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渺深吸了一口气,山风裹挟着草木特有的清新气息迎面扑来,真是太舒服了,闭上眼睛,有一种回到了苏家村的感觉。

忍不住再吸一口,咳咳咳!!!车尾气!!!咳咳咳!!!

飞鹰社社长还在那和司机大叔挥手,让他五点半记得来接他们,丝毫没发现,站在他不远处的苏渺吸了好大一口尾气。

他一转头,活力满满地对大家说:“同学们!让我们朝前攀登!向前向前向前!”

80 年代的山林,尚未被过度开发,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环境。

飞鹰社为了这次活动,已经派社员过来提前考察过路线了,确认这边登山难度不大才定下的方案。

按照安排,队伍前面由飞鹰社几位登山好手开路,新同学们在队伍中间,也穿插着几位社员在其中,队伍后头也是由几位社员垫后,这样能更好提升安全性。

社长站在队伍前方,大声喊道:“大家检查好自己的背包,注意安全,一定要跟紧队伍,咱们现在就要出发了!”

苏渺看了看手上的登山杖,颠了颠背上的双肩包,也没什么检查的,毕竟装备不多,还没比去拜山扛得多呢。

不过这个登山杖确实好用,回去了她问问里哪有得卖,买点回村去,以后上山就有的用了。

起初的山路还算平坦,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向前走着,看看树看看草,说话声把林中小鸟的啼鸣都给盖过去了。

一个走在苏渺前面,很活跃的男同学转头,指着一棵树对苏渺跟何蓉说:

“嘿!那有个鸟窝,要不要我上去给你们掏下来!”

何蓉摇摇头:“不了吧,那鸟窝好好的,祸害它干嘛?”

“拿下来给你们看看嘛,再放上去就行了,不知道里面是鸟蛋还是小鸟。”

苏渺也摆手说:“别动鸟窝了,即使是拿下来再放上去,也会沾了人的气味。

有些鸟妈妈会因此放弃鸟窝的,这样不管里面是鸟蛋还是小鸟,都活不了了。”

“那行吧,同学你懂的真多!”

看他转头回去,苏渺暗暗缩了缩脖子,这是大家都在流传的“常识”嘛。

但事实上,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

她以前听跟着导师做鸟类研究的同学说过:

“大多数鸟类的嗅觉神经很简单,并不灵敏,只有极少数鸟类的拥有灵敏的嗅觉。

而这些拥有灵敏嗅觉的鸟类都是为了自保或捕食,且只针对特殊气味,并没有发现哪种鸟类可以识别人类的体味。

而幼鸟一旦孵化出来,亲鸟就不会轻易抛弃后代的,更别说只是被人摸过的幼鸟了。

不过,鸟类是非常容易受惊的,如果强行驱逐它们,或是破坏巢穴,那确实有可能会使它们抛弃幼鸟和鸟巢。”

苏渺对男同学这么说,只是不想让他去过多打扰小鸟,也不想耽误队伍的进程,毕竟现在大家都在不停前进呢。

一行人越往山上走,山路慢慢变得崎岖起来,有些脚下的石头也变得松动,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这时候登山杖就起了很大的稳定作用了。

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片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这么天然的环境下,崎岖的山路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反而让这场活动变得更具挑战性。

走在前面的社长说:“前面有一个亭子,我们可以到那里休息一下,大家喝点水。”

二十多个人,亭子里坐不下,就都让给了女同学来坐。

男同学们都不拘小节地在亭子外面,在石头,在倒下的大树上坐一坐就好。

苏渺拿出水壶喝了几口水,捶了捶开始有些酸的小腿。

“渺渺,谢谢你给我水里放了葡萄糖,喝起来甜甜的。”何蓉喝了水,在一旁对苏渺说。

“嗯?什么葡萄糖?”晓洁疑惑的问。

何蓉回答道:“是渺渺的爸爸知道她要来爬山,特地在药房买的,一整包。在宿舍的时候,渺渺分了我一些,加到水里,这样喝水的时候,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能量。”

“啊!我没回宿舍,没加上。”晓洁遗憾地说。

“没事,我给你带了。”

苏渺说罢,从背包里摸出一个小罐子。

这是之前高中去野炊的时候,梁曼曼送的那套小调料罐的其中一个。

之前野炊结束之后苏渺洗干净收了起来,打包托运行李的时候塞进去了,这就运到了京城。

晓洁赞道:“哇!好精致的小瓶子呀!这是在哪里买的,我都没见过。”

“这是我高中同学送的,你倒一些到水壶里吧,得晃一晃才能融化的。”

一个水壶加一点就够了,剩下的苏渺也邀旁边的几个女同学分了,刚才还不太认识,没好意思聊天的一圈人,一下子打开了气氛。

休息了十几分钟,大家又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大家终于抵达了山顶。

山顶上有一块平坦的草地,站在这里,可以俯瞰脚下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郁郁葱葱的森林,还能望到远处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与天际线融为一体。

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社长负手而立,衣袂翻飞,深吸一口气,朗声背道: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熟悉的诗句仿佛点燃了众人心中的热血。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挺直腰背,目光炯炯,齐声应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年轻的声音在山谷间激荡,惊起一群飞鸟。

他们的朗诵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将伟人诗中的“风华正茂”具象化。

最后一句“浪遏飞舟”的余韵未散,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

掌声、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山风依旧,却带不走这群国之栋梁心中澎湃的豪情壮志。

就在这时,李想脸色一变,焦急地喊道:“大家先安静下来,咱们清点一下人数,好像少了一位同学!”