、添加的意思,“富”指富裕,“继富”就是给富裕的人增添财富。

孔子在面对冉子为子华母亲请粟的请求时,最初给出的“釜”和“庾”的数量,体现了他对给予数量的谨慎考量。而冉子最终给予的“五秉”远远超过了孔子的预期。孔子通过对公西赤出使时的富足状态的描述,强调了他“周急不继富”的原则,即帮助真正急需的人,而不是为已经富裕的人增添财富。

这一事件展现了孔子对于救济他人时的理性态度和价值判断,也为后人在处理类似情况时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准则。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救济的原则的深入剖析

孔子所主张的“周急不继富”,蕴含着极为深刻且富有智慧的救济观念。“周急”意味着当有人身处紧迫的困境,面临生存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危机时,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善良的本性。这种帮助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缓解痛苦,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而“不继富”则体现了一种理性和公正的态度。对于那些已经生活富足、资源充裕的人,如果过度给予,不仅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助长他们的懒惰和依赖心理,使其失去自我奋斗和进取的动力。此外,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过多的资源分配给富裕之人,可能会导致真正急需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援助,从而违背了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2. 财富的分配与道德的全面审视

这一事件引发了我们对财富分配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在面对他人的求助时,如何合理地判断和分配财富,不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议题。冉子出于善良的初衷,希望给予更多的粮食,但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孔子所倡导的原则。

这提醒我们,在施行善举时,不能仅仅凭借一时的情感冲动或者个人的主观意愿,而应当基于对客观情况的准确判断和对道德准则的坚守。合理的财富分配应当以公平、正义、效率和人道主义为基础,既要考虑到受助者的实际需求,也要兼顾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和公平利用,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道德价值。

3. 君子的行为准则的多维探究

从孔子的观点和态度中,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君子在处理事务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君子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清晰地分辨事物的本质和关键所在。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不被情感所左右,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利弊,做出符合道德和正义的决策。

同时,君子的行为应当始终以公平、正义、善良和仁爱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为目标。他们在行动中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担当,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引领着人们向着更高尚的道德境界迈进。

三、本章小结

本章中子华使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孔子主张周急不继富,冉子给粟过度。这引发我们对救济原则的合理性、财富分配中的道德考量以及君子行为准则的深入思考。它警示我们在救济他人时应遵循公正原则,依据实际需求分配资源,同时君子应保持清醒判断,以道德正义指导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