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武帝的驾崩没有什么征兆。

但胜在一切准备周全。

而且正值秋收之后,国朝一年到头最稳定的时候。

建武帝前脚刚走。

刘理带着先皇遗诏,迅速接管了东厂。

至于镇抚司,则是落到了林九道的身上。

林九道虽然不是官场中人,可他同样也是云王的师兄,而且还是玄皇的道友。

这个节骨眼上。

林九道协助道王登基,自是当仁不让。

最后,则是宫廷的禁军。

今年同样已经六十余岁的定国公“李墩墩”,奉命接管了禁军,并有各家国公府,侯府,伯府的勋贵到宫外聚集。

他们在大明军中的关系盘根错节。

尤其是北平之地,勋贵们就代表了军方的意思。

这三股力量全部支持道王。

大局已定。

宗室诸王和朝堂老臣进宫面见道王,太皇太后,以及太后。

……

等到一夜过后。

整座北平开始为驾崩的帝王服丧。

建武帝在这件事情上,预先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

从当之无愧的“武帝”之名,再到停灵和送陵的各环节皆由军中精锐负责。

这也算是别具一格。

建武帝到底是压得朝臣们太狠了。

哪怕他已经驾崩了,但是在“武帝”、“武陵”以及“军礼”的问题上,没有臣子敢表现出异议。

逝者为大。

何况,这有可能是古往今来,陆上对外作战最辉煌的一位帝王。

谁敢公然诋毁,那就有身败名裂的可能。

而且,接替皇位的道王,肯定也不会容忍这种臣子存在。

……

一切尘埃落定。

道王变成了道帝。

他的年号已经定下,就叫“弘道”。

至于“弘道”与他的本名朱崇道是否存在避讳一说,这个反而不重要了。

因为他的兄长建武帝,本名朱崇武,已经替他开了这个先例。

弘道元年。

弘道帝先是将生母皇太妃“李元夕”尊为太后,与建武帝的生母并作两宫太后。

她们同是玄皇的妻妾,但是由于二人在年龄上的跨度。

不仅子嗣没有争夺皇位的嫌隙,二人本身也没有争风吃醋的机会。

如今,两宫太后并立。

看起来也没有矛盾。

这一切算是平稳过渡了。

接下来,就到了封赏的环节。

定国公“李墩墩”已经到了无可封赏的程度,于是弘道帝封了李墩墩的次子,给了一个“怀恩伯”的爵位。

可以领取俸禄,但是不得世袭。

神霄派“林九道”,这位弘道帝在道术上的师长,弘道帝给他封了一个“神霄真人”的法号,统辖京师朝天、显灵、灵济三宫,领道教事。

最后,则是早就对弘道帝母子示好的刘理。

他官复原职,担任掌印太监,手下管着东厂,以及其余各监。

这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太监!

刘理的这一手,可是把许多宫里的太监给看傻眼了。

本以为他当初被罢黜下“掌印太监”的位置,刘理这辈子已经不可能出头了。

谁知道。

刘理竟然跳到了弘道帝的麾下。

一下子混到了从龙之功。

除了他们之外,弘道帝对朝臣倒是没有太大的动作。

建武帝驾崩前。

他已经就朝臣的位置和能力,与弘道帝进行过探讨。

为了避免新帝即位,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引起朝中动荡。

各种人员的调遣,早在建武帝时期就已经调整完备。

唯有作为弘道帝外祖父的李成江,他顺理成章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这是弘道帝修行“金钱道术”的关键,需要换成自己人。

至于原本的户部尚书,则按照建武帝在任时的改制,将丞相改成内阁,户部尚书入内阁了。

这个改变,本质上是方便了皇帝安插人手,好让自己的臣子得以分化相权。

但另有一个前提是。

皇帝需要保持对朝臣的优势。

李成江对于今日的一切有所准备。

他如今成了当今圣上的外祖,而且又是勋贵子孙,在立场上肯定是不能歪的。

不止是他,还有荣国公府。

假如可以讨得弘道帝欢心,这未必就不能将荣国公的位置给保留下来。

毕竟——

熙宁帝的意思,早先的建武帝是熙宁帝一手带大的,不好违背。

可是弘道帝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他六根清净,半路出家。

第三任皇帝的诏书,到他这第六任皇帝这里,效果已经减了不少。

……

同样是这一年。

有海船从海州的口岸停靠。

他们是大明派出去的船队之一,到达了东爪哇王国。

这支船队有宗室亲王跟随,封号“安王”,他是熙宁帝的子嗣,按照辈分弘道帝要称他一句族叔。

安王的船队出海数年。

其间,他与另外一位宗室“宁王”的船队合流。

二人合称“安宁”,本来是图一个好兆头。

事实证明。

这样的规划确实卓有成效。

两王的船队下了南阳,沿途经过真腊,以大明帝国的名义补充了物资,招募了海员,南下穿过马六甲抵达东爪哇王国。

他们到时,正赶上东爪哇王国的内乱。

安王和宁王在国内,他们只是徒有其名的皇室吉祥物。

可是到了国外。

二王的这层皇室身份,着实给他们脸上增光。

尤其是经过真腊时,真腊国王亲自给二王上首座,极大满足了他们虚荣心与自豪感。

所以,在东爪哇王国的时候。

二王商议之后,立刻下令,集结他们两支船队的力量,协助东爪哇王国平叛。

最终——

这事情竟然还被他们给做成了!

东爪哇国王款待二王,知道他们的来历,仰慕大明的兵马强盛,主动提出要作为大明的属国,朝贡上邦。

以示诚意,安、宁二王带回了东爪哇王国的太子。

正赶上弘道帝登基的时间点。

他们准备将这个属国作为一份厚礼,献给弘道帝。

然而——

弘道帝似乎对一个属国不感兴趣,微微皱眉。

“二位王叔难道没有做别的?”

听到这话,安王和宁王同时一愣。

最终,还是身为亲叔叔的安王询问:“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银子,黄金,粮食。”

弘道帝皱着眉头:“你等船队的开支均由国库开支,难道没想着要赚点银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