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迅速下令让自己商行的人行动起来,将各种生活必需品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调运过来。与此同时,她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让百姓们通过\"以工抵债\"的方式来换取这些物资。
这个主意既解决了物资分配的难题,又避免了贪污腐败的滋生。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所需的物品。而且,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没有人会因为身份或地位而受到特殊照顾。
然而,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导致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呢?对此,元初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关键在于自己手中的刀是否锋利!如果自己能够严格执法,严惩不贷,那么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相反,如果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那么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所以说,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一把锋利无比、坚定不移的刀。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元初深知,仅靠“以工抵债”还不够。她决定成立监督小组,定期巡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同时,鼓励民众举报违规行为,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在元初的努力下,城中秩序逐渐恢复,人们的生活也慢慢回归正轨。她的果断和智慧赢得了百姓的赞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而接下来元初带着团队跟着军队的后面接手城池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会看到这样一幅人间炼狱般的场景——有些地方金国竟然在离开前对着城池中的百姓大肆的屠杀。
元初看着满城的猩红血液,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咬牙切齿地骂道:“真是一群畜牲!”
一直跟在元初身边的婢女一脸不忍地看着这一幕,喃喃自语道:“王妃,这里的百姓原先也是金国的百姓啊,金国何至于此啊?”
元初沉重地点点头,声音冰冷地回答:“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是自己人,而是累赘。对于金国现在要撤离的当权者来说,这些百姓就是累赘,所以他们选择抛弃他们。”她的目光落在城墙上的血迹上,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和无奈。
卫东附和着点点头,语气沉痛地说:“是啊,王妃说得对,金国眼看就要不行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却还想着让这些无辜的百姓给他们陪葬。”他紧握着拳头,似乎恨不得立刻冲上去与敌人拼命。
元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愤怒和悲痛,她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必须尽快收拾好这片残局,让这些百姓得到安息。于是,她转身向身后的士兵们下令:“立刻清理战场,救治伤员,安抚百姓。”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威严。
卫东等人纷纷领命而去,开始执行元初的命令。元初则站在原地,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金国付出代价。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元初也加入到救援队伍中。她亲自为伤者包扎伤口,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卫东则组织人力清理尸体,掩埋死者。
忙碌了数日后,城中的惨状逐渐得到缓解。然而,元初的心中始终无法平静。她决定带领剩下的军队跟着大军一起追击金国残兵,为死去的百姓报仇。
在追击的过程中,元初发现了金国的一处营地。她毫不犹豫地率领军队发起攻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元初取得了胜利。
战后,元初看着满地的金兵尸首,心中并没有丝毫喜悦。这场战争带来的只有伤痛和仇恨,她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奈。但她也明白,若不奋起反抗,只会让更多无辜之人受到伤害。
带着复杂的心情,元初下令班师回朝。她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让他们免受战乱之苦。
回去的路上,元初坐在马车上,神情严肃地对远徵说:“远徵,我想为这里的百姓做些事情。他们生活艰难,我们应该尽一份力帮助他们。”
远徵温柔地握住她的手,认真地回答道:“当然可以,我的夫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他知道元初心系百姓,总是希望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福祉。
在与远徵商量后,元初决定付诸行动。她立刻派遣商行的人员前往这片土地,利用商行的资源和物资,推动当地的发展。
元初的商行旗下拥有众多工厂,这些工厂纷纷进驻这片土地,给这片原本贫困的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的忙碌身影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
此外,元初还选派了手下精通农事的人员前来这片土地,指导农民改良土壤、种植优良品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这片土地逐渐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有部分地区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产区。
对于那些无法耕种的土地,元初则鼓励人们发展畜牧业,并通过国家的力量协助销售。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生计问题,还为国库增添了财富。
在元初的带领下,这片曾经贫困的土地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赵曦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也因为跟随元初的计划,使得国库充盈,国家繁荣昌盛。
汴京
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赵曦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一本奏折。这本奏折是由战王寄来的,但赵曦一眼就能看出,上面的字迹并非出自战王之手,而是属于他的堂嫂——战王妃林元初。
赵曦翻开奏折,仔细阅读着堂嫂给她描绘的场景。他不禁想起了林元初在商业领域的卓越成就,心中对这个计划充满了期待。接着,他又看了看信中的要求,毫不犹豫地拿起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准”字,并明确表示她唯一想要的回报就是金钱。
赵曦从小就接受过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导,同时也得到了父亲赵祯和兄长赵徵的悉心指导。因此,他自幼便深知用人之道: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最近,她更是深刻体会到了好友赵政的那句名言:“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只要能把事情办好,不必在意性别。”
赵曦心想,如果有人在朝堂上对此提出异议,那必定是因为他们太清闲了。他坚信,只有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赵曦揉了揉太阳穴,将手中的折子放到一边,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堆积起来的折子,不耐烦地对身边侍候的人道:“传令下去,以后这些折子上不要再写一些没用的废话,有什么事直接说!再啰嗦的话全部给朕打回去重写!”说完便挥手示意,让身边的人把折子拿出去处理掉。
盛长柏看着眼前被打回来的折子,心中十分疑惑,于是拿着它来到了父亲盛宏的书房。他皱着眉头,有些委屈地对父亲说:“父亲,您看一下我这个折子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盛宏接过折子仔细看了一遍,摇了摇头道:“没什么问题呀。”他心里也很纳闷儿,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打回来。
盛长柏无奈地看着自己的折子,忍不住抱怨道:“父亲,刚刚内侍来传话,让我们重新写折子,还说以后不要说些啰里吧嗦的话……”他实在想不通自己哪里做错了,明明已经写得非常务实了呀。
盛宏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缘由,心想盛长柏还是太年轻了,没有领会到圣上真正的意图。圣上这明显是针对那些喜欢拍马屁、写废话的官员们,可没想到这次竟然连盛长柏这样务实的折子也被打回来了,真是令人意外。
其实,这真的不怨圣上,谁让盛长柏前面的都是废话连篇的那种,这不官家一气之下都打了回来。
见此情况,盛宏只能拍了拍盛长柏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长柏啊,你还年轻,不懂得为官之道。有时候,说话太过直白并不是一件好事。你要学会揣摩圣上的心思,不能只埋头做事。”盛长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
几天后,盛长柏再次提交了一份折子。这次,他在折子中措辞更加严谨,语气也更加委婉。果然,这份折子顺利通过了,得到了圣上的赞赏。
从此,盛长柏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官场上,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赵曦看到自己所发出的指令,官员们都在认真地聆听和执行,折子上的内容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不再是冗长而无意义的文字堆积。他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意味着他的努力和改革正在逐渐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