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国舅纵横 > 第296章 来自萨珊商团的阴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6章 来自萨珊商团的阴谋

规划。

对这片区域进行详细的规划。

红河三角州,这可是一块非常不错的良田区。

野兽,肯定是要被驱逐的。

那些学问不深,悟性不高的,先被罚去面壁三日,然后罚去珠池工作一个月,而后在测试如何悟性有所长进,再调回去继续工作。

如果依旧不行,那就再挑选更能增加他们悟性的地方让他们去学习。

这次的会议开了三天。

正就码头修建位置在讨论的时候,萨珊商人的会商,这可是在大唐皇帝那里领到过官职的人。

汉名,马都灵。

马都灵来了,自从窦乐带着大队人马到了番禺港之后,他听到消息就开始睡不安稳了。

理由很简单。

国舅府的力量越是往南,越是会影响他们的收益。

马都灵了,带着一份厚度达到一尺,用汉语写的科学研究报告。

作为一名走过几万里的商队,萨珊人对语言还是很有一套研究的。

马都灵跑来提交了一套他们研究出来的语言。

首先,岭南之南的那些人,他们的语言,肯定不是伟大汉语的同宗,也与俚僚人的百越语系不同。

而后是长相。

无论是叫百越或是俚僚,那都是皮肤白皙,面容较好的。

但是呢,岭南之南的那些人,长的黑,瘦,小。

最后,马都灵拿起足足万字的研究,证明了岭南之南的那些人,如果岭南的女子和他们有了孩子,一定会智力低下。

窦乐笑着看完,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马学士,说的,挺有道理。”

窦乐估计,这就是最古老的砖家吧。

马都灵是为了他的利益。

他主动提供了一百多技术性工种的人员,要传授萧瑀这边一些知识。

萧瑀看了看窦乐,也就装了一个傻。

关于阉这种技术活。

自秦汉以来,宫中高手无数,既然马都灵非要派人教,咱也不介意学习一下。

马都灵不仅派人,还出钱。

要在红河三角州投资建码头,只希望将来有一块是可以专门供萨珊商人居住,生活的小区域。那肯定是一切都遵守大唐的规矩。

这事,也不是不行。

就要看,你们出钱多少了。

自有官吏与马都灵去谈。

钦州城外,一处溪水旁。

郑元璹问窦乐:“乐郎,你怎么看马都灵这事。”

窦乐反问:“郑兄,你也不是一样没反对。”

郑元璹也没回避:“只当是被蒙蔽了,有些话不可明言,我倒是怕南猴们污了我们的种。”

窦乐:“我也这么想。”

有些事情没办法明说,事实上心中都有数。

窦乐是相信老祖宗严选的。

郑元璹看看四周,低声说道:“自古以来,只有司马氏出了一个异色的男丁,天下再无。当今秦王殿下,有一女,是女也就罢了,若是男丁呢。”

这话说的严重了。

但却也是郑元璹的态度。

李世民怕是没机会再继位,就凭你的儿子中有一个非我族类。

萨珊商队送来的,是金发的地中海美女,这被称为番姬。

连胡姬都没资格称。

到了胡姬这个级别,才是大唐贵族勉强能够接受的最低底限。

直白一点说,就是族群认可。

就拿当下大唐周边的邻居而言,就有不被认可的族群。

岭南,天气才刚刚有一点凉意。

辽东,屯田的人开始准备收获他们的庄稼,然后准备过冬了。

花六娘。

接到了来自幽州正式的文书。

来送文书的人,还带了医官。

医官手极快,显然是当年前隋皇宫内的高手,指缝中的一片小刀,一套华丽的刀光之后,花六娘花重金买下了两个百济面首,一名高句丽战俘,就完成了一百分那个去后面零零的动作。

两个零被削了,只留下那根壹。

花六娘看着手中,来自幽州城的正式公文。眼下辽东还没有设大总管府,所以幽州大总管府就是这里最高级别的衙门。

花六娘成为新设的县尉,负责县内安全,赐乡君的爵位。

依爵位,可纳两个面首。

但因战功,特赐特例,可三人。

入赘的赘婿,须在指定范围内选,汉、唐、胡。

汉五姓七望所说的纯正秦汉之后人。

而唐人就杂了,有大唐户籍的人都算,突厥人、契丹人、室韦人、俚僚人……都算是唐人。

胡,就是没有大唐户籍,却受大唐认可的,突厥人、契丹人……等等。

花六娘有点郁闷。

但这却是最好的结果了。

一名前隋的老太监过来说道:“乡君莫愁,虽去了卵,却依旧可用,效果会不如以前,老朽有药。若是实在废了,依新律,发卖了,再买新的便是。”

这也行?

花六娘还是接过了小瓶。

现在都是成药,有些药品种类,受孙思邈新推行的药方影响,都开始往成药方向走。

花六娘这事,尘埃落定。

百济人的身价开始翻倍。

就是百济贵族,都在想办法把百济奴隶,甚至是破落小贵族往大唐这边卖,百济更是借这笔收益,在买大唐的军械,准备向新罗开战。

辽东天气越发的冷了。

许多与前去开荒的河北、山东移民混居的室韦人,在丰收之后,看着满仓的粮食,开始把他们祖传的猫冬技巧全部讲了出来。

猫冬了。

整个辽东,在大丰收之后,开始作为猫冬进行着各种准备。

梨,堆在雪地里冻上。

糖参,就是种出来的人参,泡进白酒里。

整修炉子,半潜式的猫冬屋,就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有火炉,有火坑,还有存粮食与柴火的地方。

男人们在忙活着修房子,女人们在忙活着腌菜,小孩子们开心的背着柴火堆在屋外……

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幸福感因为深秋的来临,开始慢慢的这一年新到辽东的人群中扩散开来。

似乎是大半年的忙碌,因为冬天的寒冷而躲在屋内。

不。

曾经在河北的时候,冬天也不会出门,因为冷,因为全家凑不出一套能御寒的衣服来。

在这里不同。

猫冬,是一种幸福。

有柴,有腌菜,有粮食,还有一点肉干,或是冻鱼。

对了,还有果子。

那冻成黑色冰球的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