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惜啊!”李世民无比的遗憾,虽然他知道高句丽过几年还是得被灭,可是看到这一次失败,还是难免可惜!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谁能想到这苦寒的辽东,在千年之后能成为粮仓呢?咱们这个时候去打那里的话,感觉打下来的用处也不是很大啊,那地方一到冬天,不知道要冷死多少人。”

东汉末年,曹操看着天幕上的战争地图不由得感慨道。

刘晔道:“陛下,只要咱们能掌握大量挖煤的技术,那辽东的冬天就会好过很多。”

曹操眼睛一亮,道:“对喔,只要有了足够的煤炭,那占领辽东就不是问题了。子扬,那这个研究挖煤技术的事情,就交给你来负责,如何?”

...

【公元663年,吐蕃又和吐谷浑干起来了,后来吐谷浑战败了。

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跑到了凉州,请求到唐朝内地居住。

李治命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防御吐蕃,后又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制各路兵马。

只可惜,此时的苏定方已经七十多岁了(按592年出生)。

公元667年,苏定方病逝于军中,享年七十六岁。

名将去世,李治很悲伤,追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不过,关于苏定方的去世,有一个很搞笑的说法。

这个说法,就是来自自卑到极度自大的南棒。

按照他们的民间的故事,说苏定方是在灭百济之后,想要吞并新罗,被新罗大将金庾信设计毒杀。

还有南棒的学者一本正经说苏定方确实是在新罗被杀。

但这个说法,被绝大部分学者嗤之以鼻,因为苏定方去世时在主持跟吐蕃对战的事情,怎么可能跑到新罗被杀呢?

至于南棒的一贯喜欢吹牛逼的行为,那简直不要太多了。

比如李世民被高句丽射瞎一只眼睛,

南棒和越猴一个占据长江以北,一个占据长江以南,大唐王朝在长江里游着,都城在长安洛阳都在高句丽的范围内。

还有什么孔子是南棒的,太极是南棒发明的,简直比夜郎还要自大无知。

毕竟夜郎是真的不知道汉朝有多大,而南棒处在现代,信息发达,整个地球的形势,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这半岛,依附于华夏数千年,闹闹腾腾的,大概也就只有在明朝的时候,才显得可爱一些。

毕竟那个时候的他们,是真的对明朝十分的尊敬,甚至过了两百年,都依旧看不起清朝,依旧要用明朝的年号和服饰。】

...

“混账,看来这些棒棍什么的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的,直接灭了,朕不要什么藩属国,省得日后出现这些混账玩意!”

李治大怒,这南棒自大的事情,他是听一次,气一次。

在秦朝的李世民也是一样!

不过,朱元璋却是嘿嘿的笑了一下。

...

“不要这么尊敬我们大明好吗?朕还想着以后找个理由彻底收服他们呢。”

崇祯帝表情很是为难的说道。

群臣,懵了!

这说的是什么话?天幕没出现之前,整天都被建奴和起义军搞得像疯子一样,这才多久,就惦记上了其他?

这是膨胀了啊!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都黑了脸!

“气死朕了,撮尔小国,哼,改天朕就发兵,让你们穿明朝的服侍,朕要你们全部剃发易服!”

乾隆这话一出,直接给群臣都整麻了!

“陛下,不可,现在我大清内部本就不稳,要是再对半岛用这样的政策,只怕...”

乾隆顿时彻底暴怒道:“可恶,这什么天幕就是在和我大清对着干,和平不好吗?为什么要反抗!我大清的头发怎么了?挺好看的啊,我大清的服饰,也一样挺好看的啊。”

见乾隆这么说,一些汉臣则是低头撇嘴。

还好看,要不要看看你爹雍正?没事就躲在屋子里穿汉服!

...

【最后,再提一句,据说苏定方收了一个徒弟,名字叫做裴行俭。

这个裴行俭是唐高宗中后期的名将,也立下了赫赫功劳。

当然,一般人可能对他的哥哥更熟悉一些。

只不过,熟悉的其实也不是他的哥哥裴行俨,而是以裴行俨为原型,创造的演义小说中的隋唐第三条好汉,手持三百斤双锤,唯一能够硬抗李元霸那八百斤双锤三次锤击而不直接躺下的裴元庆。

就连那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也顶不住李元霸三锤,只能用技巧勉强化解。

总之,苏定方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有人觉得,把其称之为民族英雄不合适,因为唐朝基本上都是在暴打对方,而不是被对方暴打。

但事情不能这么来看,总不能说是你弱我强,你来抢我打我,我不能还手吧?

这同样是反抗外来侵略,只不过因为唐朝强大,所以这些战争的结果,没有其他时期看起来那么悲壮。

但称之为民族英雄,也丝毫不为过!】

...

“啥?”高宗时空,名将裴行俭满脸的问号,怎么突然就提到自己了,但是好像又不是提到的自己,而是那比自己大了十九岁的哥哥。

三百斤大锤,吹什么牛逼呢?是什么演义小说?

...

很多观众也都是一样,被这最后突然穿插的演义桥段给搞愣了。

李世民:“到底是啥演义小说啊?朕倒是想要拜读一番了,不知道朕在里面是用的什么武器,重多少呢?朱兄你听过吗?”

朱元璋道:“你的故事倒是挺多,可咱是真没听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